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屬河北)人。少孤貧,曾出家為道人。隋末參加瓦崗軍,李密敗,降唐。歸唐后跟隨李建成,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任諫議大夫。后任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封鄭國公。魏徵與李世民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一對君臣:魏徵敢于直諫,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納。因此,他們被稱作理想的君臣。
(一)
玄武門之變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
告發(fā),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征,曾經(jīng)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后,魏征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過事,還曾經(jīng)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來。
魏征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么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fā)問,以為是要算魏征的老賬,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卻神態(tài)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征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zé)怪魏征,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P>
(二)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征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彼€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xué)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么干出事來這么荒唐?”
魏征接口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yīng)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干的是桀紂的事,到后來糊里糊涂,就自取滅亡了?!?/P>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jié)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四)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fā)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nèi)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xiāng)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fā)那么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征!他總是當(dāng)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nèi)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xiàn)在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P>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這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佳注釋。
一次,唐太宗怒氣沖沖地回到后宮對皇后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鄉(xiāng)巴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他還令公卿大臣們把魏征遺表中的一段話寫在朝笏上,作為座右銘,以魏征為榜樣,做到“知而即諫”。君臨天下的皇帝,對一個老臣竟倚重、傾心如此,這在歷史上的確并不多見。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淵創(chuàng)建的唐王朝,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華出眾,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來,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年輕而敏銳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個人才,便親自召見他。李世民一見魏征,就非常生氣地責(zé)問他:“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t”在場的大臣們都感到魏征將有殺身之禍。可是,魏征卻從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氣回答說:“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崩钍烂衤牶?,被魏征這種不畏強權(quán)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動,打心眼里欽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以后又提拔他當(dāng)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jīng)常召見魏征,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懷大志,膽識超群,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在他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后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見,盡量采納。
由于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zhǔn)備停當(dāng),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著答道:“當(dāng)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边€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dāng)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它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