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韺懤罴w寡嬸來到賈府有何作用?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我們知道,李紈在八十回后,賈府敗落之時,帶著兒子賈蘭免于覆滅,刻苦讀書,還考中科舉,進入仕途,“胸懸金印”。
八十回中,還借王熙鳳之口,寫李紈吝嗇、“怕花錢”,而收入不少,應該積累了一筆不菲的財富,成為賈府敗落后她與兒子生活讀書的費用。
那么問題來了,李紈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賈蘭雖然有一定的外出機會,但不可能拿著母親的私蓄去投資或者寄存,畢竟那時候銀行還不發(fā)達普遍。那么,李紈的積蓄,是如何逃過抄家的?
我曾經想過,可能是當時的法律對孤兒寡婦有一定的照顧,凡是李紈的財產就免于抄沒。但這未免太理想化。而且李紈一直住在大觀園,又沒有獨立出去,怎么可能不抄她的房子?如果李紈能免于抄家,那不管事的寶玉為什么一定會被抄沒、甚至陷于囹圄?
抄家是一場“無差別轟炸”。李紈母子不可能獨善其身。甚至他們也有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之后,認定這對母子與賈府的罪行沒有直接關系,才會恢復自由。
寶玉也有恢復自由的一天。賈府很多人都不會被殺頭,都有恢復自由的時候?;謴妥杂芍螅瑳]有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沒有月錢與分例的衣食,要自己謀生,這才是他們面對的真正難題!
寶玉沒有謀生能力,李紈也沒有。賈蘭這時還年幼,他的任務是讀書,在取得功名之前,也同樣沒有謀生能力。這時候就需要一筆現(xiàn)成的錢,來維持這幾年的生活了。李紈從前有錢,就是月錢與年例、租子,積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問題是這些財富如何逃出抄家的浩劫的?
李嬸母女的出場,可能就是為此埋下的伏筆。
不,我不是說李嬸帶著女兒李綺李紋,替李紈把積蓄“偷運”出賈府。那簡單是“抵盜”,未必太猥瑣了。
李嬸在京中也有親戚。書中提到“李嬸之弟”曾接她去住兩天。另外還有“李嬸母女雖去,然有時亦來住三五日不定”。顯然,李嬸另有住所與親戚,但常常與李紈往來。
修建大觀園的時候,提到“江南甄家還收著我們五萬銀子”,只需要寫一封信,就可以取用。這是大家族之間的普遍經濟往來,寄存、借用、互相幫助。
李紈與李嬸、甚至“李嬸之弟”之間,會不會也有這種經濟往來?李紈的積蓄是死錢,既不能放賬,也不能投資,因為沒有人替她經營。借給自己的親戚,就像賈家寄存在江南甄家的五萬兩銀子一樣,到用的時候再提取。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王熙鳳給她的二十兩銀子一吊錢,顯然雙方都是準備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即使有所回報,也只會是其他形式,而不可能是原價照償。但李嬸或者別的親戚借用李紈的私蓄,即使不打借條,也是數(shù)額清晰,將來要照價償還的。
什么時候償還?就是賈府敗落、“子孫流散”之時,李紈母子無以維持生計,只有從前放出去的一筆借款(也可能不止一筆),而借貸方也并不都像賈雨村一樣忘恩負義,他們還愿意償還。
李紈不可能把所有積蓄都借出去。借出去的錢也未必能全部收回。但是只要收回一部分中的一部分,就夠這對母子維持基本的生活與讀書費用,堅持到賈蘭成人、科舉、入仕的時候了。
李紈的積蓄是如何逃過抄家的?李嬸母女的到來,可能是重要的突破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