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賈惜春性格孤介,待人不親。大觀園中姐妹關系固然是極好的??上Т阂膊灰娕c誰特別親密。
當日周瑞家的送宮花,賈迎春與賈探春姐妹坐在一起下棋,惜春竟獨自跑去和饅頭庵的智能兒一起玩耍。
智能兒再常來賈家,也沒有姐妹們熟悉。惜春與人不親,卻與智能兒交“好”,主要原因不是她們親近,而是惜春也想“剔了頭發(fā)做姑子去”。
古人認為少年人不能亂說話。口出大言則容易一語成讖。惜春當時不到十歲,如此說話預示了她日后的結局。
惜春是寧國府千金大小姐,出身賈家嫡長房,又是賈敬唯一的嫡女。按說誰都不能輕慢。
“元迎探惜”四姐妹,若只論出身,誰也不如惜春正統(tǒng)。
賈家女兒中,比出身正,也就巧姐與惜春類似,都是嫡長房嫡長女。黛玉母親賈敏都只是小女兒。
可惜兩個嫡長女,都不受父親待見,同病相憐。也是曹雪芹故意為之。
巧姐不受父親賈璉待見,那是賈璉太需要兒子傳宗接代,繼承爵位。女兒對他“沒用”!
惜春不受父親賈敬待見,則是她的出生讓賈敬失去了結發(fā)妻子。惜春母親難產而死,賈敬為此拋家舍業(yè)不顧襁褓中的女兒,去了道觀里和道士胡孱求長生。
有人認為賈敬很早去了道觀,甚至惜春都不是他生的,完全想多了。冷子興說賈敬在道觀用了“如今”二字,就證明是最近幾年,否則該用“早年”而不是如今。古人用詞很嚴謹,不會隨便。
惜春的母親因她難產而死。父親賈敬“由愛生恨”撒手而去。家里雖有兄嫂卻不能盡心。是賈母命王夫人抱過來撫養(yǎng)——奶娘喂養(yǎng)不需要太操心——給了惜春一個家的成長環(huán)境。
問題是惜春在一個“被嫌棄”的環(huán)境中長大,對她的影響太大了。
別人都有父親母親,就算迎春也有生父賈赦和嫡母邢夫人,可以經?;厝フ埌?。惜春沒有!她可能每年過年看見父親一兩次,至于說不說話,見不見全在賈敬高興。
長大后,惜春就知道是她“害死”母親,被父親拋棄。榮國府不是她真正的家,旁邊的寧國府才是。
可寧國府的父親不要她,哥哥不管她,嫂子不過應個景,侄兒也與姑姑不親。那個家比陌生人還陌生。
惜春真正是有家不能回。這些念頭從出生就影響著她的思維和心理。“被拋棄的孩子”,“害死了母親的孩子”,別說只是一個小女孩,就是大人也承受不住。
既然得不到真正的愛,不如將內心包裹起來。所以,惜春的心越來越“冷”,將一切溫暖摒棄在外。
于是,就有了抄家大觀園后她對嫂子尤氏的冷言冷語。
(第七十四回)誰知惜春雖然年幼,卻天生成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任人怎說,他只以為丟了他的體面,咬定牙斷乎不肯。更又說的好:“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里議論什么多少不堪的閑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你這話問著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尋是非,成個什么人了!還有一句話:我不怕你惱,好歹自有公論,又何必去問人。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后,你們有事別累我……古人曾也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么教你們帶累壞了我!”
如果不了解惜春“孤介”性格的養(yǎng)成,就會覺得她不懂事,太過冷酷無情。
但從惜春的成長環(huán)境去分析,共情她的人生。她會如此冷漠,向往“剃了頭發(fā)做姑子”,與她出生被“拋棄”有家不能回關系重大。
或許惜春曾無數(shù)次向往一家人能夠團圓,自己也有父親兄長的愛護。但希望多大,失望就多大!賈敬根本不管女兒的死活。哥嫂也不聞不問她真正想要什么。
惜春看似賈府四小姐,賈母的孫女。實則與林黛玉一樣就是個“外人”。那種眼看著別人一家熱鬧,自己怎么也融入不進去的“孤獨感”,注定她的性格會有問題。
賈母是愛孩子,可她身邊有了賈寶玉、林黛玉,史湘云,已經挪不出來更多的感情再給三春。賈探春會來事,賈母更疼她。迎春不會來事,賈母對這親孫女也一般。至于不聲不響安靜又疏離惜春,看著挺好不是么?
沒有“父母”疼愛的孩子,一定會有性格缺陷。林黛玉、賈迎春、賈惜春乃至于史湘云都是如此??此葡嬖坪罋飧稍?,實則她是另一個極端。能將長歌當哭,有時候比“孤獨”更讓人可憐。
惜春的孤介,源于內心的冰冷。她心中的寒,已經無人能夠融化。并最終讓她舍棄一切遁入空門。于她是求仁得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