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無巨細必親為之,身為國家輔政重臣,手握軍政大權(quán),很多下屬做的事就應該放手讓下屬做,自己應該把重點放在戰(zhàn)略和大政上,但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這實際上打亂了國家的行政。
2。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眾,不能做到團結(jié)、融合蜀國人才。更不能為蜀國的長遠培訓人才。自劉備死后,蜀國內(nèi)部的人事斗爭是很激烈的,諸葛亮始終未能做到群臣一心,這使得后期的蜀國諸臣離心離德,文武對立。強敵當前,各打算盤。蜀的滅亡并沒有經(jīng)過太久的時間,也沒有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便是明證。
網(wǎng)絡配圖
諸葛亮并沒有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才能,他的特長在于政治,包括隆中對提出的三分方略,其重要之處也是在政治上,而非軍事。他的種種神機妙算不過是三國演義小說的功勞。諸葛同志即沒有借過箭也沒有唱過空城計,但這并非諸葛亮的錯誤和缺點。要知道劉備托孤時,顧命大臣是兩個,文的是諸葛,武的是李嚴。數(shù)年后,諸葛,李嚴爭權(quán),李被搞掉了,這是后話。
首先,與孫權(quán)爭荊洲三郡的是劉備出的頭,當時孫劉兩家是準備開戰(zhàn)的,不過魏當時用兵漢中,劉備不得不妥協(xié)。正史上自始至終沒有借荊洲的說法,更不用說還。孫吳之所以對荊洲感興趣是因為荊洲身為戰(zhàn)略重洲,若孫吳沒有荊洲的話,整個長江中下游便毫無安全可言。因此,孫吳建國之初便打起了荊洲的主意,孫家的小霸王同志就是在戰(zhàn)斗中被劉表手下大將黃祖干掉的。諸葛同志的隆中對中,對荊洲方向在短期內(nèi)提的是防御,不是進攻,(只待北方有變,遣一上將軍。。。。),因此,諸葛同志對于關羽攻襄樊并不承擔指揮責任,也不能承擔分不清形勢,忽悠東吳的責任。
網(wǎng)絡配圖
關羽攻襄樊時機不對,此時蜀軍主力剛拿下漢中,未及休整,蜀地也需要留軍駐守,能夠機動的部隊非常有限。因此,客觀上是無力支援關羽的。此時負責軍事決策的是劉備本人,不是諸葛亮。更何況,是關羽自已打荊洲還是劉備的命令是件無頭公案,但可以肯定的事情是,此事與諸葛亮無關,因為那時他在成都負責行政。關羽死后,孫吳一度把首都遷到了武昌,還對魏講和,憑實力,蜀是拿不回荊洲的,但蜀又非爭荊洲不可,這不是沖動,而是因為沒有了荊洲,劉備就喪失了爭天下的根基。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口和財力。只能是偏安西南一角,勢力無法擴大,坐等滅亡。荊洲之地,劉備不得不爭,只可惜他打輸了。
最后,談談馬謖,失街亭對蜀國的打擊是比較大的,這是事實,諸葛同志用人失察也是事實,但失街亭絕非蜀魏兩國戰(zhàn)爭的轉(zhuǎn)折點。更不是諸葛同志的大缺點。何故?請細想,街亭之戰(zhàn)時,蜀軍分軍三處,倉促間得知魏軍主力行將到來,這才臨時調(diào)兵阻擊,此戰(zhàn)就算是魏延親上也未必能勝,何況諸葛同志身邊無人。
網(wǎng)絡配圖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馬謖守住了街亭又如何?仍然是與魏國對峙的局面而已,最終仍然是個糧盡兵退的下場。此時的蜀軍數(shù)量撐破天也沒有十五萬人。根本就沒有實力打長安,諸葛亮數(shù)次北伐,都因補給不足而退,這是最致命的地方。歷史上除了劉邦外,沒有任何人單靠蜀地就爭雄天下的例子,連爭雄天下的機會都沒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