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秦可卿葬禮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寧國府里的秦可卿香消玉殞了,為她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四王八公都來參與了路祭。
人雖死了,人間的輝煌不會因為她生命的隕滅而黯淡,反而會達到權(quán)利和欲望的登峰造極。
死了的人已經(jīng)死了,活著的人在拼命較勁,為了更好地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掏空家底也要風光大葬,好像只有這樣,才不辜負死了的人。
死了的人兩眼一閉,兩腿一蹬,這紅塵的一切繁華與喧鬧都和自己無關(guān)了……
賈寶玉作為賈府的貴公子,秦可卿的小叔子,毫無疑問也參與了這次送葬,他和王熙鳳坐在同一輛車上,說說笑笑,不像送葬,倒像郊游。
死人已死,活著的還要繼續(xù)活呀,難不成哭死,跟著陪葬?
對于皇親國戚、豪門貴胄來說,婚喪嫁娶這樣的大事從來不會含糊。
由于送葬的人太多,一路熱鬧非凡。
經(jīng)過一個小村莊的時候,有賈府仆人就把一些莊稼漢攆進屋里去了。
由于貧窮的農(nóng)莊并沒有多少房舍,另有一些婆娘無可回避,便被鳳姐、寶玉、秦鐘等人的穿戴打扮氣度所吸引住了。
過慣了貧困生活的老百姓見過這樣的大場面嗎?
劉姥姥一進大觀園,兩眼放光,嘴里直呼阿彌陀佛。
這些貧民百姓見到賈府里幾個人中龍鳳,便被吸引住了,如若有機會見到異常壯觀、風景如畫的大觀園,又會作何感想?
送葬的隊伍在村莊稍事休息的時候,曹公寫了幾處細節(jié),寫得極真實極細致極生動。
賈寶玉作為一個貴族公子哥兒,也很稀罕農(nóng)莊里的物件呀,見了鐵鍬,镢頭,鋤頭,犁等等,也是平生第一次見,觸景生情,發(fā)出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
其中一個細節(jié)寫他看見了農(nóng)莊婦女紡線用的紡車,便動手玩耍起來,覺得很好玩,他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賈府少爺,哪里見過這個?他更無法親身體驗老百姓的生活之憂愁,不會懂得人間疾苦。
在紡線丫頭的眼里,這只是謀生的工具,在寶玉眼里,充其量就是一個能轉(zhuǎn)動的玩具而已。
送殯的隊伍起身了,賈寶玉輕車快馬,目送著紡線丫頭漸漸成為一個黑點,倏忽間早已不見……
多情公子賈寶玉竟然有點戀戀不舍的感覺……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玄妙,在什么地方遇見什么人,莫名其妙的喜歡什么人,仿佛就是一種緣分,仿佛就是上天注定的。
二.鐵檻寺和饅頭庵的玄妙之處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名叫鐵檻寺的廟里,看見許多接靈的僧人出來,法鼓金鐃,幢幡寶蓋,準備做法事。
書中又提到了,離鐵檻寺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饅頭庵,其實原名叫水月寺,為什么叫饅頭庵呢?因為這個庵里的尼姑做的饅頭非常好吃,所以起了諢號叫饅頭庵。
在這里,脂硯齋有個非常重要的批注:“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边@句古詩出自南宋詩人范成大。
而《紅樓夢》中的妙玉借用了這兩句古詩,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情懷。
她很清高的說,自漢晉五代唐宋一來皆無好詩,只有這兩句好:“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所謂鐵門檻,顧名思義,就是用鐵皮包裹起來的門檻,用來比喻高門大戶、豪門貴胄這樣的人家的。本書里,主要就是指賈府。
妙玉自以為看破紅塵,所以她常常以“檻外人”自居,但如果沒有鐵門檻賈府的收留,如果沒有櫳翠庵,她將會何去何從?她自詡為“檻外人”,但她是個“檻外人”嗎?
歸根結(jié)底,她也是依傍著賈府這棵大樹,得以安身立命的,但是她沒有自知之明,基本上屬于假清高。
所以邢岫煙說她“僧不僧,俗不俗”的。
所謂“土饅頭”,就是用土掩埋成饅頭的形狀,就是土墳、墳堆的意思。
所以,給秦可卿送葬時,出現(xiàn)了一個鐵檻寺和一個饅頭庵,而且兩者離得很近,不是巧合,而是有很深的隱喻在里面的。
從小處講,秦可卿生前是豪門的媳婦,生前再風光,死后,無非就是用一個“土饅頭”掩埋了而已,生前的一切榮華富貴統(tǒng)統(tǒng)都將煙消云散,成為一個五光十色的泡影。
從大處講,賈府的末世即將來臨,就像秦可卿臨死之前所說的那樣,只是瞬間的富貴,一時的繁華,縱然是千年的鐵門檻,也終將變成一個“土饅頭”。
所以,這個鐵檻寺和饅頭庵同時在秦可卿的葬禮上出現(xiàn),絕非偶然,這是一種警示,一種暗喻,一種人生玄機。
幫助人們頓悟: 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繁華,不要等揮霍一空、消耗殆盡,才翻然悔悟,到那時,為時已晚……
一切名利都將成為過眼云煙……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