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雖然大體脫離了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老路,可是青年男女并不懂得西方自由戀愛的真諦,西方的女孩子會很快地放膽去愛她要愛的人,爽快地答應他的約會,熱情地接受他的做愛??墒俏覀冎袊男〗銈儏s不這樣,她要先拿一大陣架子,她要先來一次誠意考試,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辦法去吊男朋友胃口,一而再,再而三,她那種有耐心的考驗,好像個篩子,篩到后來,精華篩走了,只剩下糟粕,有骨頭的男人篩走了,老臉皮厚的庸才卻做了丈夫!”這是李敖先生的經(jīng)典語錄,雖然刻薄,卻是實情,但是,華夏先人卻并非如此,以前威震四方的時候,漢人英姿颯爽、博大開放,后來被異族欺負得沒了脾氣,就整天拿著放大鏡檢驗女人的貞節(jié)、欣賞女人的小腳,如果沒有史書的記載和傳奇的渲染,我們幾乎難以相信我們唐朝先人具有不輸于西方男人的氣度和胸懷,初唐武功最盛的李靖就是傳奇中的不世英雄,
網(wǎng)絡配圖
在《虬髯客傳》中,美麗的唐朝女子具有過人的膽量和慧眼識人的見識,宰相楊素的家伎紅拂女看中了李靖的不凡氣度,深夜來奔,與李靖共諧連理,這對賢伉儷遇到胸懷大志的虬髯客,三人縱橫江湖,行俠仗義,是謂“風塵三俠”。史書上的李靖并非一介布衣,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世家子弟,在初唐的獵獵旌旗中,他南征北討,所向無敵,為大唐立下了不世功勛,唐人有詩贊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靖的武藝頗有家學淵源,這要從他的身世講起。李靖祖籍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屬于隴西李氏,他的祖父李崇義曾任西魏殷州刺史,晉封永康公,他的父親李詮是隋朝趙郡郡守,李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武雙修。他有一個名滿天下的舅舅,就是捉住過陳后主的韓擒虎,這位隋朝名將對外甥贊不絕口,“可與我討論孫吳兵法的人,只有李靖”。韓擒虎認定了外甥前途遠大,對外甥進行了極為嚴格的訓練,用苦肉計逼迫外甥勤練弓馬。他對李靖說,“給你三個月的時間好好練習,三個月后我站在校場上,兩只耳朵各掛一個小鐵環(huán),光頭上放一枚銅錢。
你騎馬跑過來,用槍把鐵環(huán)挑下來,再來一招回馬槍,挑掉我頭上的銅錢,如果你槍法不準,很可能要了我的性命”。李靖當然不敢怠慢,晝夜練習,以求考試過關。踏踏實實苦練了三個月,李靖完全達到了舅舅的要求,他操槍躍馬,兩招就挑飛了舅舅耳朵上的鐵環(huán),回馬一槍又把銅錢挑落,幾次三番,無一失手,令韓擒虎非常滿意,孺子可教,后繼有人,有什么能比這個更讓名將欣慰。李靖被親人塑造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好兒郎,很快得到了隋朝大臣們的夸獎。吏部尚書牛弘稱贊李靖,“此人有王佐之才”,宰相楊素指著自己的座位告訴李靖,“閣下將來一定能坐在這個位子上”,李靖的確做到了,不過他做得不是大隋帝國的宰相,而是大唐帝國的尚書左仆射。
網(wǎng)絡配圖
李靖開始只是長安縣功曹、兵部駕部員外郎等小官,隋煬帝大業(yè)十二年,他當上了馬邑(今山西朔縣)郡丞,成為太原留守李淵的下級。李淵當時正密謀起兵造反,李靖當然有所察覺,他打算到江都向隋煬帝告發(fā)。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后來又改變了主意,回到了長安,不久,李淵父子攻占長安,李靖成了李淵的階下囚。李淵為起兵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第五子李智云慘遭殺害,祖墳被刨,一腔怒火就發(fā)泄在這些隋朝官員身上,李靖被判斬首。臨刑時,他神色不變,坦然自若,他大聲向李淵喊道,“你李淵起兵,本來是為天下剪除暴亂,成就大業(yè),為什么因私怨而斬壯士呢?”李世民當時也在場,他極力為李靖求情,李淵只好順水推舟,赦免了李壯士,當時,他可能沒想到,他留下這條性命,是為自己的江山留下了無限生機,李靖得遇名主,前程萬里,他即將展現(xiàn)出無比燦爛的光華。