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為什么南伯侯鄂順出工不出力?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東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被紂王殘殺后,他們的兒子姜文煥和鄂順都先后起兵反商。不過姜文煥和鄂順都是凡將,在封神世界的戰(zhàn)場上,他們的戰(zhàn)績也都是一般。
姜文煥雖然有些勇猛,但卻少謀,導致攻打游魂關十數年都沒有攻破,最后還是在金吒、木吒的幫助下才攻破游魂關。不過后來他堅持到了武王伐紂成功,得以繼續(xù)坐鎮(zhèn)東魯。
而鄂順比姜文煥要慘,他本領比姜文煥還要平庸,他先被魔家四將打敗,后又在攻打三山關時多次被鄧九公打敗,后來好不容易攻下三山關。在兵進朝歌時,紂王因眾叛親離只得獨戰(zhàn)天下諸侯,姜文煥還算可以打了紂王一鞭,但鄂順的運氣就不好了,他不是紂王的對手,結果被紂王斬于馬下。
后來姜子牙封神,鄂順雖是凡將,卻是榜上有名之人,被封為貪狼星。
其實,在《封神演義》中三山關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地方,書中擔任過三山關守將的不少,比如鄧九公、洪錦、孔宣、張山。
商朝開始征討西岐的兵馬都是聞太師帶兵的,但自從聞仲戰(zhàn)死沙場后,商朝后來派兵攻打西岐的軍隊多次是從三山關調過來的。
比如鄧九公曾為三山關總兵,后來就調到去攻打西岐,之后的洪錦、孔宣、張山后來去攻打西岐山,都是從三山關調過去的。
在當時的局勢,西岐和商朝對抗,因西岐的勢力越來越大,所以也就成了商朝最大的心腹之患。至于姜文煥、鄂順之流對于商朝而言,則并不足懼。
對于西岐和商朝的戰(zhàn)爭,姜文煥還好,他雖然十多年沒有攻下游魂關,但至少沒有讓商朝從游魂關調兵去攻打西岐,換句話說姜文煥雖未攻破游魂關,但也算是獨當一面了,給西岐頂住了一些壓力。
但鄂順卻不同了,在三山關陣前。他不僅多次被鄧九公打敗,而且還讓三山關多次派去兵將去征討西岐,從而加重西岐的壓力。
然而就算三山關多次調出兵去攻打西岐,但鄂順還是未能及時攻破三山關,這足以說明作為凡將出身鄂順的實力實屬平庸。
當然,三山關之所以能多次調出兵出去,也可能是鄂順這個人有心眼,他對商周之戰(zhàn)有保存實力、坐上觀虎斗的想法。
本來,西岐是西伯侯,姜文煥和鄂順的父親死后,他們分別繼位為東伯侯和南伯侯,在地位上來說,他們和西伯侯是一個層次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岐的實力越來越大,不僅有姜子牙輔佐,而且還有闡教的相助。西岐的做大讓鄂順心里不舒服,他若拼死拼活的和商軍在三山關大戰(zhàn),最后卻給西岐做嫁衣,自己的實力也會減弱。
所以,鄂順在三山關干脆就出工不出力,他是在攻打三山關,卻一直攻打不下,也就是沒有出全力,商朝看出鄂順攻打三山關是出工不出力,也就是做做樣子,于是就毫無忌憚的反復從三山關調兵去攻打西岐,這樣就加重了西岐的壓力。
西岐面對數次從三山關調來攻打他打軍隊,心里多少會有些對鄂順不滿的,只是不便明說而已。
后來隨著西岐和商朝軍隊作戰(zhàn)的勝利和整個戰(zhàn)爭的局勢變化,鄂順不得不重新調整戰(zhàn)略,畢竟他攻打三山關實在太久了,最后實在拖不下去了,總算是拿下了三山關。
后來鄂順也參加了孟津會師,并且和聯軍一起兵進朝歌,當然那時紂王身邊已無可用能人,他只得一人獨戰(zhàn)天下諸侯,不過這商紂王很是勇猛,書中說他是:
“紂王刀擺似飛龍,砍將傷軍如雪片。劈諸侯如同兒戲,斬大將鬼哭神驚?!?/p>
商紂王雖是被眾多諸侯圍攻,但他卻算全然不懼,在混戰(zhàn)之中,突然一聲響,紂王就將南伯侯鄂順一刀斬于馬下。
在封神世界中,凡將武術再厲害都難勝法術。西岐兵進朝歌時,紂王已經再無會法術、左道之士可派遣了,有的只是他這樣的凡將,而周軍中卻還有楊戩、哪吒、金吒、木吒、韋護等闡教弟子,他們明明知道紂王勇猛,卻不主動圍攻紂王,而是一味的讓凡將諸侯去圍攻紂王,結果導致鄂順被殺,這也可能是想通過紂王之手除去南伯侯鄂順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