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孔子
孔子無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鬃邮谴呵锬┢诘恼渭摇⑺枷爰?、教育家、儒家學的派創(chuàng)始人。
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滅商后,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鬃拥母赣H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后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shù)闹虚g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鬃尤龤q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于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yè)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后攜弟子周游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zhí)教??鬃哟蚱屏私逃龎艛?,開創(chuàng)了私學先驅??鬃拥茏佣噙_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學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NO.2 秦始皇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chuàng)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chuàng)立者,使中國進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tǒng)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后各朝代謀求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姓嬴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華夏族(即今漢族)。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故又趙氏(先秦時期,姓氏并未統(tǒng)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xù)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tǒng)治模式卻一直延續(xù)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余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并論。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tǒng)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比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間短,愷撒死后,帝國分崩離析。秦王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獨具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杰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NO.3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hán)(Ghinggis Khan),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歷史上的杰出政治家、軍事家。
公元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tǒng)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fā)動征服戰(zhàn)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舊部,逐漸恢復實力。約在金大定未建立宮帳,稱汗。與札答闌部札木合等作戰(zhàn),敗績,史稱十三翼之戰(zhàn)。金承安元年(1196),與汪罕聯(lián)兵助金截擊塔塔兒部翰里札河(今蒙古烏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魯之官。又隨汪罕與乃蠻部戰(zhàn),戰(zhàn)后諸部來附,勢力增強。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與汪罕戰(zhàn)勝以札木合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軍。滅塔塔兒撕四部,據(jù)呼倫貝爾草原,實力大增。三年,被汪罕發(fā)兵掩襲,敗退至班朱尼河(呼倫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備,奇襲汪罕牙帳,滅克烈部。次年與乃蠻部決戰(zhàn),滅乃蠻。六年于翰難河(今鄂嫩河)畔召開忽里臺大會,建蒙古國,即大汗位,加號成吉思,頒布札撒,建萬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戶,設札魯忽赤掌行政司法諸事。即位四年(1209),大舉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迫使西夏納女請和。六年,率大軍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華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獻岐國公主請和,乃退兵。十年復以金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為口實,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于六盤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廟號太祖。次年,追上謚號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謚法天啟運圣武皇帝。
有人曾統(tǒng)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60多次戰(zhàn)爭,除十三翼之戰(zhàn)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無一失敗。因此中國學者劉樂土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后人難以比肩的戰(zhàn)爭奇才。他逢敵必戰(zhàn)、戰(zhàn)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八庀碌蔫F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俄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jīng)成了戰(zhàn)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于腳下”?!笆裁慈瞬拍芊Q得上戰(zhàn)神?惟有成吉思汗!”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zhàn)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并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shù)募o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彼浅Y澇衫铡ぜ犹氐恼f法:“蒙古人所進行的征戰(zhàn),就其規(guī)模和藝術、突然性和靈活性、包圍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而言,是史無前例的?!保俺杉己辜词共皇鞘澜缟衔ㄒ坏摹⒆顐ゴ蟮慕y(tǒng)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tǒng)帥之一”。
馬克思在談到成吉思汗時曾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zhàn)終生,統(tǒng)一了蒙古,為中國統(tǒng)一而戰(zhàn),祖孫三代鏖戰(zhàn)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馬克思印度史編年稿》一書中,馬克思寫道,成吉思汗在統(tǒng)一蒙古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軍隊,他“依靠這支軍隊征服了東蒙與華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與呼羅珊,還征服了突厥族地區(qū),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還侵入印度。他的帝國的疆土從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這個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統(tǒng)治;最后一部為帝國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統(tǒng)治”。
NO.4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鄒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游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yǎng)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生前雖未能實現(xiàn)其平治天下的愿望,但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啟荀子的先秦儒學的一個重要發(fā)展階段,對后世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產(chǎn)生了重要的政治影響和思想影響,同時對東西方文化也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孟子離開我們已經(jīng)兩千多年,他的性善說成為中國傳統(tǒng)人性論的主流;他的王道、仁政學說,歷代王朝奉為施政準則;他的良知說,啟發(fā)了宋明理學的革新派;他的養(yǎng)氣說,為后來心性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資料;他的仁者無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為后世外交軍事的最高指導原則;他關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人民不饑不寒,幾千年來被為政者奉為圭臬;他的社會和諧理論是中國古代社會和諧理論的代表,對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啟迪意義。
孟子的思想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在國外也得到廣泛傳播,由于地理與政治的原因,《孟子》一書首先同其他儒家經(jīng)典一起傳入了高麗、日本、越南等國。孟子的思想學說在西方也得到廣泛的傳播,早在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就把《孟子》譯成拉丁文傳回本國。隨后,《孟子》又相繼被譯為法、德、英、俄等文,在西方諸國刊行。牛津大學把《孟子》中的篇章列為公共必修科目。倫敦大學把《孟子》列為古文教本。面對西方現(xiàn)代化后出現(xiàn)的種種社會問題,許多西方學者對孟子的思想學說特別是道德心性學說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從中找出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辦法。孟子是鄒城市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孟子》一書早已成為世界文明的瑰寶,孟子不僅屬于鄒城、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
