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評論家是極其偏愛的。
王仲聞說,“她使婉約派發(fā)展到了最高峰,從此也沒有人能夠繼續(xù)下去”;
黃墨谷說,“她流傳下來的詞只有四十五首,卻薈萃了詞學的全部精華”;
最過分的是鄭振鐸,他說:“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p>
“最高”“全部”“一切”,
中國歷史上,還有哪個文人能享受這種禮遇?
似乎沒有。
她天生是一個感情真摯、細膩入微的人,其實,除了會婉約,清照還會豪放,只是她很客氣,給男作家們留了點面子,還記得她那首千古絕唱嗎——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偶爾亮劍,便是豪放詞的代表,精品中的精品,原來,除了小女兒的綿軟情思,她還有大女人剛硬的一面,她力主收復中原,寫過“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g土”那樣血脈賁張的句子,為國為民的思慮之深,遠超很多男人!
02
1127年十月五日,李清照從山東青州出發(fā)了,她幾乎花光積蓄,雇了30多個工人,運送15車金石書畫,里面有《東魏張烈碑》《北齊臨淮王像碑》、唐李邕撰書《大云寺禪院碑》等古物,如果放到今天,那些東西怎么也值幾個小目標。
為避免引人注意,貨車上蓋了帆布,上面寫著“災區(qū)物資”,還特地選在晚上出發(fā),那晚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亮得讓人心慌,清照的使命,是抓緊將這批貨物運到南京去,北方戰(zhàn)事吃緊,在攻破汴梁后,烏泱烏泱的金兵,正殺往山東,戰(zhàn)馬的嘶鳴聲、武器碰撞產生的躁音,甚至金國士兵們的喘氣聲,青州人都聽到了,數不清的人開始逃難,李清照的這隊人馬,只是其中的一群。
“得地得,得地得”,清照騎匹白馬,一直向前,沒有回頭,她不得不離開她生活12年的青州,從此,除了文學家、書法家、考古學家、家庭主婦,她又多了一個身份——女鏢師。
03
這是她跟“金石狂人”趙明誠結婚的第25年,之前,因母親忽然過世,明誠已火速趕赴南京,他心里最放不下的,除了清照,就是裝了十幾屋子的銅器、拓片和書畫,很多人都知道,研究古物是趙明誠最大的樂趣,沒有之一
參加工作以后,他所有的工資都花在淘寶上,很多時候買不起,干脆“脫衣市易”(脫衣服交換),嫁給這樣的文物瘋子,清照卻很是喜歡,她認為,一個男人最大的魅力,是執(zhí)著、專注地做一件事。
趙明誠,值得愛!
04
一切都追溯到清照16歲那年的元宵節(jié),汴梁城舉辦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盛大的燈會,那也是很多首都人對繁華市民生活最后的記憶,這位日后的婉約派女神,邂逅了青年才俊趙明誠,后來明誠通過她的堂弟,主動上門套磁,她的那首《點絳唇·蹴罷秋千》,雖然時過900年,卻好像仍然滴著露水,有一種強烈的即視感——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i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蕩完秋千,汗水濕透了薄薄的衣服,曲線畢露,見到意中人來了,害羞地跑了,還不忘回頭看看,假裝嗅一下門邊的青梅。
囚徒來解讀一下:這個少女既害羞,又很懂得勾引意中人,是不是一下子讓你回憶起生活中的美好,包括初戀?
有沒有?
清照和明誠談戀愛的時候,經常手挽手在跳蚤市場閑逛,一個帥氣,一個靚麗,是京城著名的“虐狗二人組”,他們當時并不富裕,大概有十幾二十次,他們腆著臉,找商家借文物回家研究,有一次,他們在一家商鋪看到了南唐著名畫家徐熙的《牡丹圖》,需要20萬錢,他們根本買不起,心里很難過,“相向惋悵者數日”。
在別人的想象中,清照能嫁入尚書仆射(宰相)府,一定是穿金戴銀,吃香的、喝辣的,實際上,她的生活是“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繡有文彩的衣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20多年潛心收集,他們的倉庫里,堆滿了金石古器、碑刻銘文和圖書,僅銘文拓片及碑帖就有2000卷。
說他們家有個博物館,一點也不夸張。
05
可是那些寶貝,現在很是燙手,從廟堂到民間,都知道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家里有大量文物,宋高宗趙構就曾多次派親信王繼先拿著黃金300兩去購買(還好,沒有直接沒收),很多江湖大盜也盯上了這批貨。
所以,清照的這次押運,很是艱難,一般情況下,只在晚上趕路,白天休息,經海州(連云港)、渡淮河、過長江,好不容易抵達南京,這時傳來消息,青州陷落,老家10多間房屋里的文物,被愚昧殘忍的金人付之一炬,國難當頭,還有什么人身財產權可言?
兩年后,金兵又追殺到南京,當時趙明誠在赴任湖州途中,身染重病,清照聞訊,乘船一天一夜疾行300里,終于見了丈夫最后一面,“小照,我對不起你,夫妻一場,我們沒有孩子,”彌留之際,趙明誠握著妻子的手說,“你就把這些金石書畫當成我們的孩子吧!”(危急時當自負宗廟禮樂之器,與身俱存亡)
八月,明誠搶救無效,亡于建康,終年49歲。
安葬完丈夫,清照情緒低落,大病一場(“唯喘息而已”),她不得不再次護送文物南下,一路追趕南逃的宋高宗趙構,她想把這些文物獻給國家,在她眼里,雖然趙構自身難保,但天下最有能力保全這些珍貴文物的,也只有這位逃跑皇帝了,但是很遺憾,無論計劃如何周密,她只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高宗逃跑的速度,永遠比她快一步。
溫州、越州、衢州、杭州……
從公元1130年春節(jié)到1132年正月,清照追趙構,整整追了兩年,是不是很彪悍,很執(zhí)著?
在追趕的過程中,所有文物不是被盜、就是被搶。
不要強求她——
亂世之下,天下哪有合格的鏢師?
06
所幸,她和丈夫終畢業(yè)之力,完成了著名的《金石錄》,在我國考古界,這部書的地位很高,丈夫去世后,清照還寫了一篇聲情并茂的《金石錄(后序)》,回憶兩人30多年的奮斗和努力,感情脆弱的人看到后,一定會流淚。
囚徒一直以來都不喜歡看新聞,卻喜歡記者手記,因為里面有更多情感,也有人說,這篇后序里傳遞了很多復雜難辨的信息,證明清照與丈夫的關系也有裂痕——
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趙明誠的老爹趙挺之分屬舊黨和新黨陣營,這是矛盾的最初來源;
有人說,婚后第二年,趙明誠開始為官,并且納了幾個小妾,兩人差點離婚;
有人說,趙明誠在國難之時居然獨自溜走,清照很是失望,于是創(chuàng)作了那首《夏日絕句》;
還有人說,在趙明誠心目中,金石的重要性,遠超妻子;
甚至還有人說,趙明誠那方面不行,
……
再說下去,就全是野史了。
世界上的事,都是不完美的,
我們要追求美,但不要追求完美。
清照是女神,但她不是真的“神”,
唯此,
她的爛漫、執(zhí)拗、掙扎、苦楚,才能通過短短百字,徹底征服我們。
-END-
作者簡介:歷史的囚徒,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學院,歷史學博士,曾在新華社及三聯(lián)生活周刊工作。全網首創(chuàng)幽默對話體——"古人面對面",以獨到的詼諧、噴薄的熱血,打通今人與古人溝通的經脈,獨特的網生代語言代入感十足,令無數讀者笑中帶淚。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