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lǐng)。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后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因出身寒門,長年不得重用,41歲始獨立領(lǐng)兵,戰(zhàn)斗生涯只有15年,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后為武威將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于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性格謹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是一個剛?cè)岵奈难湃鍖ⅰ?/P>
陳慶之可能是個庶族讀書人或者小官吏(蕭衍后來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寫“本非將種,又非豪家”)的兒子。中國古代,尤其是兩晉南北朝那段時間,庶族(下級地主或者讀書人)和士族(高級地主或者讀書人)之間的分界線是相當(dāng)嚴(yán)格的,庶族不大見得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且他的武藝很差:“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因此陳慶之的青少年,也許還包括中年,是以宮廷侍從的身份度過的。當(dāng)時的皇帝是梁武帝蕭衍,陳慶之跟著皇帝先是下了二十幾年棋:“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但他前半生的履歷除了這個就是空白了。
公元525年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lǐng)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北魏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領(lǐng)兵二萬,在陟口一帶扎下營寨準(zhǔn)備進兵,陳慶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敵人營壘揮師直擊。一比十,這很可能是他所有戰(zhàn)斗中實力比例與敵人最接近的一仗。戰(zhàn)斗的結(jié)果,二元的兩萬人馬不過在一通鼓之間被陳慶之的兩千人馬擊潰敗逃
梁大通元年(527),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shù)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100人擊破其前鋒。
后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zhàn)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lǐng)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zhàn)。魏軍筑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lǐng)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余九壘皆潰。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lǐng)兵乘北魏征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占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筑九城,以抵御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nèi)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于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yè)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quán)東北)??汲撬拿姝h(huán)水,守備嚴(yán)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yè)獲。
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魏北海王元顥來降,梁武欲利用其向北拓地,至不濟也能在魏梁間建立個防衛(wèi)緩沖地帶,遂封元顥為魏王,以陳慶之護送北歸。具體目的地史書并未明說,是否要一直送到洛陽,也是未知之?dāng)?shù)。同年十月,陳慶之襲取魏铚城,旋破滎城。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魏元天穆率大兵東討邢杲,陳慶之乘虛北上,圍攻梁國(治睢陽),破魏丘大可7萬人。元顥于此稱魏帝,改元孝基,以陳慶之為前軍大都督。四月二十日,陳慶之進軍考城,破魏元暉業(yè)羽林軍2萬人。五月一日,魏大梁守軍望白袍而降。陳慶之遂引師西進,鞭指魏都洛陽。五月二十三日,在魏援軍趕到之前,破魏楊昱7萬人,攻陷滎陽。俄而率3000兵背城力戰(zhàn),破敵援軍元天穆、爾東兆騎兵萬余。隨后魏爾朱世隆棄虎牢,洛陽全裸于梁軍之前。五月二十五日,元顥入洛陽,改元建武。
然梁軍陷洛陽后,魏元天穆等又反撲,先后攻克大梁、睢陽,并由費穆率2萬兵攻虎牢,洛陽告急。陳慶之遂回師進擊魏軍,元天穆畏之而率4萬眾北渡黃河,費穆則率2萬眾降于虎牢。隨后,陳慶之收復(fù)大梁、睢陽,洛陽之危盡解。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并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