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蘭途徑入仕用的是什么辦法?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根據(jù)李紈的判詞,賈蘭在家族敗落之后,“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進入仕途,并且位高權(quán)重。那么,賈蘭是通過什么途徑入仕的呢?
有人認為,賈政有罪,賈蘭是不能科舉的,參加科舉要家世清白,至少三代沒有犯罪。賈蘭在大觀園里演習騎射,而賈家本就是武勛世家,在軍中有影響,即使過了多年,有一兩個隨手幫扶一下也是可能的。
如果這樣的說法成立,那么賈璉、賈環(huán)為什么不能翻身?賈璉自己的罪責不重,主要是受王熙鳳連累。賈環(huán)更沒有直接的罪行。當然他們沒有“演習騎射”,不過要在軍中謀個出身,并不是真刀真槍上馬廝殺的,只要有人幫扶、自己也夠努力,就可以了。
但是賈府早已棄武從文多年。賈赦的“一等將軍”、賈珍的“三品爵威烈將軍”都只是虛銜。唯一認真做官的賈政,是工部員外郎。如果用“過了多年,仍有影響”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多年前在軍中的影響能延續(xù)到現(xiàn)存,近年在工部、在文官中的影響為何不能發(fā)揮作用?為什么沒有人“幫扶一下”,而任由賈家“子孫流散”呢?
賈府的敗落,一定是“墻倒眾人推”。賈蘭的翻身,一定是憑自己的努力。這是很簡單的邏輯。
祖父有罪,孫子不能參加科舉,我并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規(guī)定。一般而言,科考限制主要是地域、出身兩方面,冒籍不能參加,娼、優(yōu)、隸、卒子弟不能參加,并沒有聽說罪犯的后人不能科考的。就算真有這方面的限制,也要分個輕罪重罪吧?賈政并沒有謀反忤逆之類的重罪,不至于影響到孫子。
反過來說,能科考,也能軍功。憑什么認定賈蘭是從舉業(yè)發(fā)跡,而不是軍功出身呢?這要考慮《紅樓夢》的寫作背景。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字獄”最盛的時代。作者是犯官之后,有很多內(nèi)在的忌諱是后人能以理解的。但仔細讀書,你會看到,作品對皇家歌功頌德,幾乎到了肉麻的地步。一說到皇帝,勢必有“圣主”“明君”,“降不世之隆恩”,“當今的隆恩,歷來聽書看戲,從古至今未有的”,“當今貼體萬人之心”之語。
就連最淡泊名利的賈寶玉,也曾說過“咱們雖一戲一笑,也該稱頌,方不負坐享太平了”——這樣冠冕堂皇的肉麻話,哪里像是寶玉的口吻?
如此違背情理,硬給寶玉安上這類對白,當然不會沒有用意。這句話的前一句是“如今四海賓服,八方寧靜,千載百載不用武備”。顯然,作者借“千載百載不用武備”作為對“盛世”的歌頌,小心翼翼地躲避“文字獄”。
好吧,“千載百載不用武備”才是圣主、才是盛世,如果有了用武之地,豈不是諷刺時事、指責皇帝不夠圣明了?就從這一句話來看,也可以知道,《紅樓夢》絕對不會寫大動干戈的軍事行動,不會有戰(zhàn)爭與動亂,當然也不可能讓賈蘭從軍功取得進身的機會。
太平盛世不是沒有常備軍。比如王太醫(yī),“謀干了軍前效力,好來好討蔭封的”。但他本來就是太醫(yī),去不打仗的軍隊里鍍鍍金,謀求更好的前途,這是可能的。賈蘭卻是從“一敗涂地”的家庭背景中崛起,不可能平鋪直敘、慢慢升遷,必須有飛躍式的直線進步。
既沒有父祖在朝中的影響可恃,也不可能在戰(zhàn)爭中立下奇功,賈蘭除了讀書科舉,還能有什么出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