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淵把李靖從李世民身邊抽調出來,讓李靖去征討少數(shù)民族首領冉肇則,冉肇則正糾集數(shù)萬人馬進攻夔州。李靖路上遇到蕭銑的軍隊,被阻擋于峽州,未能及時趕到,駐守夔州的趙郡王李孝恭初戰(zhàn)失利。蕭銑是梁朝皇室后裔,趁著隋末天下大亂,控制了長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帶甲四十萬,一時聲威遠播。李淵惱怒之下,又記起了與李靖的舊恨,他要新帳舊帳一起算,遂發(fā)一道密詔,要許紹將李靖處決,幸運的是,許紹是個惜才之人,他懇求李淵赦免李靖,李靖又一次死里逃生。
沒過多久,唐高祖就不再記恨李靖了,因為李靖帶著幾百士兵突襲冉肇則的大營,又在冉肇則的退路上設置伏兵,李靖槍挑冉肇則,唐軍俘敵五千人,而唐軍只有區(qū)區(qū)八百人。唐高祖告訴李靖,“勿憂富貴”,要他再接再厲。還寫了一道敕令,“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的十條計策,唐高祖當即采納,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長史,實際上全權負責軍隊的指揮。李靖招來巴蜀酋長的子弟,授以官職,實際上把他們押作人質。有子弟在唐軍手上,巴蜀酋長們幫助蕭銑時就不得不十二分的謹慎。九月,江水猛漲,波濤險惡,李靖偏挑這個時候順江而下。諸將建議水勢減緩后再行進兵,李靖老謀深算,“兵貴神速,現(xiàn)在我軍集結,蕭銑還未察覺,我們出其不意,蕭銑猝不及防,一定會被我們抓住”。
網(wǎng)絡配圖
唐軍二千多艘戰(zhàn)船出發(fā)了,一路順利,很快攻克了荊門,而荊門正是梁國首都江陵的門戶。蕭銑不知腦袋里轉得是那根筋,在此之前,竟把主力部隊解散,送到各地去屯田,現(xiàn)在唐軍進攻,別無他法,他只有臨時拼湊了幾萬軍隊,全部交給名將文士弘,讓文士弘駐防清江,與唐軍決一死戰(zhàn)。
梁國的救兵紛紛趕往都城,時間緊迫,李孝恭決定馬上出戰(zhàn)。他親自帶兵攻擊文士弘,卻被打得大敗。文士弘的部隊趁機搶奪戰(zhàn)利品,陣勢混亂。李靖眼看機不可失,馬上投入了駐守大營的全部兵力,奮力殺敵,李孝恭也率部回身再戰(zhàn),唐軍反敗為勝,直抵江陵城下。
蕭銑手中無兵,只能收縮戰(zhàn)線,放棄了江陵的外城和水城,唐軍一下子繳獲了水城中的大批艦船,興高采烈。此時,李靖要求大家把梁軍艦船統(tǒng)統(tǒng)放進長江里,令所有的人大吃一驚。李靖告訴大家,“江陵一時半刻難以攻下,而梁國的救兵馬上就要趕到,那時唐軍腹背受敵,處境就十分危險,想逃走都不容易。我們讓梁軍的戰(zhàn)船在長江里順流而下,下游來的梁國援兵看見這么多無人的空船,一定以為江陵已被攻下,蕭銑已經(jīng)完蛋,馬上就會喪失斗志,這時招降他們,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眾人擊節(jié)贊嘆,馬上依計而行。蕭銑的援軍看見大批的無人艦船后果然上當,放慢了急馳如飛的腳步,唐軍加緊圍攻江陵,蕭銑的末日來臨了
江陵的求援使者沒能沖出唐軍的包圍圈,無法向外界傳遞消息,蕭銑盼不來援軍,終于絕望了,開城向唐軍投降。蕭銑被送到長安,最終無法逃脫斬首的命運。勝利之后,唐軍將士渴望大肆劫掠,想要沒收梁軍將士的家產(chǎn),被李孝恭和李靖堅決阻止,“王者之師,是仁義之師,雙方各為其主,梁軍將士不是罪人,不能這樣對待他們。現(xiàn)在還有很多地區(qū)尚未歸附,我們如果不能寬大為懷,梁軍就會放下投降的念頭,與我們死戰(zhàn)到底,這可不是什么好事”。在李靖的嚴格約束下,唐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江陵的人心安定了,梁軍余部紛紛歸降,唐軍兵不血刃,控制了梁國的全部領地。李靖成就大功,被封為上柱國和永康郡公,任命為嶺南撫慰大使,擁有“承制拜封”的特權。他采用懷柔政策,盡力招撫,共得嶺南九十六州,六十余萬戶,嶺南地區(qū)歸入了大唐帝國的版圖。李靖成為檢校桂州(今廣西桂林)總管,為朝廷鎮(zhèn)守嶺南地區(qū)。
