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呂氏春秋·仲春紀(jì)》貴生內(nèi)容是什么?表達(dá)了什么思想?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
【原文】
圣人深慮天下,莫貴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于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則弗②為。由此觀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職,不得擅為,必有所制。此貴生之術(shù)也。堯以天下讓于子州支父③。子州支父對曰:“以我為天子猶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將治之,未暇在天下也?!碧煜?,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于它物乎?
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殺其君④,王子搜⑤患之,逃乎丹穴⑥。趙國無君,求王子搜而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獨(dú)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為君也。
魯君聞顏闔⑦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顏闔守閭⑧,鹿布⑨之衣,而自飯牛。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邪?”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笔拐咧聨?,顏闔對曰:“恐聽繆而遺⑩使者罪,不若審之?!笔拐哌€反審之,復(fù)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非惡富貴也,由重生惡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貴驕得道之人,其不相知,豈不悲哉!
【注釋】
①貴生:珍惜生命,以生命為貴,屬于道家子華子學(xué)派的學(xué)說。②弗:衍文。③子州支父:古代賢人,帝堯的老師,堯、舜都曾想讓位給他。④三世殺其君:據(jù)《竹書紀(jì)年》載,三個被殺的越王是不壽、翳(yì)、無余。⑤王子搜:梁玉繩據(jù)《史記》認(rèn)為搜即王翳之子無顓。⑥丹穴:采丹砂的井。⑦顏闔(hé):戰(zhàn)國魯哀君時魯國的隱士。⑧閭:里巷的大門。⑨鹿布:粗布。⑩遺(wèi):加,給予。
【譯文】
圣人深深思慮天下,比不上他對生命的看重。眼、耳、口、鼻是為生命服務(wù)的。耳朵雖然想聽到聲音,眼睛雖然想看到色彩,鼻子雖然想嗅到芳香,口舌雖然想品嘗滋味,但如果這些危害到生命就抑止。由此看來,眼、耳、口、鼻不能隨意行動,一定要有所抑制。這就像做官一樣,不能擅自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所約束。這是重視生命的要求。
堯要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他說:“我可以承擔(dān)天子的職責(zé)。雖這樣說,但我現(xiàn)在患有憂郁病,正要治療,沒有空暇顧及天下的事。”擁有天下,是重大的事,子州支父不愿因此而有害自己的生命,又何況其他的事物呢?只有不因天下而損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被托付天下。
越國三代的君主都被越國人所殺,王子搜擔(dān)心遭此厄運(yùn),逃到了采丹砂的井中。越國沒有了君主,越國人尋找王子搜但都找不到,追蹤到采丹砂的井中。王子搜不肯出來。越國人點(diǎn)艾草熏他出來,并讓他坐上君王的馬車。王子搜拉著繩子登上馬車,仰天長嘆:“當(dāng)君王的命啊!為什么偏偏不可以離棄我呢?”王子搜并非討厭做君王,只是擔(dān)心做君主的禍害。
像王子搜這樣,可以說是不因?yàn)閾碛袊叶鴤ψ约旱纳?。這就是越人所要求得到他,希望他當(dāng)上君主的原因。魯國國君聽說顏闔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派人先把財(cái)幣送去給他。顏闔把守在里巷門口,穿著粗布衣服,并且親自喂牛。魯君的使者來到,顏闔親自面對他。
使者問:“這是顏闔的家嗎?”顏闔回答說:“這是顏闔的家?!笔拐叻钌县?cái)幣,顏闔回答說:“恐怕你聽錯了,反而加你的罪,不如先審察明白。”使者回去反復(fù)弄清后再來尋找他,就找不到他了。像顏闔這樣的人,不是討厭富貴,是由于重視生命而討厭富貴,世上的君主多因貴富而對有才學(xué)的人驕恣,他們不相互了解,這難道不是很可悲嗎?
【原文】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緒余①,以為國家;其土苴②,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xiàng)壣葬呶?,彼且奚以此之?彼且奚以此為也?凡圣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③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
夫生豈特隨侯珠之重也哉?子華子④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雹莨仕^尊生者,全生之謂。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虧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虧生則于其尊之者薄矣。其虧彌甚者也,其尊彌薄。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⑥,復(fù)其未生也。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服⑦是也,辱是也。
辱莫大于不義,故不義,迫生也,而迫生非獨(dú)不義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聞所惡,不若無聞;目見所惡,不若無見。故雷則掩耳,電則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惡,而必不得免,不若無有所以知,無有所以知者,死之謂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謂也;嗜酒者,非敗酒之謂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謂也。
【注釋】
①緒余:絲的末端,指不必重視的輕微之物。②土苴(jū):土渣。苴:草。③隋侯之珠:傳說中大蛇報(bào)恩送給隋侯的珠寶。④子華子:魏人,道士。⑤全生:保全生命,順應(yīng)生命的天性。虧生:生命的天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迫生:壓抑生性,茍且偷生。⑥所以知:使認(rèn)識外物的感知器官、知覺。⑦服:屈服。
【譯文】
所以說:道行中至真的地方是用來保全生命,其余的才是用以治理國家,其中輕賤之物才用來治理天下。由此可見,成就帝王之業(yè)的功夫只是圣人閑暇時的事情,并不是他們用來完善自身的保養(yǎng)生命的方法。當(dāng)今俗世中的人,危害身體,放棄生命去追求身外之物,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呢?他們究竟要做什么呢?凡圣人的行動,一定會審察行動的原因與方法。假如有人在這里用隋侯的寶珠彈射高空中的飛雀,世人必定笑他。為什么呢?
所用的物貴重,所得到的物輕賤的原因。生命難道比不上隋侯的珠寶貴重?子華先生說:“全面順應(yīng)生命是最上等,片面順應(yīng)生命第二,死又次一等,壓抑生命是最下等?!币虼?,所謂珍惜生命就是全面順應(yīng)生命。所謂全面順應(yīng)生命,是使六欲都得到它們適度相宜的需要。所謂片面順應(yīng)生命,是使六欲達(dá)到它們相宜需要的一半程度。對生命的損害分薄了生命的尊貴,生命損害得越厲害,生命的尊貴就越被分薄。
所謂死亡,是沒有知覺,回復(fù)到人還沒有出生的狀態(tài)。所謂壓抑生命是六欲沒有得到相適宜的需要,反而卻獲取了它們所十分厭惡的東西,屈服、恥辱就是這種情況。沒有什么恥辱比不義更大的了,所以不義,就是茍且偷生,但茍且偷生并非只是不義,它連死都不如。憑什么知道這點(diǎn)呢?耳朵聽見不想聽的東西,不如不聽;眼睛看到所厭惡看見的,不如不看。
所以打雷時就捂住耳朵,閃電時就閉上眼睛,這是像茍且偷生一樣的比方。凡六欲都知道自己所十分厭惡的東西,如果一定不能免除,就不如沒有知覺,沒有知覺,就稱為死亡,所以茍且偷生不如死去。喜歡食肉的并非死鼠的腐肉都吃;貪好飲酒的并非變壞的酒都喝;珍惜生命的并非愿茍且偷生地活著。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