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演義全傳》是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簡稱《說唐》,又名《說唐前傳》《說唐演傳》《說唐全傳》。后與《說唐演義后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今存最早刻本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書于清雍正、乾隆年間。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三部書,雖然不是出自一人這手,內(nèi)容也基本各自獨立,但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guān)系上,也還是有脈絡(luò)相連。一般讀者讀這類書,多半是為了看看故事,消遺解悶,都希望故事情節(jié)、人物命運,其來龍去脈有最完整的交待。這三部書合在一起印行,總名之曰《說唐合傳》。
《說唐演義全傳》以瓦崗寨群雄的風(fēng)云際會為中心,鋪敘自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陳統(tǒng)一南北起,到唐李淵削平群雄、太宗登極稱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當(dāng)篇幅揭露了隋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徭役,宇文氏恃寵驕橫,殘暴兇狠,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傾軋矛盾,又加劇了隋王朝的分崩離析之勢,致使全國各地爆發(fā)了反隋起義。書中著力塑造了一群瓦崗寨起義英雄的形象,這些人中既有來自下層的城市貧民、捕差馬夫,又有身據(jù)要津的勛戚貴胄、功臣名將,也有浪跡江湖的豪杰義士、綠林好漢。這些人物聚集在反隋的旗幟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隋末起義隊伍廣泛的社會基礎(chǔ)。而李世民則是作品中歌頌的“真命天子”,在他身上寄寓著“仁政”的理想,對他歸順與否是群雄成敗的根本條件,也是作者評定褒貶的基本標(biāo)準(zhǔn)。這使作品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封建正統(tǒng)觀念和宿命論色彩。
說唐后傳·第三十一回 唐貞觀被困鳳凰山 蓋蘇文飛刀斬眾將
詩曰:
煉就飛刀神鬼驚,百發(fā)百中暗傷人??蓱z保駕諸唐將,盡喪刀光一縷青。
再說徐茂功對天子說:“怪鳥街了王莽飛劍飛去,王莽就背及朝主,把漢室江 山弄得七顛八倒。如今這怪鳥分明對陛下在此哭,還有什么好光?”朝廷說:“此鳥這般作怪,待朕賞他一箭。”天子說罷,用弓搭箭射將上去。這鳥刮搭一聲,銜了御箭,望東飛去。茂公道:“如今就有禍患來了。怪鳥銜了御箭,分明前去報信,此時不去,更待何時?”眾大臣一聽軍師之言,嚇得目頓口呆,走也來不及。這叫說時遲,來時快。先講大元帥蓋蘇文,早知大唐薛蠻子利害,缺少人馬,奉旨到扶余國借兵五十萬,猛將數(shù)百員。卻值這一日回來,大路上人馬走個不住。相近汗馬城,只聽百鳥聲音,抬頭一看,只見一群飛鳥領(lǐng)著鳳凰而去。蓋蘇文大怒,心內(nèi)暗想:“此鳳凰安安隱隱在山上窠內(nèi),狼主向有旨意,不許擾亂此窠。今鳳凰已去,諒有人驚動靈鳥,故此飛去。我本邦將士決然不敢,一定中原有將在山上,故把鳳凰都趕了去?!闭胫g,忽聽哭鸝禽在頭頂上叫一聲,落下一枝翎箭。蓋蘇文就抬起來一看,上刻“貞觀天子”四字,明知唐王在山上,連忙分付傳下軍令,五十萬人馬竟望鳳凰山來。一聲炮響,把鳳凰山團 團 圍住,下山的大路排列加重營帳,番將數(shù)員。山前扎住帥營,蓋蘇文自己親守。又傳令到建都討兵十萬,前來困上加困,兵上增兵,那怕唐王插翅飛了去。
不表蓋蘇文圍困山下,單講山上唐天子正欲傳旨,忽聽炮聲一起,大家看時,山下番兵來得多了,圍得密不通風(fēng)。天子嚇得目頓口呆,說:“先生,諸位王兄,為今之計怎么樣?”軍師與眾將說:“陛下龍心韜安。蓋蘇文雖只圍住此山,要捉我邦君臣,卻也煩難?!苯抵及蚕聽I盤,一面伐木作為滾木。這一天正當(dāng)午刻過了,蓋蘇文也不開兵。山上君臣議論紛紛,當(dāng)夜不表。
到了明日,番營內(nèi)炮聲一起,大元帥沖出營來。你道他怎生打扮?
