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為主的雜著,屬于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于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二·神仙二·魏伯陽
【原文】
魏伯陽者,吳人也,本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后與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丹成,知弟子心懷未盡,乃試之曰:“丹雖成,然先宜與犬試之,若犬飛,然后人可服耳;若犬死,即不可服。”乃與犬食,犬即死,伯陽謂諸弟子曰:“作丹唯恐不成,既今成而犬食之死,恐是未合神明之意,服之恐復如犬,為之奈何?”弟子曰:“先生當服之否?”伯陽曰:“吾背違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恥復還,死之與生,吾當服之?!蹦朔?,入口即死。弟子顧視相謂曰:“作丹以求長生,服之即死,當奈此何?”獨一弟子曰:“吾師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無意也?!币蚰巳〉し?,亦死。余二弟子相謂曰:“所以得丹者,欲求長生者,今服之即死,焉用此為?不服此藥,自可更得數(shù)十歲在世間也。”遂不服,乃共出山,欲為伯陽及死弟子求棺木。二子去后,伯陽即起,將所服丹內死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弟子姓虞,遂皆仙去。道逢入山伐木人,乃作手書與鄉(xiāng)里人,寄謝二弟子,乃始懊恨。伯陽作《參同契五行相類》,凡三卷,其說是《周易》,其實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陰陽注之,殊失其旨矣。(出《神仙傳》)
【翻譯】
魏伯陽是吳國人,出身門第很高,但非常喜歡道術。后來,他帶著三個弟子進山去煉丹。丹煉成以后,魏伯陽知道有的弟子心不太誠,就故意試驗他們說,“丹雖然煉成了,但最好還是先拿狗試一試。如果狗吃了丹以后飛升騰空,然后我們才能吃。如果狗吃了丹死了,那人就不能吃?!庇谑蔷桶训そo狗吃,狗當時就死了。伯陽就對弟子們說,“煉丹時唯恐煉不成功,現(xiàn)在煉成了,狗吃后卻死了。我想恐怕是我們煉丹違背了神靈的意旨,如果我們吃了也會像狗一樣死去,這可怎么辦呢?”弟子說,“先生吃不吃這丹呢?”伯陽說:“我違抗了世俗的偏見,離家進山,沒有得道,實在沒臉再回去,不管是死是活,我都得把丹吃掉?!闭f罷就把丹服下去了。剛一吃完,伯陽就死了。弟子們互相大眼瞪小眼,說,“本來煉丹是為了長生不死,現(xiàn)在吃了丹卻死了,真是沒法辦了?!敝挥幸粋€弟子說,“我看老師不是平常人,吃丹后死了,大概不是他的真心吧。”說罷就拿丹吃下去,也立刻死了。剩下的兩個弟子互相說,“咱們煉丹就是為求長生,現(xiàn)在吃了丹就死,要這丹有什么用呢?不吃它,仍可以在世上活它幾十年。”于是他倆都沒有服丹,一塊出山,打算給伯陽和已死的弟子尋求棺材。兩個弟子走后,伯陽就站起來了,把自己所服的丹放在那個死弟子和白狗的嘴里,弟子和狗都活了。這個弟子姓虞,和伯陽一同升仙而去。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上山砍柴的人,伯陽就寫了封信讓砍柴人捎給那兩個弟子,兩個弟子十分懊悔。魏伯陽著了本書叫《參同契五行相類》,一共三卷,表面上是論述《周易》,其實是假借《易經》中的八卦圖象來論述煉丹的要領。后來的儒生們不懂得煉丹的事,把魏伯陽這部書當成論陽陰八卦的書來注解,這和書的原意就相去太遠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