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仲春紀(jì)》當(dāng)染講的是什么道理?怎么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原文】
墨子②見染素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以為五色矣?!惫嗜静豢刹簧饕?。
【注釋】
①當(dāng)染:即所受的感染要適當(dāng)。②墨子:名翟,戰(zhàn)國初魯國人,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譯文】
墨子看著染絲的人嘆氣說:“素絲在藍色染料中浸染就被染成藍色,在黃色的染料中就被染成黃色,所投入的染料顏色改變,被染的素絲顏色也改變,投入五種顏色就因此被染成五種顏色了?!彼越静豢刹簧髦亍?/p>
【原文】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舜染于許由、伯陽,禹染于皋陶、伯益,湯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望①、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當(dāng),故王天下,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舉天下之仁義顯人,必稱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歧踵戎,殷紂染于崇侯、惡來,周厲王染于虢公長父、榮夷終,幽王染于虢公鼓、祭公敦②,此四王者所染不當(dāng),故國殘身死,為天下僇③。
舉天下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齊桓公染于管仲、鮑叔,晉文公染于咎犯、郄偃,荊莊王染于孫叔敖、沈尹蒸,吳王闔廬染于伍員、文之儀,越王勾踐染于范蠡、大夫種④,此五君者所染當(dāng),故霸諸侯,功名傳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張柳朔、王生,中行寅染于黃藉秦、高強,吳王夫差染于王孫雄、太宰嚭,智伯瑤染于智國、張武,中山尚染于魏義、椻長,宋康王染于唐鞅、田不禋⑤,此六君者所染不當(dāng),故國皆殘亡,身或死辱,宗廟不血食,絕其后類,君臣離散,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可羞人,必稱此六君者。
【注釋】
①太公望:姜姓,號太公望,曾釣于渭水之濱,周文王立他為師,輔助武王滅殷,后封于齊。②幽王:指周幽王,西周最后一個皇帝。虢公鼓:周幽王的卿士。虢:國名。祭公敦:周幽王的卿士。祭:國名。③僇:侮辱。④勾踐:春秋末越國國君。范蠡:越大夫。大夫種:即文種,曾輔助越王勾踐發(fā)奮圖強,終于滅吳。⑤宋康王:宋文公九世孫,攻其兄剔伐宋,遂滅宋而三分其地。唐鞅、田不禋(yīn):皆為宋國大夫。
【譯文】
并不是單單染素絲是這樣,國家中也有像染色這樣的情況。舜受到許由、伯陽的感染,禹受到皋陶、伯益的感染,湯受到伊尹、仲虺的感染,武王受到太公望、周公旦的感染。這四位王者,所受到的感染適當(dāng),所以能成為天下的王者,被確立為天子,他們的功名足可以遮蔽天地。要列舉天下仁厚、有道義、顯赫的人為例,一定會說出這四位王者。
夏桀受到干辛、歧踵戎的熏染,殷紂受到崇侯、惡來的熏染,周厲王受到虢公長父、榮夷終的熏染,幽王受到虢公鼓、祭公敦的熏染。這四位王者,所受到的熏染不適當(dāng),所以落到國破身亡的下場,被天下人恥唾。列舉天下沒有仁義、恥辱感的人,一定會說出這四位王者。齊桓公受到管仲、鮑叔的感染,晉文公受到咎犯、郄偃的感染,荊莊王受到孫叔敖、沈尹蒸的感染,吳王闔廬受到伍員、文之儀的感染,越王勾踐受到范蠡、大夫種的感染。
這五位國君所受到的感染適當(dāng),所以在諸侯中稱霸,他們的功名在后世中傳誦。范吉射受到張柳朔、王生的熏染,中行寅受到黃藉秦、高強的熏染,吳王夫差受到王孫雄、太宰嚭的熏染,智伯瑤受到智國、張武的熏染,中山尚受到魏義、椻長的熏染,宋康王受到唐鞅、田不禋的熏染。