頭戴一頂嵌寶獅子青銅盔,雉尾高挑,身穿一領(lǐng)二龍戲水藍青蟒,外置雁翎甲。前后護心,鎖袋內(nèi)懸弓,右邊插一壺狼牙箭,坐下一匹混海駒,手端赤銅大砍刀。立住山腳,高聲大叫道:“呔,山上唐童聽者,你在中原穩(wěn)坐龍庭,太平無事。想你活不耐煩,前來侵犯我邦。今日上門買賣,不得不做。唐童要逃命,也萬萬不能,若降順我邦,低首稱臣,我狼主決不虧你一家。親王封你的,待保全性命,亦且原為萬人之尊。若不聽本帥之言,管叫一山唐兵盡作刀下之鬼?!卑聪绿K文之言。
單講山上君臣望下看時,只見蓋蘇文頭如笆斗,眼似銅鈴,青臉獠牙,身長一丈,果是威風(fēng)。天子見了蓋蘇文,記著前年戰(zhàn)書上第十二句:“傳與我兒李世民”,不覺恨如切齒,恨不得飛劍下去,割他首級。段志遠上前說:“陛下,待老臣下去會他。”天子說:“須要小心?!敝具h道:“不妨。”便按好頭盔,緊緊攀胸甲,坐上馬,提了槍,豁喇翻喇沖下山來,大叫一聲:“呔,番奴!老將軍來取你之命也?!碧K文抬眼一看說:“來將可通名來?!倍沃具h沖得下山說:“你要問我之名么?我老將乃實授定國公、出師平遼大元帥標(biāo)下大將,姓段雙名志遠。你可聞老將軍槍法利害么?想你有多大本事,敢亂目興兵,困住龍駕!分明目投羅網(wǎng),挑死槍尖,豈不可惜?快快下馬受死,免得老將軍動惱?!鄙w蘇文聞言大怒說:“你這老蠻子,當(dāng)初在著中原,任你揚武耀威,今到我邦界地,憑你有三頭六臂,法術(shù)多端,只怕也難免喪在我赤銅刀下。你這老蠻到得那里是那里,快放馬過來,砍你為肉泥,”段志遠心中大怒,喝聲:“番狗,照老將軍的槍罷!”就分心一槍挑將過來。這蓋蘇文不慌不忙,把手中青銅刀噶啷一聲架開,回轉(zhuǎn)刀來喝聲:“去罷!”綽一刀砍過來,段志遠看見刀法來得沉重,那里架得住?喊一聲:“我命休矣!”躲閃也來不及,貼正一個青鋒過嶺,頭往那邊去了,身子跌下馬來。一員老將,可憐死于非命。蓋蘇文呼呼大笑說:“什么叫做開國功臣,不夠本帥一合,就死在刀下了?!蹦巧缴咸仆跻灰娭具h身亡,心中不忍。旁首殷開山、劉洪基見了,放聲大哭說:“啊呀我那段老將軍啊!”開山跨上馬,提了大斧,帶淚下山來,叫聲:“蓋蘇文,你敢把我同朝老將傷了性命,我來報仇也!”一聲喊叫,后面劉洪基也下山來道:“不把你這番拘一刀砍為兩段,也誓不為人了?!鄙w蘇文說:“慢來,要喪在本帥刀下,必須要通個名兒?!币?、劉二老將道:“你要問老將軍名字么?洗耳恭聽:我乃開國公殷開山、列國公劉洪基,可聞曉大名么?”蓋蘇文道:“中原有你之名,本邦不似為奇,放馬過來。”開山縱馬上前,把雙斧一起劈將過來,蓋蘇文把赤銅刀架在一邊,劉洪基把蔡陽刀剁將過去,蓋蘇文也梟在一旁沖鋒過去,答轉(zhuǎn)馬來,蓋蘇文量起赤銅刀,望著劉洪基劈面砍將過來,他便把蔡陽刀望赤銅刀上噶啷喝啷這一抬,馬多退后了十?dāng)?shù)步,兩臂多震麻了。