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北靜王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北靜王參加秦可卿的葬禮,被稱為秦氏“皇室血統(tǒng)”的鐵證。如果不讀原文,只斷章取義的話,也的確事出蹊蹺:水溶是郡王,身份高貴,怎么會參加寧國府一個孫輩媳婦的葬禮?
但是,讀書!讀書!!讀書!!!看看書中的描寫,再來說“蹊蹺”不“蹊蹺”的話。
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本來是春日閑極、由賈母組織的一次外出游玩。但是,“馮紫英家聽見賈府在廟里打醮,連忙預備了豬羊香燭茶銀之類的東西送禮”,“接著趙侍郎也有禮來了。于是接二連三,都聽見賈府打醮,女眷都在廟里,凡一應(yīng)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女眷們的一次游玩,就引得許多人派人送禮了,是不是超出了現(xiàn)代人的理解范圍?但是在《京華煙云》中寫道:“每年冬至,姚太太就給曾太太送上最好的人參……一年四季姚家經(jīng)常向曾家送禮。不過送去禮品的盒子向來沒有空著回來過,因為曾家都按季節(jié)有回禮。兩家都是富有之家,這樣保持友誼自然也很舒服,也很容易。”這些并無必要的應(yīng)酬與饋贈禮儀,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分割了。
秦可卿葬禮盛大,祭者眾多。前面送殯的就不說了,太多,一一羅列會影響這篇文章過原創(chuàng)的。只說路祭的,有:“第一座東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寧郡王;第四座便是北靜郡王的”。四位王爺路祭,難道都有蹊蹺?
當然,四王之中,親臨的只有北靜王一位?!八耐酢北緛砼c賈府交好,不像忠順王,“素日并不與忠順府來往”。上次賈敬生日,本人在道觀里不肯回家,而四王六公八侯“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壽禮來”,一向有著禮儀應(yīng)酬來往。其中北靜王,“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是祖上就交好,不是水溶突發(fā)奇想。
北靜王與賈府的交情,也不止這一次。后來除夕時,“北府水王爺送了字聯(lián)、荷包來了”,也是年節(jié)送禮應(yīng)酬。而賈珍“忙命賈蓉出去款待”,自己卻推說不在家,可見兩家交情雖深,是祖上傳下來的,賈珍本人對這位水王爺,比較隨便,遠談不到誠惶誠恐的尊敬。
兩家交好數(shù)代,雖然身份有高低,但已經(jīng)不是天壤之別了。所以水溶和另外三位王爺一樣路祭秦可卿,根本不是什么異事。只是水溶親臨,與其他三王不同。作品是這樣寫的:“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是入朝之后,順路而來,并不是起大早專程送殯的。
當然,“順路”而來,也有其內(nèi)在原因,他怎么沒“順路”順到別的地方去?為什么要“順路”來送殯,其實并不是為了秦可卿,而是為了寶玉。
北靜王水溶對“路祭”之事,是這樣安排的:“遂回頭命長府官主祭代奠”,當然王爺沒有祭奠晚輩婦女的道理,但是這樣順手,也可見他根本就是讓長府官代奠的。既然讓長府官代奠,為什么還要自己親臨?說白了,他一定有長府官不能代勞的事情。那是什么事?
幾句走過場的客氣之后,北靜王馬上向賈政問:“那一位是銜寶而誕者?幾次要見一見,都為雜冗所阻,想今日是來的,何不請來一會?”這才是北靜王此行的目的!
在冷子興與賈雨村偶然相遇的時候,就是用“出了一件小小的異事”引出“演說榮國府”。這件“小小的異事”,就是指寶玉“銜玉而誕”。千里之外,都把幾年前一個小孩子的“銜玉而誕”當作“異事”談?wù)?,那么京城之中,北靜王聽說過寶玉,對他感興趣,不是很自然的嗎?
但是,以北靜王的身份,不可能專門跑到賈府去看一看“你家的小公子”,賈寶玉多“在內(nèi)幃廝混”,很少涉足于貴族交際圈,北靜王對他好奇,卻沒有機會見面。于是趁賈家大辦喪事,寶玉“想今日是來的”,特意跑來看稀奇。這才是北靜王親自“路祭”的真實用意!
說白了,這是一位年輕的富貴閑人,找機會結(jié)識小伙伴,和寶玉好奇秦鐘沒什么區(qū)別,與路祭秦可卿,卻沒有什么實質(zhì)的關(guān)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