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作者:陸游|
山村水館參差路。感羈游、正似殘春風(fēng)絮。掠地穿簾,知是竟歸何處。鏡里新霜空自憫,問幾時、鸞臺鰲署。遲暮。謾憑高懷遠(yuǎn),書空獨語。
自古。儒冠多誤?;诋?dāng)年、早不扁舟歸去。醉下白蘋洲,看夕陽鷗鷺。菰菜鱸魚都棄了,只換得、青衫塵土。休顧。早收身江上,一蓑煙雨。
【注釋】
①鸞臺:《舊唐書·職官一》:“光宅元年九月,改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br />②鰲署:指學(xué)士院。
③書空:《晉書·殷浩傳》:“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家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戚。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br />④菰菜鱸魚:《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p>
①羈旅漂泊的悲苦,如“感羈游……何處”句,以柳絮為喻,抒發(fā)了四處漂泊不知歸根何處的悲苦。
②年華老去事無成的自傷和無奈,如“鏡里”句,寫鏡里白發(fā)新生而自傷,又著一“空”字,表現(xiàn)了詞人對現(xiàn)狀的無可奈何。
③未及早歸隱的遺憾/對隱逸的向往,如“悔當(dāng)年、早不扁舟歸去”句就直接用“悔”字寫自己沒有“早扁舟歸去”的遺憾,“醉下”句描繪出一副醉看夕陽鷗鷺的閑適圖景,含蓄地表達(dá)了對歸隱的向往。
④報國無門(仕途不順)的牢騷與憤激。綜合“儒冠多誤”“菰菜莼羹……青衫塵土”等句,可見詞人有才無位、仕途坎坷的牢騷,而其未及早歸隱的遺憾和對歸隱的向往,其實也飽含報國無門的憤激。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