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墒?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jié)儉,并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jié)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并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但是,史學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jié)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么,道光帝的節(jié)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么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jié)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網絡配圖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以天子之尊崇尚節(jié)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于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jié)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jié)儉的范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并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jié)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xiàn)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公歷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沈陽故宮里,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局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沈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寧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里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制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立志要節(jié)儉律己。
回京后,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里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家具陳設。此后,每日下午四點前后打發(fā)太監(jiān)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jiān)懷里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后,迅即倡導節(jié)儉之風,并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fā)表了一篇節(jié)儉的宣言書——《御制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jié)儉的理想:
網絡配圖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我給你們省。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錢。但一點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點兒,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而且,不遠千里,送到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譬如盛京,每年進貢遼陽產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錢,但要雇50個壯勞力挑到北京,一來一往一個月,挑到北京爛掉一半,浪費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今后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花言巧語,蠱惑圣聽,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御制聲色貨利諭》頒發(fā)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 了。
網絡配圖
這不,眼前就有一個難題,道光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準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于是,心照不宣,寧左勿右,照常進貢。當然,進貢不叫進貢,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辭再懇切些,不怕他不收。
于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云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zhèn)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斷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不成想,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皇帝給別人東西就賞賜,收別人的東西叫賞收)。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