網(wǎng)絡配圖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江淮地區(qū)的農(nóng)民軍領袖輔公再次反唐,自封為宋國皇帝,以丹陽(今江蘇南京)為都城,舉兵直指海州、壽陽。李淵再度任命李孝恭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發(fā)兵圍剿輔公的江淮軍。輔公自守丹陽,輔公的部將馮慧亮、陳正通駐守博望山和青林山,占據(jù)有利地形,堅守不戰(zhàn)。唐軍諸將提議,繞道進攻丹陽,只要丹陽城破,馮慧亮等人必然不戰(zhàn)自潰。李靖否決了這一提議,“丹陽城防堅固,如果我們不能一舉拿下,馮慧亮等人再從背后進攻我們,唐軍腹背受敵就很危險了”,李靖說出了破敵之策,馬上被李孝恭采納。唐軍派出老弱士卒上門挑戰(zhàn),被江淮軍打得抱頭鼠竄。江淮軍眼見唐軍如此沒用,大喜過望,趕緊發(fā)兵追趕,很快落入了唐軍的埋伏,江淮軍損失慘重,一敗涂地,博望、青林相繼失陷。李靖乘勝進攻丹陽,輔公棄城而逃,路上被屬下出賣,在浙江武康鎮(zhèn)被獻給了唐軍。輔公在丹陽被斬首,江淮平定了,唐朝基本上統(tǒng)一了中國,這中間,長江流域歸入大唐版圖,李靖居功至偉。他被唐高宗升為兵部尚書,擔任揚州都督府長史,和李孝恭一起出鎮(zhèn)江南,這時,他已經(jīng)成為李淵父子眼中的戰(zhàn)神。
武德八年(公元265年),突厥進攻太原,李靖率領一萬江淮精兵北上,駐守太谷,與突厥人展開血戰(zhàn)。此次參戰(zhàn)的其它唐軍部隊損兵折將,唯獨李靖所部得勝而還,以后,得以全面參加反擊突厥的戰(zhàn)爭。武德九年,突厥進攻靈州,李靖率部在青銅峽附近與頡利可汗血戰(zhàn)一日,打退了頡利可汗。李靖擔任了靈州大都督,抗起了北方防御的千斤重擔。此時,秦王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的權利斗爭已經(jīng)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李建成處心積慮地要扳倒這個功勛卓著的弟弟,李世民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武德九年六月,太白金星兩次在白天劃過天空,玄 武 門 之變爆發(fā)了,李世民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并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不久,唐高祖讓位給李世民,成為太上皇,李世民成了唐太宗。在兵變發(fā)生之前,李世民曾派人去征求李靖的意見,李靖不愿卷入政治斗爭,表示了中立的態(tài)度。軍人不干政,這本是一位將軍應有的操守,李世民是位杰出的帝王,當然理解李靖的所作所為,他即位后,馬上任命李靖為刑部尚書,后又代理中書令,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
網(wǎng)絡配圖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率領十幾萬大軍討伐 東 突 厥,貞觀四年正月,李靖帶領3000精銳騎兵,夜襲頡利可汗的牙帳,頡利可汗以為來得是大唐傾國之兵,慌忙逃跑,一直跑到今天的內蒙古二連浩特西南,定襄落入了李靖手中。捷報傳到長安,唐太宗十分欣慰,“當年李陵以5000步卒血戰(zhàn)匈奴,雖敗猶榮,今天李靖以3000騎兵就威振北方,實在是聞所未聞,當年渭水之盟的恥辱一戰(zhàn)而雪”。
頡利可汗審時度勢,決定向唐朝求和,并且愿意自為人質,李世民表示同意,派出唐儉作為出使 東 突 厥的外交使節(jié)。李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悄悄跟在唐儉后面,在唐儉和頡利可汗握手言歡的時候,發(fā)動突然襲擊,唐軍所向披靡,斬首一萬多級,俘虜 突 厥男女老少十八萬人,繳獲牲畜數(shù)十萬頭。頡利可汗的妻子隋朝義成公主被唐軍所殺,頡利可汗拼命逃竄,卻逃不出李靖的手掌心,貞觀四年三月,頡利可汗被唐軍俘獲,不可一世的 東 突 厥 汗 國滅亡了。大唐威振四方,萬國景仰。在慶功宴上,李世民親自起舞,李淵用琵琶為之伴奏,舉國歡騰,共同慶祝大唐帝國的旭日東升。