蘇文又是一刀,望開山頂上剁來,開山手中雙斧那里招架得住?閃避也來不及,怎經(jīng)得蓋蘇文力大刀重,把殷開山頂梁上一直劈到屁股頭,分為兩段,五臟肝花坍了滿地,也喪黃泉去了。劉洪基一見砍劈了段開山,又要哭又要戰(zhàn),忽手一松,刀落在地,卻被蓋蘇文攔腰一刀,身為兩段,嗚呼哀哉。正是:松山四將久聞名,高祖開山開國臣。南征北討對時戰(zhàn),東蕩西除日日征。試看唐朝非容易,血汗功勞才得平。可惜四員年老將,鳳凰山下作孤魂。
這唐天子見三員老將軍盡喪蓋蘇文刀下,不覺龍目中紛紛掉淚,心中好不萬分懊悔。尉遲恭嚇得目定口呆,下面二十七家插血弟兄內(nèi)總兵官齊國遠,也有些呆的說道:“陛下,三位老將遭此慘死,難道罷了不成,待小臣下去與他會戰(zhàn),以報冤仇?!敝T將道:“這個使不得。齊兄弟,你不要混帳。蓋蘇文手段高強,段、殷、劉三員老將尚死在他刀下,何在于你?”國遠道:“不妨事的?!彼宦牨妼⒅裕像R輪斧沖下山來,高聲大叫:“番狗!齊爺爺來會你了?!鄙w蘇文說:“又是一個送死的來了,快快留下名來?!眹h道:“呔,你要問爺爺名姓么?洗耳恭聽,我乃大元帥尉遲恭標(biāo)下、加為總兵官齊,表字國遠,可聞我殺人不轉(zhuǎn)眼的主顧么?”蘇文道:“本帥不知你這無名小卒。今日本帥開了殺戒,憑你多少名將下來,也盡斬死這口刀下。”國遠大怒,縱馬上前喝聲:“照斧罷!”綽一聲,雙并斧子砍將過去。蓋蘇文把刀架在一邊,馬打交 肩過去,圈得轉(zhuǎn)馬來,蘇文把刀一起,喝聲:“去罷!”綽的一刀砍過來,國遠那里招架得住?說聲:“啊呀,我命死也!”把頭一偏,連肩卸背著一刀,復(fù)上一刀,斬為四塊,一家總兵歸天去了。
山上有二十六家總兵,見齊國遠身遭慘死,大家放聲大哭說:“兄弟,哥哥們方才傷了三員老將,乃是一殿之臣,所以也不十分著惱。今齊兄弟是我們插血弟兄,生死之交 ,豈可坐視國遠身亡?我等二十六家好友,不與他報仇,更待何時?”這番王當(dāng)仁兄弟,尉遲南弟兄、李如圭、尤俊達、魯明弟兄、岳伯勛、魯世侯、尚山智、夏山智、張公瑾、史大奈、韓世宗、金甲、童環(huán)。李公逸、唐萬仁、卜光焰、卜光靛、邴遠真、邴遠直、賈閏甫、柳周臣、樊建成隨征這二十六家總兵,齊跨上雕鞍,槍的槍,刀的刀,盡皆含淚豁喇喇沖下山來,大叫:“蓋蘇文,我把你拿來剁為肉醬,以祭我兄弟齊國遠,方消我恨?!边@蓋蘇文往上一看,只見許多將官趕下山來,他到問不得許多名姓,說:“來,來,來,祭我的刀口?!边@數(shù)家總兵齊下山,把蓋蘇文團 團圍住在中間,望他亂新亂打。也有紫金叉分挑肚腹,一字稅照打肩頭,銀畫戟亂刺左膊,烏纓槍直刺前心,月牙鏟望領(lǐng)就鏟,雁翎刀頂上風(fēng)聲,混鐵棍低掃馬足,點光錨就刺咽喉,龍泉劍忽上忽下,虎尾鞭左打右打,開山斧斧劈后腦,大銀錘打碎天靈,狼牙棒騰騰殺氣,棗樣槊四面征云,信輪锏霞光萬道,紫金槍煙霧騰霄。