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管家”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紅樓夢》第45回。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柳五兒,雖然只是賈府一個員工柳家的女兒,因生的好,再加上生的弱,平常也如林妹妹那樣有一種病態(tài)美,也是黛玉的替身之一。
因為柳五兒一心想進寶玉的怡紅院里工作,所以沒有門路的柳家的,就把寶玉身邊的小丫頭芳官,還有晴雯等當成了為女兒謀求工作的門路。柳家的伺候晴雯和芳官,有時候比對一些不體面的主子還要好,這也正是柳家的乖巧處。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中,正說著,忽見芳官走來,扒著院門,笑向廚房中柳家媳婦說道:“柳嬸子,寶二爺說了:晚飯的素菜,要一樣涼涼的酸酸的東西,只不要擱上香油弄膩了?!绷业男Φ溃骸爸馈=駜涸趺从执虬l(fā)你來告訴這么句要緊的話呢?你不嫌腌臟,進來逛逛。”
柳家的對芳官這樣的小丫頭這樣的討好,正是因為她有求于芳官。原來柳家的女兒,柳五兒最近想要到寶玉的怡紅院去工作,原因正是因為寶玉屋里的丫頭將來可以放出去,給予自由婚配,這也是柳家的費勁把女兒弄進怡紅院工作的原因。后來柳五兒見沒人,又問芳官關于工作的事。
原文如下:五兒便送出來,因見無人,又拉著芳官說道:“我的話到底說了沒有?”芳官笑道:“難道哄你不成?我聽見屋里正經(jīng)還少兩個人的窩兒,并沒補上:一個是小紅的,璉二奶奶要了去,還沒給人來;一個是墜兒的,也沒補。如今要你一個也不算過分。皆因平兒每每和襲人說:‘凡有動人動錢的事,得挨的且挨一日。如今三姑娘正要拿人作筏子呢?!B他屋里的事都駁了兩三件,如今正要尋我們屋里的事沒尋著,何苦來往網(wǎng)里碰去?倘或說些話駁了,那時候老了,倒難再回轉。且等冷一冷兒,老太太、太太心閑了,憑是天大的事,先和老的兒一說,沒有不成的?!蔽鍍旱溃骸半m如此說,我卻性兒急,等不得了。趁如今挑上了,頭宗,給我媽爭口氣,也不枉養(yǎng)我一場;二宗,我添了月錢,家里又從容些;三宗,我開開心,只怕這病就好了。就是請大夫吃藥,也省了家里的錢。”芳官說:“你的話我都知道了,你只管放心?!?/p>
這段話給出了三個信息,一是柳五兒暫時不能去怡紅院工作的原因。二是柳五兒急于去怡紅院工作的原因。三是芳官的應承。
說起這柳五兒暫時不能去怡紅院上班的原因,還與探春新官上任三把火有關,因為探春上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除去積弊,這就提到了賈環(huán)、賈蘭和寶玉上學的生活費。第二件事就是去掉那些重復的開銷,如姑娘們的胭脂水粉。第三件事就是實行承包制。
在三件事推行之前,探春因給員工發(fā)放喪葬撫恤金與自己的生母趙姨娘起了沖突,也因趙姨娘的大鬧惹怒了探春。在這個當口,平兒一句話也戳中了探春的痛處,所以她要先拿幾件事開刀,換句話來說就是先拿王熙鳳和寶玉開這個口。王熙鳳事先已囑咐平兒,不管探春說什么都不要反駁,要順著她。在這個時候,寶玉屋里的秋紋來領銀子,就被平兒勸了回來,還囑咐她不管是動錢還是動人,都緩一緩,不要碰在釘子上。
而柳五兒就是這個情況下求了芳官要進寶玉的怡紅院工作的,原本這件事如果還是王熙鳳管家,寶玉去給王熙鳳打個招呼,人就可以進去了。可如今是探春管家,探春正要拿寶玉的事和王熙鳳的事駁回幾件,所以寶玉才囑咐芳官轉告柳五兒等緩一些時間再進怡紅院。不然如今去提這個事,被駁回了,這件事就不好辦了。
至于柳五兒急于去怡紅院上班的原因,也不外乎與今天的上班族一樣,都是希望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還要幫襯著家里。柳五兒正是想為母親減輕負擔,畢竟自己身體虛弱,時常吃藥花費了不少的銀子,見母親活的那么累,柳五兒希望替母親分擔一些,所以才急于去寶玉的部門上班。
按理說讓不讓柳五兒去怡紅院里上班芳官做不得這個主的,可她卻偏偏應承了柳五兒,可見在芳官的心里,只要她說出來,寶玉一定會答應的,這也是芳官日后被攆的原因。
估計探春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她的這個要求,卻斷送了一個丫頭的前程,也讓柳五兒再也沒有機會進入怡紅院工作。因為這個事之后,芳官給柳五兒的玫瑰露事發(fā),差點連累柳五兒的母親柳家的失去工作,如果不是平兒秉公處理這件事,與柳家的不和的那些人,早已有取代之心,林之孝家的和秦顯家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柳五兒因玫瑰露被關,這個污點雖然由平兒出面給她洗清了,但也讓柳五兒因這件事受到了驚嚇,身體應該大不如前,即便是有機會進怡紅院,她也無法進去。
后面柳五兒的死沒有直接寫,而是借王夫人攆芳官時說的那些罪名,我們才知道原來那個費心想進怡紅院工作的小姑娘柳五兒已經(jīng)死了,與她關系交好的芳官、晴雯等也都沒有逃過被開除的命運??梢娾t院里的工作,也沒有外面說的那樣的好干。
只是可惜了柳五兒這樣的一個好女孩,工作沒有干成,還丟了性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