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688~763)日文又稱鑒真(がんじん),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家。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傳律,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歷史功績。
唐代高僧,醫(yī)家。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十四歲時于大云寺為沙彌,就高僧智滿禪師學佛,后又赴長安從弘景法師受具足戒,先后達三年,遂返揚州,學識淵博。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來華學佛留學,并敦請鑒真赴日傳佛。鑒真欣然應允,并克服種種困難,先后六次始獲成功。他攜帶佛經(jīng)、佛具及佛像,于天寶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時鑒真雙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并以其豐富之經(jīng)驗,講授醫(yī)藥知識,特別是他所帶之香料藥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東大寺正倉院仍保存有其遺跡。嘗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ㄒ娞炫_烏藥)。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號,日本人民譽他為“過海大師”。其著作有《鑒上人秘方》,惜未見流傳。他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配居大云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出游洛陽,繼至長安。次年在長安實際寺依恒景律師受具足戒。巡游兩京,究學三藏。對于律藏,造詣尤深。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學的一時名德,又是南山宗開創(chuàng)人道宣律師的再傳弟子。他的律學,雖師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見。唐代律學,除了獨占優(yōu)勢的南山宗外,還有相州日光寺法礪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懷素的東塔宗,一時鼎足而三。其后,鑒真東渡日本攜帶的律學典籍則兼及后者兩宗。在傳授中又以法礪的《四分律疏》、定賓(屬相部宗)的《飾宗義記》與道宣的《行事鈔》三書為主,重點尤在法礪、定賓所著兩書。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頗多建樹。據(jù)《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鑒真后歸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shù)無量”。在醫(yī)藥學方面,博達多能,品鑒極精,曾主持過大云寺的悲田院,為人治病,親自為病者煎調(diào)藥物,醫(yī)道甚高。
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請他去日傳戒,鑒真欣然應允,從當年開始至天寶七載,12年中,先后五次率眾東渡,由于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犧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員的阻撓而失??;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返途經(jīng)過端州時,日本弟子榮睿病故,鑒真哀慟悲切,加上炎熱,突發(fā)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弘法之志彌堅,從未動搖。天寶十二載第六次東渡,終于到達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鑒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歡迎。旋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薩戒;為沙彌證修等440余人授戒;為80們僧舍舊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鑒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謙天皇任命他為大僧都,統(tǒng)理日本僧佛事務。759年,鑒真及其弟子們苦心經(jīng)營,設計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那里傳律授戒。在營造、塑像、壁畫等方面,他與弟子采用唐代最先進的工藝,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了異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為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個結(jié)構和裝飾,都體現(xiàn)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現(xiàn)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鑒真去世前,弟子們還采用干漆夾這一最新技藝,為他制作了一座寫真坐像。日本奉為國寶。1980年4月,日中友好團體為了增進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誼,曾將坐像送回北京、揚州兩地供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瞻禮。鑒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長書法,去日時攜帶王羲之、獻之父子真跡,影響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不衰。當時日本佛典,多從朝鮮傳入,口授、手抄,錯誤在所難免。據(jù)《續(xù)日本紀》記載,天皇曾為此委托鑒真校正經(jīng)疏錯誤。鑒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y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y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yè)、飲食業(yè)、釀造業(yè)等也認為其行業(yè)技藝均為鑒真所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