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節(jié)精彩句段篇一看,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十幾條龍舟頭咬尾,尾接著頭,從上游魚貫而下。兩岸頓時沸騰起來,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每條龍舟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tài),張著椅角,睜著雙眼,栩栩如生,猶如條條真龍在戲水。龍舟上的健兒穿著紅背心,頭上用白毛巾扎成英雄結(jié),個個如同出征的戰(zhàn)十,顯得格外精神。
“轟隆隆”禮炮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在水面飛行。岸上的人們歡欣鼓舞,擊掌喝彩。龍舟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心落后,那奮勇爭先的場面激動人心、催人奮進。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著鏗鏘有力、節(jié)奏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葵扇,雙腳不停地上下跳動,使出渾身解數(shù)。劃槳健兒使盡平生氣力,木槳上下飛舞,動作整齊一致,劈風斬浪,向前奮進。敲鑼打鼓者一邊打鼓,一邊吶喊助威。
看賽龍舟,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千萬觀眾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變幻莫測……賽龍舟奪標的那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精神么?它是中華民族的財富!
龍舟健兒不辜負觀眾的重望,他們沉著、鎮(zhèn)定,揮著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劃著。他們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劃槳法:木槳人水角度小,深度淺,頻率快。有一條龍舟遙遙領(lǐng)先,成了群龍之首,終于奪魁。他們團結(jié)奮斗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仰,激起了雷鳴般的歡呼聲。
就這樣,賽龍舟在歡樂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但那催人奮發(fā)的鑼鼓聲仍在我的耳邊回蕩,那拼搏向上的情景還在我眼前閃現(xiàn)。朋友,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來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端午節(jié)精彩句段篇二今日是端午節(jié)。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wǎng)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qū)蟲的植物,在端午節(jié)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qū)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jīng)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yīng)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shù)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yīng)。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jié)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qū)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咱們?nèi)デ瓨菂⒂^。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jié)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xiāng)龍舟比賽已經(jīng)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jié)。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wù)人員的解說:“現(xiàn)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xiāng)農(nóng)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jié)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薄?/p>端午節(jié)精彩句段篇三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與諧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jié)。
端午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與諧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jié)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jié)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自然要屬端午中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jié),最先想到應(yīng)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與甜味。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中面大大棗子,家中我做總是包大大。糯米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中,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不過賣粽子比家中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中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依舊是穿過n次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jié)蛋不再是拿來吃,而是拿來砸,或兩兩相碰比誰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jié)那天,母親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中,與比她早出生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享受中,端午節(jié)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jié)精彩句段篇四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我吃著姥姥送給我們的粽子,心里愜意極了。可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據(jù)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卻遭到壞人的陷害,去除官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他鄉(xiāng)。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他的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非常難過,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05年端午祭被韓國公布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對我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從2008年開始我國也開始把端午節(jié)列為法定節(jié)假日,讓大家過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xiāng),就有端午節(jié)吃粽子、菜餃、糖糕、麻葉和雞蛋的習俗,還有大人會做香囊和五色彩線給孩子佩戴在身上,說是辟邪;家家戶戶的門上也會插一些艾草。
怎么樣,我的家鄉(xiāng)就是這樣,你們的家鄉(xiāng)呢?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