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聽說將軍李陵率領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里很高興。許多大臣便祝賀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來李陵戰(zhàn)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武帝見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吭,便問他對此事的看法。
司馬遷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深入到敵人的腹地,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堅持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成績了。最后彈盡糧絕,退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zhàn)斗,李陵不是真投降,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陛下。他的功勞是可以彌補他的過失的。”
武帝聽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又有意貶低李廣利(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便勃然大怒,把司馬遷下在大牢里。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兒。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竟對司馬遷施以最殘酷的“宮刑”。
司馬遷受盡各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他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如同“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更會惹人恥笑。于是他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完成《史記》的寫作。
在司馬遷所處的年代里,死一個像他這樣沒地位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于完成了空前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變的情況寫信告訴他的好友任少卿,后人便把他信中所說的“九牛亡一毛”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某樣事物只是極多數(shù)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