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為什么要在吳用墳前上吊?吳用做了什么?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吳用被稱為梁山的軍師,他足智多謀,在《水滸傳》里面幾乎就相當(dāng)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樣的存在。不過最終,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漢們也死了不少人,宋江自己也死了。但是為什么在宋江死后,吳用要選擇吊死在宋江的墳前?吳用做了些什么事情,宋江又做了些什么,這樣的選擇又意味著什么?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水滸英雄們也是這樣,在前期眾位英雄齊聚,豪氣云天,讓后世的讀者也是熱血沸騰。但是到了后期就十分的悲涼。當(dāng)時宋江主張招安后,有的兄弟已經(jīng)和宋江分道揚鑣,離開了眾位好漢。有的是誓死追隨宋江,即使宋江最后被毒酒害死,也自吊在宋江的墳前。那么為什么這些人為什么要自殺,而不選擇繼續(xù)茍且偷生呢?
首先我們下來說一下,水滸中最后陪宋江死的這幾個人,是“黑旋風(fēng)”李逵、“小李廣”花榮和“智多星”吳用。李逵我們就不用說了,他是誓死追隨自己的宋江哥哥的,即使最后知道宋江遞給自己的是一杯毒酒,也是毫不猶豫的一飲而盡。由此可見李逵對宋江絕對是真愛。
而花榮和吳用為什么要一起上吊自殺子宋江的墳前?;s是為了報答宋江哥哥的義氣而甘愿陪死。那么梁山上最聰明的軍師為什么也要自盡呢?吳用在水滸中第一次出場就是和晁蓋他們一起智取生辰綱。
其中就是吳用制定了計策,最后才獲得了成功。后來晁蓋死后,吳用跟隨著宋江三打祝家莊、智取大名府、計鳩鄔梨等等都是吳用作為軍師,出謀劃策。而且吳用常用諸葛亮自比,可謂是足智多謀。就是吳用看到哥哥宋江死了,也大可以隱居脫身啊!關(guān)于吳用為什么自盡,總結(jié)下來有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繁華后的孤獨。想當(dāng)初大家齊聚梁山,后來招安后受到朝廷的指派四處南征北戰(zhàn),各位兄弟還是在一起的,所以大家并不孤獨。但是招安回朝,有些兄弟厭倦了朝廷,所以紛紛離開了,例如燕青、魯智深等人;各位兄弟走的走,散的散,繁華喧鬧后的蒼涼,最是折磨人。
第二,就是識清朝廷的真面目。除了回朝的時候離開的兄弟,接受招安的兄弟們大多結(jié)局悲慘,例如盧俊義被水銀毒死等等。僅有幾位兄弟得到了善終。所以吳用知道朝廷招安,其實并不是把他們納為己用,而是要分而化之,一個一個的解決他們。
所以朝廷會逐個解決自己的這些兄弟,宋江哥哥已經(jīng)被毒死,那么朝廷騰出手來,恐怕下一個解決的就是自己了。與其被朝廷毒死,還不如自己早日做了了結(jié)。
第三個原因就是和宋江的情誼深厚,也是為了保全宋江的面子。因為是宋江主張接受招安,但是接受招安的兄弟們下場悲慘,這可是狠狠打了宋江的臉。所以為了保全宋江的顏面,也是因為哥哥宋江被毒死的悲憤交加,所以吳用和花榮一起在宋江的墳前上吊自盡了。
果然后來人們被他們的兄弟情深所感動,所以最后將他們四人葬在了一起。這樣即使死后也算是有伴了,黃泉路上不孤單,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由于這些原因,所以吳用最后沒有選擇茍且偷生,而是陪著自己的哥哥宋江一塊走向了另一個世界。這樣看來,雖然有時候吳用跟著宋江對其他兄弟或許不夠厚道,但是對宋江也算是一腔赤誠。
《水滸傳》講述的一百多位英雄好漢在亂世中的英雄事跡,一百零八個人特色各異,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和理想而相互結(jié)義,然而,故事的結(jié)局,他們都沒有很好的下場,相反,可以說一個更比一個慘,令人唏噓。而導(dǎo)致這些的悲劇,就是他們的大哥,宋江投降了當(dāng)時的朝廷,于是,本來朝廷答應(yīng)的招安,變成了誅殺,尤其是那些與宋江兄弟情深的好漢也一起相信了朝廷,結(jié)果也是下場悲慘。宋江去世后,吳用為什么要在他墳前上吊自盡?原因讓人扼腕。
后來更有兩個好漢,雖然朝廷沒有對他們斬盡殺絕,然而他們還是自己選擇了在宋江的墓前自盡。這兩人就是吳用和花榮。今天就來說一說,為何吳用寧可選擇以自盡的方式去追隨被毒死的宋江、也不愿意躲進山林里隱居避世呢?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有好幾個人物都對宋江忠心無二,愿意誓死跟隨的,比方說李逵,花榮和吳用等人。
就拿李逵來說,他是被宋江親手毒死的,當(dāng)時雖然他知道宋江遞給他的碗里下了毒的酒,李逵也依然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足以看出他對宋江的至死不渝。花榮最后之所以吊死在宋江的墓前,則是因為想報答宋江當(dāng)年對他的恩情。是完全出于兄弟義氣的行為。那么,吳用自盡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在水滸的一百零八人物中,聰明多謀的吳用被稱為智多星,他跟在松江身邊充當(dāng)?shù)氖清\囊的角色。這也幫助宋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按理說,這么聰明的人物,在不管什么情況下都會盡可能地自保,吳用也明明有機會選擇歸隱山林的,然而他卻依然選擇在松江墓前吊死。
這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也許是因為心冷吧。大家都知道,《水滸傳》宣揚的很大一部分是男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信任和義氣,當(dāng)年跟隨宋江上梁山的人都是敬服與宋江的仁厚和義氣,他們親密無間,彼此都可以以命相護,正是因為他們共同經(jīng)歷了生死,既能共享榮華,也能共擔(dān)苦難,他們是真正的兄弟,而不是現(xiàn)代我們常常調(diào)侃的“塑料情誼”。
后來宋江決定接受朝廷的招安,這令不少兄弟失望,自愿離他而去,因為他們都明白,招安后等待他們的絕對不會是所謂的富貴榮華,而事實證明,朝廷的確也打著將他們趕盡殺絕的主意,將留在宋江身邊的那些人逐步消滅掉。吳用自然也清楚認(rèn)識到了這一點,尤其是在宋江也沒能躲過朝廷的毒手,被毒酒毒死后,他更是心灰意冷。選擇在宋江的墳前吊死,也是他出于想全了宋江的臉面,全了自己與他兄弟一場的情誼的想法吧。這種悲壯的結(jié)局,也讓小說宣揚的兄弟情義有了更深的升華,既令人扼腕,更令人感動。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