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y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jié)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jié)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jīng)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shù)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瘧(nüè)
【釋名】
有風、寒、暑、熱、濕、食、瘴、邪八種,五臟瘧,六腑瘧,勞瘧,瘧母。
【暑熱】
柴胡:少陽本經(jīng)藥,通治諸瘧為君,隨寒熱虛實,入引經(jīng)佐使。黃芩去寒熱往來,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少陽、太陰六經(jīng)。甘草:五臟六腑寒熱。黃芪:太陰瘧寒熱,自汗虛勞。蒼耳子:久瘧不止,酒糊丸服。葉搗汁。香薷:同青蒿末,酒服。暑瘧,加桂枝、麥芽。青蒿:虛瘧寒熱,搗汁服,或同桂心煎酒服。溫瘧但熱不寒,同黃丹末服。截瘧,同常山、人參末酒服。人參:虛瘧食少,必同白術用。孕瘧、產(chǎn)后瘧、瘴瘧,未分陰陽,一兩煎冷服。粳米:熱瘧、肺瘧,白虎湯用。冬瓜葉:斷瘧,同青蒿、馬鞭草、官桂,糊丸服。冬霜:熱瘧,酒服一錢。蚯蚓:熱瘧狂亂,同薄荷、姜、蜜服。龜殼:斷瘧,燒研酒服。鱉甲:久瘧,病在血分。勞瘧、老瘧,醋炙末服。牡蠣:虛瘧寒熱自汗。牡瘧,同麻黃、蜀漆、甘草煎服。
【寒濕】
附子:五臟氣虛,痰飲結(jié)聚發(fā)瘧,同紅棗、蔥、姜,水煎冷服。生姜汁:露一夜服,孕瘧尤效。烏梅:勞瘧,同姜、豉、甘草、柳枝服。丁香:久瘧,同常山、檳榔、烏梅,浸酒服。豬脾:虛寒瘧,同胡椒、高良姜、吳茱萸末,做餛飩食。
【痰食】
常山:瘧多痰水飲食,非此不能破癖利水。桃仁:同黃丹丸服,或加蒜。巴豆、砒霜:為劫痰截瘧神劑。同硫黃、綠豆丸。白僵蠶:痰瘧,丸服。
【吐痰】
常山、蜀漆、藜蘆煎。澤漆、蕘花、豉湯、瓜蒂、相思子擂水。
【外治】
旱蓮、石龍芮、馬齒莧、小蒜:同胡椒、百草霜杵。魚腥草擦身,取汗。烏頭末發(fā)時,酒調(diào)涂背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