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承載了許多人的童年,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讀西游一書,要想讀懂,切不可立足表面情節(jié),而要以禪悟、現實諷刺的深度來進行觀照,方是會讀。
帶著這樣的意識再看《西游記》,就會發(fā)現,西行路上的所有妖精,都是“修道禪悟”過程中的各種心魔幻化而成,吳承恩用隱喻的形式將其變成妖魔,包括第14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孫悟空打殺了6個強盜,這個6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所以,《西游記》中沒有妖精,有的只是修道過程中的心魔和瓶頸,六耳獼猴也是其中之一。
從頭到尾都沒有六耳獼猴,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兩人是一體二心,這也就解釋了辨別“真假孫悟空”過程中各種令人困惑的現象。
比如“六耳獼猴”是假冒的,為什么他也有一支金箍棒,這金箍棒是稀世神兵,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碰著就死,擦著就傷”,六耳獼猴從哪兒弄來一摸一樣的神器,能和孫悟空抗衡?
再如,六耳獼猴頭上也帶著緊箍咒,而且是實實在在的真貨,“真假悟空”前往南海觀音菩薩處辨別真假時,菩薩就提出“暗念緊箍咒”的形式來判別,可根本不起作用,且看原文:
菩薩喚木叉與善財上前,悄悄吩咐:“你一個幫住一個,等我暗念緊箍兒咒,看哪個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彼斯鲙鸵粋€。菩薩暗念真言,兩個一齊喊疼,都抱著頭,地下打滾,只叫:“莫念莫念!”菩薩不念,他兩個又一齊揪,照舊嚷斗。——第58回
上天庭,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鏡也照不出個結果;下地府,翻開生死薄查驗,更無個假行者之名。
最后還是地藏王菩薩請出諦聽,這才有了點眉目,可諦聽卻不敢當面說出,為何?因為擔心會給地府惹來禍端:
(諦聽)對地藏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钡夭氐溃骸爱斆嬲f出便怎么?”諦聽道:“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fā),騷擾寶殿,致令陰府不安?!薄?8回
如果真的有一個“假行者”,諦聽完全可以直言,現場孫悟空加整個地府的戰(zhàn)力,未必就不能擒住假行者,可諦聽諱莫如深,直接讓他們去西天靈山去找如來佛祖,如來佛祖正在講經,看到遠處兩個行者飛來,他說了這么一句話:
概眾稽首皈依,流通誦讀之際,如來降天花,鋪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贝蟊娕c目看之,果是兩個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圣境?!?8回
“二心競斗”而來,何意?其實已經暗指前來的真假行者,其實就是孫悟空一個人,只不過一體二心,也正是因為這般,第58回的回名叫“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諸君須要著眼,切勿泛泛看過。
吳承恩塑造“真假行者”,其實隱喻的孫悟空取經途中的瓶頸:孫悟空是想西天取經,修成正果的,可唐僧兩番將他攆走(三打白骨精被攆、打殺強匪被逐),所以他滋生出了自己西天取經,自己修成正果的“二心”......
如果真的有一個六耳獼猴,恐怕早就和其他妖精一樣,打殺了唐僧,吃唐僧肉了,何苦自己又在花果山變出師徒四人,要自己去取經呢?諸君細想。
《西游記》第58回末尾,李卓吾的批語也著實經典:昔人云“一心可以干萬事,兩心不可以干一事”,此回便是他注腳。
“真假孫行者”的鬧劇結束后,如來專門讓觀音菩薩將孫悟空送去唐僧身邊,菩薩警告唐僧: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唐僧聽完,只能跪下叩頭答應,從此之后,唐僧再也沒有攆過孫悟空。
若是僅僅立足表面情節(jié),誤以為真有個六耳獼猴,當真被寫書人騙過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