這蓋蘇文好不了當(dāng),把赤銅刀量起在手中,抬升紫金叉,架調(diào)一字钅黨 ,鉤下銀畫戟,逼住烏櫻槍,撇去月牙鏟,攔開雁翎刀,閃掉混鐵棍,躲過點光錨,抬定龍泉劍,架住虎尾鞭,攔去開山斧,遮定大銀錘,鉤開狼牙棒,閃掉棗樣槊,躲過倍輪锏,逼住紫金槍。這二十六家總兵官不在馬前,就在馬后,手起刀落,手起槍挑,殺得蓋蘇文招架也不及,那里還有空工夫還刀過去?手中刀法漸漸松放,人是呼呼喘氣,要走奈殺不出。心內(nèi)想一想,說聲:“不好,我寡不敵眾,不要一時失措,被他傷了性命,不如先下手為強?!敝饕庖讯?,便一手提刀在這里招架,一手掐定秘訣,背上有個葫蘆,他就把葫蘆蓋揭開,念動真言,飛出一口柳葉飛刀,長有三寸,蒜葉闊相似,沖開來到有一丈青光,連飛出九口,山腳下布滿青光。這數(shù)家總兵見了,還不知是什么東西,山上徐茂功大叫:“兄弟們不好了,這是九口柳葉飛刀,要取性命,你們還不逃上山來么!”二十六人一聽徐茂公之言,大家魂不在身,如今要走也來不及了。有幾家著刀的,已經(jīng)砍為肉醬,有一大半刀雖不曾著身,青光多透身的了,拼命的跑上山來。隨馬而死不計其數(shù)。賈閏甫、柳周臣才上山,也跌落馬就死了。唐萬仁、尤俊達到得天子駕前,也是墜馬而亡。二十六家插血好友,為了齊國遠盡皆身喪。著刀的碎身粉骨,著光的全尸而亡。那蓋蘇文微微冷笑,收了飛刀說:“山上唐童,你可見么?本帥這九口飛刀,乃上仙所賜,有一百喪一百,有一手喪一千。方才死的這一班老少將官也不為少,諒你駕前如今也差不多,沒有能將了,還要掙住鳳凰山怎么?快快獻表歸順。”不表蓋蘇文猖獗。
單言唐天子在山上,見這班臣于死得慘然,看看面前,只有得元帥尉遲恭了,心中好不痛苦。自己大叫:“唐童阿唐童,你該敗江 山!好好在鳳凰城內(nèi)不好,偏偏要到這個所在來送死,卻害這班老將死于非命,受這般大禍?!蹦俏具t恭看見天子傷悲,不覺暴跳如雷,說:“罷了,罷了,陛下阿,要等臣罪不赦。當(dāng)初秦老千歲做了一生一世的元帥,從不傷了麾下一卒。某尉遲恭才做得元帥,就麾下之將盡行喪與敵人之手,還有何面目立于人世?我不與眾將報仇,誰人去報?帶過馬來!”唐王一把扯住,叫聲:“王兄,這個使不得的。你難道不見蓋蘇文飛刀利害么?”敬德道:“臣豈不知番狗飛刀?若貪生怕死,不與眾將報仇,一來被人恥笑,二來陰魂豈不怨恨?臣今趕下山去,或能殺得蓋蘇文,與眾將雪了仇恨。倘若臣死番將刀下,也說不得了。陛下放手!”天子那里肯放?把扯住道:“王兄,如今一樹紅花,只有你做種子。你若下去,一旦傷與蓋蘇文之手,叫寡人靠著何人?”茂公也勸道:“駕下乏人,報仇事小,保駕事大。元帥不必下去?!蔽具t恭聽了軍師勸言,只得耐著性子。又聽見蓋蘇文在山下大叫:“尉遲蠻子,本帥看你年高老邁,諒你一人怎保得唐王脫離災(zāi)難?何不早把唐童獻下山來,待本帥申奏狼主,封你厚爵。若依然不獻唐童下山,本帥就要趕上山來,把你碎尸萬段,休要后悔!”蓋蘇文講來雖然是這等講,心內(nèi)卻是想:諒山上也決沒有十分能人在此,且由他罷,就回營去了。
