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142年生,字景升,山陽高平人,為魯恭王劉余后代。劉表姿貌溫偉,年少時就很有名,與七位賢士被稱為“八俊”。劉表勤勉好學(xué),善于獨立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xiāng)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圣之明訓(xùn),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于世!”
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辟為掾?qū)?,很受何進的賞識,后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遣當時的北軍中侯劉表繼任。由于通往荊州的道路被強盜和袁術(shù)堵?lián)酰瑒⒈頍o法直接上任,于是他匿名獨身赴荊州,才得以上任。
當時江南宗賊荒很厲害,袁術(shù)屯于魯陽,手下?lián)碛兴心详栔?。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據(jù)民兵而于當?shù)胤Q霸。劉表到荊州,單馬進入宜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這里宗賊非常囂張,群眾不附,袁術(shù)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了?。∥蚁M谶@里征兵,但擔心不能招籠群眾,有什么好的辦法沒?”
蒯良說:“群眾不歸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于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那么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劉表又問蒯越,蒯越道:“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quán)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shù)為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lǐng)多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yǎng)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lǐng)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都樂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后兵集眾附,南據(jù)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shù)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了?!?/P>
劉表感嘆說:“子柔(蒯良字)之言,可謂雍季之論。異度(蒯越字)之計,可謂臼犯之謀?!北闶关嵩角踩送T宗賊,來者五十五人,把他們?nèi)繑貧?。并襲取其眾,或即授以部曲。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jù)守襄陽,劉表于是就派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去游說他投降,于是江南悉平。劉表自此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