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出身名門,是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是漢景帝的表兄,是漢武帝的表叔。曾擔(dān)任大將軍平定七國之亂,后有擔(dān)任丞相要職。有這么大的功名再加上這樣的一層關(guān)系,漢武帝最終還是殺了竇嬰,何也?
竇嬰是漢文帝時托付給景帝的,文帝駕崩時告訴景帝:若國內(nèi)有兵戈,竇嬰可任大將軍。果然在漢景帝時發(fā)生了七國之亂。竇嬰被封為大將軍,平定了七國之亂,立下了汗馬戰(zhàn)功??梢哉f沒有竇嬰,漢家的江山極有可能被另一支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劉姓諸侯王取代。事后國內(nèi)安定,景帝就讓竇嬰做太子劉榮的太傅,也就是未來皇帝的老師。可見景帝對竇嬰的器重。
平七國之亂時配合中央軍隊作戰(zhàn)的另一個功臣要算梁王劉武。劉武是景帝的親弟弟,竇太后也非常喜歡他。后來太子劉榮因為侵占太廟被廢,在加上漢景帝身體不好,那么立儲君的事情刻不容緩。竇太后在諸侯朝拜的宴席上哭泣,說每天想兒子都快發(fā)瘋了,皇帝問那該怎么辦,竇太后馬上提議立梁王劉武為儲君,這樣每天就可以見到梁王了。
漢景帝左右為難,開始反糊涂了,因為在漢朝是以孝治天下,一個國君連母親的話都不聽,何以教導(dǎo)天下的子民,而如果聽從了,自己的皇子又該怎么辦?漢景帝搪推了一下說要等同大臣們商量,誰料竇太后拿出高祖皇帝時留下的紫壇酒,改變了皇帝的話,對諸侯們說景帝是答應(yīng)立梁王劉武為儲君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面對著這樣的情景還是竇嬰出來解了圍,他笑著對群臣說:“皇帝本來不勝酒力,今個皇帝喝醉了。酒后說錯了話,況且漢律規(guī)定皇位只能傳子不傳兄的。來來來,該罰酒一杯”。這場風(fēng)波就這樣在竇嬰的一杯罰酒中平息了??梢哉f要不是竇嬰出來解圍,竇太后很有可能會立小兒子劉武為儲君,接替皇帝的位子。
從這兩件事情上足以看出竇嬰的能力,漢景帝臨終前立劉徹(小名劉彘zhi)為帝,并托孤給竇嬰一道免死詔書:“若漢室出現(xiàn)呂后,竇嬰即是周勃”。從這道詔書看來,這個“呂后”有很深的含義,漢景帝雖然忠厚,但畢竟從小跟晁錯學(xué)的是帝王之術(shù),可以說漢景帝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他對王美人的舉動早有察覺,王美人就是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她不惜和長公主給劉徹聯(lián)姻,也就是“金屋藏嬌”的由來;在原來的太子落難之時,她扣押太子寫給竇太后的訴冤信;在漢景帝和竇太后有矛盾時,她表現(xiàn)出來的超然大度。這一切都逃脫不了漢景帝睿智的眼光,他料到日后王家的勢力會強大起來,所以特意留了一手。
果然不出景帝所料,就在景帝死后,王美人還算安分。因為那時皇帝遺詔國家大事還是由竇太后做主,有一次竇太后差點生氣把劉徹給廢了,這不由的王美人上點心。國家的軍權(quán)全都掌握在竇太后那里,你王美人是皇帝的母親又怎樣呢?又有多大的能耐去瞎折騰呢。還有一個秘密可以說是王美人的咽喉,那就是她入宮前曾嫁過人,還與一民夫生了一個女兒。這要讓宮里人知道了,還不是致命的是嗎?因為僅憑這個就可以懷疑劉徹到底是不是漢家的龍脈。因為宮廷斗爭十分險惡,從來不需要太多的證據(jù)。