NO.5 隋文帝
隋文帝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到隋統(tǒng)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實現(xiàn)了自秦漢以來的又一次統(tǒng)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jīng)濟發(fā)展,使隋代獲得了“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贊譽,為我國封建社會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
隋文帝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tǒng)一了嚴重分裂數(shù)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圣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chuàng)先進的選官制度,發(fā)展文化經(jīng)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余萬戶,是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是世界史上偉大的政治家、、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立法家(制定開皇律,為東方大陸法系萬法歸宗、萬律之祖)、中古史開明卓越的君主、中國惟一可以與凱撒、拿破侖并列的天才統(tǒng)治者,開創(chuàng)無數(shù)政治首創(chuàng)的偉大的政治家,杰出的軍事家(曾在北周武帝第一次率領百萬大軍御駕親征討伐北齊失敗時皇帝王師都敗績而當時文帝卻為右路水軍統(tǒng)帥出奇兵制勝重創(chuàng)北齊),集超凡智慧、眼光、膽識、魄力于一身的偉大三軍統(tǒng)帥、民族英雄。
NO.6 老子
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時誕生),姓李名耳,字聃(dān),漢族,楚國苦縣(今安徽渦陽,一說河南鹿邑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于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關(位于今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終。
《道德經(jīng)》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和后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xiàn)后,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兜赖陆?jīng)》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子》被海外學者視為至寶。不少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和著名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發(fā)現(xiàn)歸功于老子這個東方圣人的啟示。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美國學者卡普拉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xiàn)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xiàn)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物理學家李政道談到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與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定律"具有相通的地方。著名數(shù)學家陳省身說:"1943年,我在美國認識愛因斯坦。他書架上的書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德文譯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學家,大多喜歡老莊哲學,崇尚道法自然。"
老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今天,在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都在悄悄興起一股"老子熱"。在西方人眼里,老子是充滿智慧的有著無窮魅力的長者?!兜赖陆?jīng)》已被譯為20余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流傳。除日、英、法、德、意、荷、俄等國外,還有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土耳其、印度,而且又有梵文、拉丁文、希伯來文和世界語。其中除日文外,以英文和德文版本為最多(英文本90種,德文本78種)。連冰島這樣地廣人稀的島國都有兩種以上的譯本。
NO.7 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民族英雄[1]、軍事家、抗金名將,漢族人。字鵬舉,謚武穆,后改謚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人(今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里的菜園鎮(zhèn)程崗村)。
岳飛19歲時投軍抗遼。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或許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臨安風波亭。他死于南宋高宗年間,時年三十九歲。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已盡“忠孝節(jié)義”,并留有《岳武穆集》(又稱《武穆遺書》)。
岳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NO.8 祖沖之
數(shù)學家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數(shù)學以及機械制造等方面的輝煌成就,充分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科學的高度發(fā)展水平,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先進。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杰出的數(shù)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漢族人,字文遠。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齊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先世遷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親學識淵博。祖沖之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一生先后任過南徐州(今鎮(zhèn)江市)從事史、公府參軍、婁縣(今昆山縣東北)令、謁者仆射、長水校尉等官職。其主要貢獻在數(shù)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shù)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jīng)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jiān)算學課本,可惜后來失傳了?!端鍟ぢ蓺v志》留下一小段關于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shù))和3.1415927(盈數(shù))之間,相當于精確到小數(shù)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shù)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shù)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shù)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shù)學家奧托重新發(fā)現(xiàn)。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
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chuàng)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采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shù)(27.21223),回歸年日數(shù)(365.2428)等數(shù)據(jù),還發(fā)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制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
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jù)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NO.9 蔡倫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的作者——美國麥克哈特,將造紙術的發(fā)明者蔡倫列在排行榜的第七位,遠遠排在15世紀發(fā)明印刷機的德國人古騰堡之前。
蔡倫(61年—121年)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今湖南耒陽市)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造紙術的改造者(非發(fā)明者)。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改造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wǎng)和竹子壓制成紙。造紙術的發(fā)明徹底改寫了后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也使蔡倫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世界歷史告訴我們,正當歐洲千方百計捆綁人們手腳,大搞禁欲主義、大搞經(jīng)院哲學和神學傳統(tǒng)教條的時候,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國社會,蔡倫發(fā)明的植物纖維紙卻正在大行其道,民族文化正在以其為載體促進著國家的繁榮和進步。這一時期中,不乏“貞觀之治”這樣的盛世,應該說“紙文化”功不可沒。這一時期中,蔡倫發(fā)明的紙還惠及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阿拉伯,對這些國家與地區(qū)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東方的中國日益發(fā)達,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遙遙領先。西方的歐洲日益滯后,國家衰微。中世紀末期造紙術傳到了歐洲,歐洲進步了,發(fā)達了,卻將原本發(fā)達的領先于世界的東方中國遠遠地拋在了后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