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大作《韓非子》是如何建議依法治國的?此書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有關國家統(tǒng)治、社會治理、團隊管理、人際關系等,應有盡有,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它對后世的影響更是多方面的,一些耳熟能詳?shù)某烧Z,如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韓非子》。近來,有人甚至提出:《人民的名義》一劇中反貪人員侯亮平等人所具有的特質(zhì),在《韓非子》中就已寫明,即“必遠見而明察”“必強毅而勁直”。
《韓非子》一書的核心思想是倡導“依法治國”,認為“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韓非看來,法的基本內(nèi)容無非是刑、賞兩個方面,這是治國的“二柄”。但二者不是同等的,而要以刑為主、以賞為輔。
為此,他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魯國人燒荒時引發(fā)大火,眼看大火要燒到都城了,可百姓都去捉那些因逃避大火而四處亂竄的野獸,沒人去救火。魯哀公把孔子找來想辦法??鬃诱f:那些去捉野獸的人有利可圖,也不會受罰;而救火無利可圖,還有危險,當然沒人肯去救火了。如果重賞那些去救火的人,國庫的錢全部做獎金都不夠。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罰。
于是,孔子下令:不救火的人比照臨陣投敵罪處罰,捉野獸的人比照私入禁地罪處罰。結果,命令還沒傳達到各地,大火就已經(jīng)被撲滅了,而國庫一分錢都沒花。
顯然,這種以刑、賞為內(nèi)容的法治觀,是為了“信賞以盡能,必罰以禁邪”。而為了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韓非子》還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例如,立法應當明確統(tǒng)一?!懊髦髦ū卦斊涫隆?,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自相矛盾。又如,實施法律應當基于人情。這是因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故實行法治應當基于這一點,“明賞設利以勸之,嚴刑重罰以禁之”。
再如,執(zhí)法應當公正嚴明?!俄n非子》中明確提出“法不阿貴”的主張,要求“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些話在今天看來,依然可以找到閃光點。
當然,《韓非子》法治主張的本質(zhì),是把法作為維護君主獨裁專制的工具。但奸臣蒙騙君主的手段是多樣的,僅僅靠法還不足以防范。為了防范君主大權旁落,《韓非子》可謂煞費苦心,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主張。法是法律,術是權術,勢是權勢。君主獨裁,要靠“勢”的支撐、“法”的維持,更要靠“術”來實施。法依勢立,勢因術行,由此把君主獨裁專制的統(tǒng)治藝術推向了極致。
當然,如果僅僅從法治實施的角度而言,這種法、術、勢相結合的主張,指出了法治實施的基本方式和路徑:法律必須公正嚴明,但僅有法是不夠的;法要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執(zhí)行,必須依靠勢和術。這里面,勢表現(xiàn)為一種法治的權威。只有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才能真正推行法治。
術表現(xiàn)為法治實施的手段和路徑。勢要靠術來加強和維持;同樣,法也要靠術才能得以有效實施。術的核心是“循名責實”,即根據(jù)法定職責和義務作為判定行為是否合法的依據(jù)。
總之,雖然《韓非子》是一門“帝王學說”,但如果拋開其中的糟粕,還是充滿智慧的。其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對于當下的治國理政也有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