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之首,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guān)內(nèi)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黛玉葬花”被稱為最美的行為藝術(shù)。春天落英繽紛之中,林黛玉“肩上擔(dān)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nèi)拿著花帚”,何等之美。
不過,黛玉葬花顯然不是“行為藝術(shù)”,也不是她每天閑著無聊要替大觀園做清潔工。黛玉葬花的中心思想,體現(xiàn)的是林黛玉的自我認(rèn)識!
(第二十三回)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绷主煊竦溃骸傲淘谒锊缓?。你看這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p>
“豈不是干凈”五個字,才是“黛玉葬花”的真正精髓。
花是美麗、希望、青春的象征。如花似玉,鮮花著錦,花樣年華……
古往今來,人們對花都有一種復(fù)雜之情。一方面花之美麗讓人神往,另一方面花期短暫又令人神傷。
古人常將花比作女兒,什么“人比花嬌”,“花容月貌”,“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只恐夜深花睡去”……
《紅樓夢》也處處以花喻女兒,群芳髓、千紅一窟、萬艷同杯,《詠白海棠》、《菊花詩》、《紅梅花》、《桃花行》等。
花被賦予“女兒”的寓意,孑然一身的林黛玉對花期短暫更是倍加敏感,很容易與自身的離喪結(jié)合。
黛玉眼中的春看落花只是悲情,“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有誰憐”是知花、懂花的黛玉,感傷落花時的不舍和痛惜。
“有誰憐”就是“我憐”!所以才會說“儂今葬花人笑癡”……
花的結(jié)局很悲情,或掉落泥土被人踐踏,或落入流水浸染塵世的“泥淖”骯臟……黛玉不忍花有此劫,盡力將之收集,裝進(jìn)花囊,葬入花冢,就是葬花!
花兒埋進(jìn)土中,塵歸塵土歸土,不受世間凡俗的骯臟浸染,是為“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林黛玉從花的經(jīng)歷感嘆自身命運,才說“他年葬儂知是誰”?
人如花一般,終究要死。但死無葬身之地,就如那落花無人問津一般。如果能有知心人收葬,則不枉世上來這一遭,一如被林黛玉“埋葬”的那些花。
脂硯齋評價黛玉葬花非常恰當(dāng)?!靖诫p行夾批:寫黛玉又勝寶玉十倍癡情?!俊靖絺?cè)批: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俊靖絺?cè)批:寧使香魂隨土化?!?/p>
黛玉葬花就是一腔癡情,體現(xiàn)出“愿得一人心”的向往。
賈寶玉自謂惜花人,不忍看落花于地被人踐踏。將之收集起來投入水中,順?biāo)鞒觥?/p>
寶玉認(rèn)為水是“潔”的,才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土是“濁”的,“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但他的“女兒觀”很片面。水固然“潔”,卻也有臭河溝、爛泥塘,主要是誰在管理。
花兒投入干凈水域,就是潔。可隨著水流到外面被污濁浸染,還是不免臟了。
泥固然是“濁”,可若像黛玉那樣將花兒收集在花囊,再埋入花冢,最終化于塵土就是潔。
林黛玉比賈寶玉高明在,她的思想境界更高,想得更深,從底層解決了“潔”的問題。
現(xiàn)代人一說“潔”,就是指女兒清白,認(rèn)為處子之身是“潔”。這點很片面!
古人的潔,是精神的潔。所以尤三姐哪怕仍是完璧,她放浪形骸也是“不潔”。
而妙玉的追求更極致!她自居檻外人,冷眼旁觀“檻內(nèi)”紅塵俗世都是不潔的。
妙玉結(jié)局是“可憐金玉質(zhì),終陷泥淖中”,如果解讀成她被強盜玷污,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妙玉之“陷入泥淖”,是她在賈家抄家后不能安心避世,不得已重入紅塵再蹈骯臟。
林黛玉的“潔”沒有妙玉清高。她認(rèn)定的真心就是“潔”。如果她能與賈寶玉一生知己,哪怕人生像花兒一樣短暫,賈寶玉也會好好“收葬”她。她就是“潔”的。
她若不能與賈寶玉有結(jié)果,被外嫁他人背棄初心,固然明媒正娶也是“不潔”!
所以,黛玉葬花所求無外乎一段真心、真情的“凈土”!
可惜事與愿違,林黛玉的結(jié)局就像那隨風(fēng)飛去的花兒一般,離開賈家被裹挾去了遠(yuǎn)方。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寶黛姻緣無望的黛玉,放棄了“凈土”的執(zhí)念。她想象花兒般自由隨風(fēng)飛起。脫離賈家“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桎梏。
至于隨波逐流,不知落在何處,被誰收葬。“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隨爾去,忍淹留?!?/p>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