再言山上徐茂公分付把這數(shù)家總兵尸首,葬于鳳凰山后,單將唐萬仁葬在山前。天子問道:“為何把唐萬仁尸骸葬在山前?”茂公說:“陛下,后來自有用處,所以葬在山前這尸首?!币儡妿熝哉Z,把總兵尸首盡行埋葬。天子降旨,設(shè)酒一席,親自奠祭一番。徐茂公也奠酒三杯。正是:府州各省聚英豪,結(jié)義勝友勝漆膠。生死同心助唐業(yè),可憐一起葬番郊。
唐太宗當(dāng)夜在御營,同元帥、軍師商議退番兵之計。茂公開言叫聲:“陛下,要退番兵,這如非汗馬城中先鋒張環(huán)。他有婿何宗憲利害,可以退得番兵。”天子道:“他們這隔許多路程,如何曉得寡人被困鳳凰山上?必須著人前去討救才好。但元帥老邁,怎能踹得出番營?”茂公道:“如非駙馬薛千歲,他往后山腳下可以踏得出。”天子大喜,連忙降旨一道,命駙馬薛萬徹到汗馬城討救。萬徹就領(lǐng)了旨。竟過了一宵。
明日清晨,連忙結(jié)束停當(dāng)上馬,端了大銀錘,望后山?jīng)_下來了。有營前軍士扣弓搭箭說:“山上下來的小蠻子,少催坐騎,看箭來也!”這個箭紛紛不住的射過來。薛萬徹大叫:“營下的休得放箭,孤家要往汗馬城討救,快把營盤扯去,讓小千歲過了就罷。若有那關(guān)不就,孤就一頓銀錘,踹為平地哩?!睜I前小番說:“哥阿,待我去報元帥得知?!币贿吶笊w蘇文。這萬徹聽見此言,把馬一催,銀錘晃動,冒著弓矢,沖進營中來了。手起錘落,打得這些番兵番將走也來不及,踹進了一座營盤。怎禁得萬徹英雄,拼命的打條血路而走。到得蓋蘇文提刀縱馬而來說:“小蠻子在那里?”小番說:“那已去遠了?!碧K文道:“活活造化了他,追不及了。”少表番營之事。
再表唐王看見駙馬殺出番營,心中大悅說:“到也虧他年少英雄?!弊”硖熳由缴现?。
再講薛萬徹連踹岳七座番營,身上中了七條箭,腿上兩條,肩上兩條,他到自己打下,也不覺十分疼痛。只有背心內(nèi)這一箭,傷得深了,痛得緊,手又拿不著,只得負(fù)痛而走。隨著大路前去三十里,到了三叉路口,他到不認(rèn)得了,不知汗馬城打從那一條路上去的,故而扣定了馬,緩緩立著,思想要等個人來問路。偶抬頭,見那一邊有一個穿舊日白綾衣的小后生,在那里砍草。萬徹走上前來說:“呔,砍草的!”那人抬頭,看見馬上小將銀冠束發(fā),手執(zhí)銀錘,明知大唐將官,便說:“馬上將軍,怎么樣?”正是:英雄未遂沖天志,且作卑微賤役人。
不知駙馬如何問路,這砍草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