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詞
寶玉因賈府近來發(fā)生的一連串事情閑愁胡恨,情色若癡,語言常亂。黛玉新作了桃花詩,寶琴故意說她作的,寶玉說寶琴雖有此才,寶釵決不會讓他作此傷悼之詩。比不得林妹妹幾經離喪,作此哀音。眾人改海棠社為桃花社,推黛玉為社主。
湘云填柳絮詞,黛玉邀眾填柳絮詞。探春寫半首,寶玉續(xù)了半首。眾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認為太作悲了。寶釵說寶琴的過于喪敗。寶釵詩中有“送我上青云”之句。眾人放風箏,黛玉欲放走晦氣。
紅樓夢第70回賞析
這一回的內容很多,,細細看來有七八個。
1 首先,把尤二姐的事作了一個徹底了結。賈母不許將尤二姐靈柩送往家廟鐵檻寺,賈璉只好將她與尤三姐埋在一處。
2 處理已經到了婚配年齡的小廝和丫頭,客觀上反映了那個社會,大貴族家庭依然保留了奴隸制度。龍生龍、鳳生鳳,奴才只能生奴才。驗證了賴嬤嬤說的“你那里知道奴才兩字是怎么寫的!”無奈的嘆息。也包涵了作者家世的多少悲酸。
3 近來大觀園悲事多。寶玉心情不好“弄得情色若癡,言語常亂,似染怔忡之疾?!毖诀咔琏Ⅶ暝?、芳官抓癢玩鬧,襲人故意叫寶玉去看看,目的是為了寶玉高興。
4 林黛玉寫了一首《桃花行》的詩,引來了湘云、寶琴、寶玉、李紈等人的興趣,便改海棠社為桃花社,黛玉為社主?!短一ㄐ小分饕獙懟ㄅc人、人與花的關系。這種關系在詩句中明顯寫出來,如“人與桃花隔不遠”“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也愁”“若將人涙比桃花”等等。以花代情,以花自喻,抒發(fā)了林黛玉內心深處的情感。“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是她自我哭訴與寫照。難怪寶玉一看就知道是黛玉寫的?!尽短一ㄐ小放c《葬花吟》、《秋窗風雨夕》的基本格調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詩讖”的成分】(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這首仿初唐體的詩,隱示了大觀園姑娘們的紅顏命薄的命運,又是一首悲情絕唱的詩歌。
5 王子騰的夫人來賈府,王子騰之女許與保寧候之子為妻,因即日要過門,寶玉、探春、林黛玉、寶釵等人參加了活動。此段穿插,描述不多。說明豪門之間來往和婚配十分重要。
6 賈政來信六七月回京,回來之后必查寶玉的功課。 “書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 寶玉平常學習不認真,于是臨時抱佛腳,臨帖寫字湊數(shù)。又恐急生病,探春、寶釵出主意。眾姐妹都來幫忙,林黛玉早有準備送來足足一卷?!诀煊癜蛋荡鷮?,卻不求人知,真是會用心人】(王伯沆紅樓夢批語匯錄)可見黛玉對寶玉的真心,正當寶玉開始“用功”時,賈政要推遲到冬底回來,寶玉喜出望外,“仍是照舊游蕩”。如此作假應付檢查,誠然得到大家的支持?,F(xiàn)代的應試教育,想必也是這種結果。
7 為了應付賈政的檢查,黛玉的桃花社也未開展活動。湘云“因見柳花飄舞,便偶成一小令”建議黛玉起社填詞,黛玉欣然同意,當即派人去請各位姑娘。這是黛玉擔任社主后的一次詩社活動,也是大觀園最后一次詩社活動。以柳絮為題,限定幾個調,采用拈鬮方法,姑娘們就開始填詞。寶釵的《臨江仙》另僻新意贊柳絮獲第一,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突出了寶釵的夢想。黛玉的《唐多令》纏綿悲愴獲第二,“漂泊亦如人命薄”暗示黛玉早亡。湘云的《如夢令》情致嫵媚獲第三,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既是湘云的希望,也預示了她的美滿婚姻好景不長。寶琴、探春落第,寶玉只補了探春的半闕?!玖踉~與海棠詩、菊花詠一樣,都有著精美的藝術技巧,纏綿、悱惻的抒情方式,在刻畫人物性格和表達感情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王士超《紅樓夢詩詞鑒賞》)
說起詠柳絮,古今詠者不少。唯一曾在《紅樓夢》電視劇中扮演林黛玉的陳曉旭,14歲時寫了一首現(xiàn)代柳絮詩,令人興嘆。憑著小詩她走進了《紅樓夢》,給世人留下了難于忘懷林黛玉形象。小詩的后一段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含有希望,也有悲情。陳曉旭英年早逝,像一朵柳絮一樣“漂泊亦如人命薄”。讀了《紅樓夢》的《柳絮詞》,人們自然的懷念永遠的林妹妹。
8.放風箏雖然是一個傳統(tǒng)風俗游藝活動,《紅樓夢》卻把它寫成隱喻人物和這個貴族家庭的敗落?!斑@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特別是最后兩段話黛玉說:“我的風箏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寶釵說:“且等我們放了去,大家好散”一語雙關。這個故事【雖如風俗畫,實寓漂泊離散之意】【令人深思,令人心驚!】(馮其庸評)小說中把放風箏寫得有聲有色,并含有很多“專業(yè)名詞”如“送飯”“響鞭” 、“籰子”、“頂線”“像來絞的樣兒”,不是內行,根本無法寫出。據紅學家吳恩??甲C,曹雪芹的遺稿《廢藝齋集稿》中《南鷂北鳶考工志》記載了風箏的制作方法,說明作者非常熟悉風箏。盡管至今未能見到真本。從此回放飛風箏的描寫和京城放風箏的習俗以及《南鷂北鳶考工志》內容分析,有些紅學家認為是很有可能的出自作者之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