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雖然這句話沒有什么問題,那也要看人走的方向對不對,水流的方向對不對。有時候水流著流著就流進沙漠了,而人走著走著也就走偏了。都說良禽擇木而棲,這其中也是有區(qū)別的,有些良禽眼光好,找了個里外都很結實的樹木,而有些良禽眼神 不好,只找了個外表看著結實的樹木,所以到最后,結果自然天差地別。
上面之所以給大家分享那兩句經典的話,是因為單雄信就是那個走偏了的人,找錯樹木的良禽。隋唐交接的時候,天下英雄何其多,但是能夠留下名號的,并且能夠被人叫出名字的也就那么些人,單雄信赫然就是被人知道的一個,不過他的結局不是太好,被李世民給殺掉了,為什么李世民要殺掉他呢?
單雄信武功高強,為人仗義,所以有很多的朋友,比如說秦瓊,程咬金,還有徐茂公。徐茂公也是單雄信最好的兄弟,因為兩個人是一個地方的人,加上兩個人都很猛,所以認識的比較早,關系也比較的硬。
當翟讓被獄卒私自從牢中放出來后,來到瓦崗聚眾起義,畢竟翟讓不是被官府放得,所以他還是戴罪之身,在隋煬帝時期,刑罰很重,翟讓也知道像他這種人是沒有辦法繼續(xù)當平民了。時勢造英雄,因為楊廣征伐高句麗,導致了很多人沒有辦法生活,所以就造反了,翟讓在瓦崗反的十分成功,一呼百應,很快就召集了一群人,自己當上了頭領。
單雄信和徐茂公聽說翟讓的瓦崗寨很不錯,就前往歸附。徐茂公來到之后給翟讓出謀劃策,和單雄信一起幫助翟讓打下了兩個郡,這讓翟讓對他們非常的信任,后來李密、秦瓊、程咬金、王伯當等一大堆的人也來到了瓦崗,一時間龍蛇混雜,可是瓦崗運轉的井井有條,很有希望打下洛陽,接著謀取霸業(yè)。
李密經過謀劃,取得了瓦崗寨的首領位置,并且自封魏公,原先的老大翟讓被封為了司徒,由于單雄信和徐茂公的功勞,而且是瓦崗寨的老人,所以分別被封為了左、右武侯大將軍。并且他們兩個還負責保護翟讓。
接著李密帶領著瓦崗寨的群雄們打敗了王世充,洛陽城唾手可得,這時候的李密有點按耐不住了,他不想和翟讓共享勝利的果實,更害怕翟讓奪權。
于是李密擺下了鴻門宴。
翟讓帶領著徐茂公、單雄信還有自己的親信去赴宴,酒過三巡后,翟讓讓單雄信等人退下,并且給翟讓拿出了一把寶弓,讓他鑒賞一番,結果弓還沒有看完,翟讓就被人給殺了,而徐茂公也被李密的人砍傷,在門口的單雄信看到這種情況后,直接跪地求饒。
單雄信哪里有想過給自己的老東家報仇呢,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徐茂公和單雄信之所以沒有被李密殺掉,還是王伯當替他們求情,這才免除一死,李密還假惺惺的給徐茂公包扎傷口。
李密的這種做法顯然讓眾將士的心都寒了,大業(yè)未成,自己就掀起了內訌。果不其然,后來在和王世充交戰(zhàn)的過程當中,被王世充所敗,接著又和宇文化及打了幾架,瓦崗寨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后來的單雄信鎮(zhèn)守偃師,王世充前來攻打,程咬金雖然來救援,但是依舊沒有擋住,無奈撤兵,在偃師中的單雄信投降了王世充,還娶了王世充的女兒為妻。
曾經的兄弟一下子就成為了敵人,王世充任命單雄信為大將軍,帶兵攻打李密。后來的李密兵敗,秦瓊,程咬金被迫加入王世充,徐茂公投奔李世民,而李密也前往大興投靠李淵??傊?,當初的瓦崗寨土崩瓦解,曾經的兄弟反目成仇。
公元六百二十年,李世民率領大軍圍攻洛陽王世充,秦瓊和程咬金一看李世民來了,直接就溜出去投靠李世民了,而單雄信依舊在守著他的老丈人王世充。
在李世民的大軍中,秦瓊和程咬金又見到了當初的好兄弟徐茂公,還有一些其他熟悉的將領,這些人全部都是瓦崗出身。
李世民帶著他們來打王世充,自然會再次碰上單雄信,有一次兩軍對陣,單雄信縱馬持槍殺向李世民,而李世民只能騎馬回撤,還好被徐茂公看到,直接過來阻止單雄信,單雄信看在徐茂公的面子上,放了李世民一馬。
后來王世充被迫投降,單雄信等一干將領們都被生擒,李世民下令,殺掉單雄信,當時的李世民支開了秦瓊,不理會程咬金和徐茂公的求情,最終一代“飛將”單雄信成為了過去式。
當時的李世民殺掉單雄信可謂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畢竟他手下很多人都是瓦崗的人,很多的將領和單雄信交情很深,就比如徐茂公,在單雄信臨死前,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他吃,并且承諾他照顧他的家人。
李世民也很清楚,如果殺了單雄信,會寒眾將的心,可是李世民依舊這么做了,原因也很簡單,第一點:殺雞儆猴,告訴那些將領們,不要覺得自己有才就能不死。
第二點:給士兵們看,像單雄信這樣多次跳槽的人不會有好下場。最重要的一點是李世民敬重單雄信是條漢子,想要他的家人不受苦。就像王世充,李淵沒殺他,可是家人被發(fā)配邊境,而單雄信的家人在徐茂公的照顧下生活的很好,李世民可謂用心良苦。大家覺得李世民的做法對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