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薛姨媽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薛蟠打死馮淵搶得了香菱。他可不管人命官司怎么處理,反正薛家有的是人,他“老先生”沒伸手打人,奴才誰打誰認,大不了給錢就完了。薛家背后大舅舅王熙鳳父親就在南京,二舅舅和大姨娘也在京城,自然有辦法替他張羅擺平。
薛蟠自己啥也不是,長輩們卻個頂個厲害。有薛姨媽活著,王家和賈家都不能不管,他有恃無恐。
不過,南京之前那個應天府知府應該是個不上道的。否則不至于臨時更換了賈雨村。
官場上的事薛蟠不懂,也不屑于管。南京城官司鬧心,這哥們兒收拾一下鋪蓋,帶著母親和妹妹以及搶來的香菱“北漂”去了?!按颂幉涣魻?,自有留爺處”。有錢在哪里不快活?何況京城乃首善之地,那里的風流,南京又比不得!薛蟠早已迫不及待了。
于是乎,緊隨林黛玉之后,薛寶釵也踏上了北上之路。而這一走,就是八九年。
(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二則自薛蟠父親死后,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伙計人等,見薛蟠年輕不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薛蟠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為送妹待選,二為望親,三因親自入部銷算舊帳,再計新支,——實則為游覽上國風光之意。因此早已打點下行裝細軟,以及饋送親友各色土物人情等類,正擇日一定起身,不想偏遇見了拐子重賣英蓮。薛蟠見英蓮生得不俗,立意買他,又遇馮家來奪人,因恃強喝令手下豪奴將馮淵打死。他便將家中事務一一的囑托了族中人并幾個老家人,他便帶了母妹竟自起身長行去了。
從原文描述看,薛蟠計劃進京要早于和馮淵搶奪香菱。不存在他畏罪潛逃之說。
想想也是,薛家有錢有勢,馮家卻斷子絕孫,不過幾個家人。薛蟠別的不明白,有一點卻比什么人都通透:“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p>
錢能通神,何況人命!每每讀到此處就有窒息之感。人力有時窮,真理未必都能彰顯。
馮淵之名通“逢冤”,飽含了多少作者心中“大委屈”。就像日后多姑娘說的那句真話“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
當然,薛蟠北漂不可能與官司全無關系。他不害怕不表示薛姨媽不擔心。出了人命在哪個時代都是大事。如果此時不想辦法約束薛蟠,日后不堪設想。
薛姨媽和王熙鳳父親的信,早就送進了京城。王家人的主意就是要讓薛家進京。給薛蟠換一個環(huán)境,少了狐朋狗黨,也可以適當約束他。
閑言少敘,薛家進京自有冠冕堂皇之理由。歸總來看,大體有三條。
一,送薛寶釵進京選秀。
是說那一年皇帝額外開恩,除了給自己選嬪妃以外,還面向社會各階層的世家和名門之女加選一場,為公主、郡主選伴讀和贊善。
薛家商賈之家,雖說不配選妃嬪進宮,到底也撈了一個給公主郡主選秀的名額。薛寶釵進京的“目的”,就是參加這次盛會。美其名曰選秀,實則頗有“掛羊頭賣狗肉”鍍金的嫌疑。
二,檢查“虧空”。
薛蟠父親一死,薛蟠大字不識一籮筐,做生意看賬本根本就是癡人說夢。就算薛姨媽和薛寶釵,也不是此中高手,當不得薛家那偌大的家業(yè)。
各處店鋪管事趁機中飽私囊,虧空不斷。京城幾處生意比較重要,也都消耗了起來。
薛蟠進京“坐鎮(zhèn)”,只為震懾和監(jiān)管。他雖然無能,薛家到底還有老管事出面。只是需要他這個主子鎮(zhèn)場子。
三,入部銷賬。
薛家除了自己經商,還是戶部掛名的皇商。每年需要承接皇宮內部訂單,采買和制作宮內使用的商品。
嚴格來說皇商并不賺皇帝的賺錢,尤其像薛家這種負責宮花、紙扇一類輕工的皇商,需要支領和銷賬的錢款并不多,弄不好有時候還得賠錢。
但皇商賺錢的項目,是皇家定制背后的外銷和品牌溢價。
以后文出現(xiàn)的宮花為例。薛姨媽拿出來的宮花,肯定是宮里上用定制的最新鮮的花樣。薛姨媽留下兩盒送禮給賈家姑娘們戴。
但普通老百姓想要怎么辦?只需要將“上用”改為“民用”,在材質和品類上適當縮減,薛家就可以仗著皇家御用同款而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是薛家站穩(wěn)四大家族之一的原因。薛家的生意必有其他三家股份,薛家相當于管著四大家族部分收益。日后賈母雖然不喜歡,卻也不那么明面為難,就在于薛家的特殊作用。
不過,薛家進京的真正目的,以上三點都不是。甚至三個進京理由不過是掩飾薛家進京的真實目的。
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發(fā)跡于南京,但隨著王朝的政治中心北移,賈家、史家的主力全部在京城,王家一半在京城。只有薛家的大本營仍舊在南京。薛家的商賈出身制約了他們的發(fā)現(xiàn),與皇權疏遠,導致的衰落也影響了四大家族的有效運轉。
薛蟠父親和叔叔死后,薛家急需要強有力的靠山。薛姨媽背后有娘家王家和姐夫賈政,暫時可保薛家無虞,但終非長久之道。一旦薛姨媽有個三長兩短,薛家必然被拋棄。
所以,薛家此次進京的最大目的就是既要找個靠山,又要將自己牢牢捆綁在四大家族的小團隊中,不能掉隊,以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密不可分割。
那么如何實現(xiàn)呢?自然是聯(lián)姻最好。薛蟠自己不成事,絲毫沒有聯(lián)姻價值,唯有薛寶釵,才是薛家手中的王牌。
“金玉良姻”的策略,絕非薛家來到賈家后臨時起意。而是王家兄弟姐妹一早串聯(lián)好的計策。反而寶黛姻緣成了他們的變數(shù)。為何說金玉良姻早有“預謀”,線索很多,主要提兩個。
一,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妙玉請喝體己茶,拿給薛寶釵的茶具上有“(分瓜bān)瓟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
“(分瓜bān)瓟斝”茶器,揭示薛家攀附賈府的金玉良姻,背后得自“舅舅”王家的授意。
二,元宵節(jié)賈母“掰謊”《鳳求鸞》,借金陵王家公子王熙鳳來李家圖謀人家小姐姻緣的“失禮”行徑,揭露金玉良姻背后的算計,就是王家對賈家的滲透。
以上,日后講到相應話題時,會詳細解讀。本文不多贅述。
不管如何,誰也阻止不了薛家北漂之路,薛姨媽帶著兒女和幾房家人一路風塵仆仆來到了京城,住進了賈府……賈府眾人以為來了個親戚串門,殊不知人家就沒想著離開。
寶黛釵三人因緣際會聚首在賈家,談姻緣還尚早。此時賈寶玉心中,林黛玉固然比薛寶釵更重要,但最重要的人不是黛玉也不是寶釵。那么,誰在賈寶玉心中排在第一位呢?是個萬萬想不到的人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