這六位國君,所受到的熏染不適當(dāng),所以他們的國家都滅亡了,有的自身受到侮辱,有的死了,他們的宗廟都不被供奉祭祀,后代都被斷絕了,國君與臣子離散,國中的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列舉天下貪婪殘暴可被羞辱的人,一定會說出這六位國君。
【原文】
凡為君,非為君而因榮也,非為君而因安也,以為行理①也。行理生于當(dāng)染,故古之善為君者,勞于論人,而佚于官事,得其經(jīng)也。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耳目,國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不知要故則所染不當(dāng),所染不當(dāng),理奚由至?六君者是已。六君者,非不重其國、愛其身也,所染不當(dāng)也。存亡故不獨是也,帝王亦然。
【注釋】
①行理:施行大道。
【譯文】
凡是做君主的,不是因為是君主才榮耀,不是因為是君主才安逸,是因為他們施行大道。能有施行大道的行徑的,是在適當(dāng)?shù)难经h(huán)境中產(chǎn)生。所以古代善于當(dāng)君王的,在用人方面勞碌,而少去管官事,這是掌握了為君的方法。不會當(dāng)君王的,傷身費神,使心愁苦,使耳目勞碌,但國家越發(fā)危殆,自身更受辱罵,這是不知為君要領(lǐng)的原因。
不知為君的要領(lǐng),就是因為受到不適當(dāng)?shù)难?受到不適當(dāng)?shù)难?,治國的大道由何而來?六位君王就是這樣的情況。六位君王,并非不重視自己的國家,并非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是因為受到的熏染不適當(dāng)。所以,存亡的情況不單單是這六位君主的國家如此,帝王自身也是同樣道理。
【原文】
非獨國有染也??鬃訉W(xué)于老聃、孟蘇夔、靖叔。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于天子①,桓王使史角往②,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魯,墨子學(xué)焉。此二士者,無爵位以顯人,無賞祿以利人。舉天下之顯榮者,必稱此二士也。皆死久矣,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王公大人從而顯之,有愛子弟者隨而學(xué)焉,無時乏絕。
子貢、子夏、曾子學(xué)于孔子,田子方學(xué)于子貢,段干木學(xué)于子夏,吳起學(xué)于曾子。禽滑黎學(xué)于墨子,許犯學(xué)于禽滑黎,田擊③學(xué)于許犯???、墨之后學(xué)顯榮于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shù),皆所染者得當(dāng)也。
【注釋】
①魯惠公:春秋魯國國君。宰讓:魯大夫。②桓王:當(dāng)作“平王”,惠公卒于周平王四十八年,與桓王不相接。史角:史官,名角。③田擊:墨家后學(xué)弟子。
【譯文】并非只是國家中有像染絲的情況??鬃酉蚶像?、孟蘇夔、靖叔學(xué)習(xí)。魯惠公派宰讓向周天子請教郊廟祭祀的禮節(jié),桓王派史角前往授教,魯惠公把史角留在那里。史角的后代在魯國居住,墨子向他們學(xué)習(xí)。這兩個人,沒有爵位來使人顯耀,沒有賞錢俸祿來誘惑人。列舉天下顯赫榮耀的人,卻一定說出這兩位。
他們都死了很久,但跟從追隨的屬下卻很多,弟子學(xué)生也很多,天下到處都是。王公大臣跟從學(xué)習(xí),使他們更顯耀,有想培育子弟的,也愿意讓他們追隨去學(xué)習(xí),沒有停止衰落之時。子貢、子夏、曾子向孔子學(xué)習(xí),田子方向子貢學(xué)習(xí),段干木向子夏學(xué)習(xí),吳起向曾子學(xué)習(xí)。禽滑黎向墨子學(xué)習(xí),許犯向禽滑黎學(xué)習(xí),田擊向許犯學(xué)習(xí)。孔、墨以后的學(xué)生在天下間顯赫榮耀的很多,不可以盡數(shù),都是所受到的熏染適當(dāng)?shù)脑颉?/p>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