李靖卻陷入了麻煩之中,御史大夫彈劾他縱兵擄掠,把 突 厥 珍物一搶而空。在唐太宗面前,李靖沒有為自己辯解,誠懇謝罪。唐太宗喜歡名將這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獎其功,赦其過。不久,唐太宗了解了更多的情況,知道李靖并沒有染指 突 厥珍物,就坦率地向李靖認錯,“以前有人在我面前說你的壞話,我偏聽偏信,現(xiàn)在我知道那些都是小人的讒言,請你不要把這事放在心上”。他賜絹二千匹,拜李靖為尚書右仆射,參與國家大政。
熟讀史書的李靖當然知道,在英明神武的唐太宗面前,恪守君君臣臣的那一套最為保險,在朝堂之上,他“恂恂然似不能言”,從不亂發(fā)意見,老成持重,博得了“一代楷?!钡馁澴u。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靖以足疾請辭宰相之位,獲得恩準,但唐太宗仍然請求他每隔幾日去參加宰相會議。
不久,吐谷渾王慕容伏允起兵犯邊,64歲的李靖又一次披掛出征。唐太宗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五路大軍數(shù)萬人馬直指吐谷渾,慕容伏允不敢與李靖硬拼,放火燒荒,盡毀草原,給唐軍來個堅壁清野。慕容伏允逃進沙漠,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采納侯君集的建議,決定窮追猛打,不給敵人喘息之機。他們兵分兩路,對慕容伏允展開了鉗形攻勢。李靖部在曼頭山(今青海湖南日月山)和赤水源(曼頭山西)大敗吐谷渾軍,慕容伏允被迫逃往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以西)。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里的不毛之地,在烏海(今青??嗪?追上了吐谷渾軍,殺得吐谷渾人鬼哭狼嚎。唐軍會師于大非川,翻越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里全殲慕容伏允的吐谷渾軍,慕容伏允走投無路,自縊身亡。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也被李靖俘獲,吐谷渾舉國投降,唐太宗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李靖大獲全勝,班師回朝。
麻煩又來了,鹽澤道總管高甑生在討伐吐谷渾的戰(zhàn)爭中,延誤軍期,被李靖以軍法處分。回朝之后,竟然誣告李靖擁兵謀反。李世民雖然不信,但也詳細調查了一番,最后,以誣告罪將高甑生流放邊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朝廷指派到李靖家里學習兵法的侯君集向唐太宗抱怨,說李靖只傳授一些基本的東西,高深的兵法卻不肯傾囊相授,這是對朝廷有貳心的表現(xiàn)。唐太宗把李靖叫來責問,李靖坦然相告,“我教給侯君集的兵法已經(jīng)足以安幫定國”。后來侯君集打算擁立皇太子李承乾謀反,被明正典刑,可見李靖的先見之明。李靖的一個兒子也因為與李承乾關系友善,卷入宮廷斗爭,本來是要流放嶺南,因為李靖的原故,流放到吳郡。
網(wǎng)絡配圖
貞觀十一年,李靖改封衛(wèi)國公,貞觀十四年,李靖的妻子去世了,李世民降詔哀悼。為了表彰李靖平滅 東 突 厥、掃蕩吐谷渾的戰(zhàn)功,讓李靖的陵墓筑成突厥的鐵山和吐谷渾的積石山形狀,與漢朝的衛(wèi)青、霍去病一樣,名垂千古,光耀后世。
妻子過世以后,李靖的身體狀況不佳,他又閉門不出,唐太宗竟然寫信給李靖,要李靖的老護士親自到唐太宗處,匯報李靖的病情和飲食起居。后世的權德輿從李靖后人那里讀到了太宗的手詔,忍不住痛哭流涕,“君臣之間竟然可以如此融洽”。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逝于家中,享年79歲,他與唐太宗這對君臣做到了一生善始善終,成為歷代羨慕的榜樣。李靖謚號“景武”,陪葬唐太宗的昭陵,他的畫像高掛于凌煙閣,供后人瞻仰。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jīng)失傳,后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jīng)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