可以說,在竇太后活著的時候,王美人還算安分。但就在竇太后死后不久,她馬上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先是入住東宮,住進老太太一前住的地方。這時她再也用不著對誰謙恭了,以前是想方設(shè)法討長公主的近乎,現(xiàn)在長公主求見還要擺架子,罵人家的家奴。以前是宮里最節(jié)儉的,現(xiàn)在金銀什么都要。接著呢,就是逼著漢武帝讓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田鼢(fen)做丞相,田鼢不久就又極力推舉身邊的人在朝廷做官。
田鼢和竇嬰的關(guān)系向來不合,后來田鼢仗勢要爭竇嬰家的良田,找竇嬰的麻煩,借機把竇嬰下獄。在獄中竇嬰求見了漢武帝,并把自己的托孤遺命告訴劉徹。漢武帝馬上到檔案室里查找遺詔的存根,誰料王美人先了一步,把存根給燒了。這樣以來沒憑沒據(jù)地,誰認你的就是真的。
要知道在漢朝的規(guī)矩,是要依據(jù)法律的,皇帝的詔書都是要歸檔的,并不像電視劇里面演的一樣,只要皇帝一句話就可以對別人生殺與奪。沒有了存根,那竇嬰只能是假傳圣旨了,我們看電視多了,都知道假傳圣旨的罪名該如何發(fā)落。所以最后,一代名臣竇嬰一家落了個滿門抄斬的結(jié)果。
漢武帝之所以殺竇嬰,原因有三:
一、漢武帝當(dāng)時羽翼馬上豐滿,他有能力制止主所謂的“呂后”,竇嬰存在的意義不大。
自竇太后死后,虎符(當(dāng)時調(diào)兵的信物)已經(jīng)移交到漢武帝的手中,長安附近的駐軍都直接對劉徹負責(zé),御林軍直接由衛(wèi)青控制著,全國軍權(quán)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漢武帝排擠大量的黃老學(xué)者,也就是先前追隨竇太后的官僚,朝政上下插進大批儒生,都是自己的心腹,這樣就在政治上得到了統(tǒng)一。
設(shè)想如果竇嬰活著的話,全天下都知道他是托孤的臣,如果有一天誰和竇嬰翻臉了,竇嬰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詔書,號召全天下百姓對付他,包括皇帝在內(nèi)他也有這個權(quán)利。如果竇嬰反叛的話,他的話可以代表先王,竇嬰的話才是名正言順的,其他人,包括皇帝都可能背上叛軍的罵名。皇帝肯留這么大的一個禍患嗎?
二、殺竇嬰正是漢武帝“借力打力”的需要。
竇嬰是竇家的族長,要代表竇家人的利益。竇太后曾壓制了漢武帝好多年,換句話說,竇家的勢力已經(jīng)生長了很久,很強大了。漢武帝“借力打力”就是要這群諸侯們狗咬狗,然后一個個收拾。他們的族長被整掉了,那群竇家的后生們就不得不有所收斂。借王家的勢力壓倒竇家,到時候騰出手來收拾王家。這樣既打擊了竇家的勢力,還不得罪竇家的人。一舉兩得,把責(zé)任推向王家,王家人還要感激皇帝的“厚愛”。
三、出于劉徹的個人恩怨。
竇嬰曾出任太子劉榮的太傅,那時劉徹還沒有被立為太子,竇嬰建議李夫人(先太子的母親)和長公主搞好關(guān)系,因為竇太后十分寵愛長公主,長公主說話的分量可是不輕的。誰知那個李夫人十分傲慢,聲稱自己馬上要做皇后了不用對她點頭哈腰,還趕走了長公主提親的門人,說長公主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別做美夢了。而王夫人抓緊機會,就這樣才給劉徹和陳阿嬌的聯(lián)姻有機可乘。長公主常常在皇帝面前和竇太后面前說太子的不是,又是多么夸劉徹是多么的好。最后以至于廢了太子劉榮。所以說,如果李夫人聽從了竇嬰的計謀,那么先太子劉榮憑借著長公主的關(guān)系,再大的錯誤也不知于被逼得自殺。竇嬰當(dāng)初極可能使得劉徹做不上皇帝,劉徹能放過他嗎?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