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妃子生下一個兒子 為何咸豐要激動地寫詩告訴先帝?
如何選擇合適的儲君,是歷朝歷代的皇帝所共同面臨的老大難問題。有的皇帝可能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輩子,但由于選錯了繼承人,葬送了自家大好江山。選擇合適繼承人的標(biāo)準(zhǔn)有很多,比如有仁愛之心,又比如有治國之才,還比如能起到平衡各方勢力的作用,都有機會被立為太子。
當(dāng)然除了上面提到這些之外,還有其他的重要考量標(biāo)準(zhǔn)。舉個例子,明朝的成祖朱棣從侄子手中搶過來皇位,等到自己晚年時,也為立儲一事犯愁。
一開始,朱棣按照慣例,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后來覺得朱高熾長得又胖又沒有才華,想廢掉他改立。結(jié)果大學(xué)士解縉對朱棣說了三個字,“好皇孫”,以此打消了朱棣改立太子的念頭。
什么是好皇孫呢?解縉的意思是,皇上您這個大兒子雖然不是很爭氣,但是他的兒子朱瞻基可是很不錯啊。立儲這種事情眼光要看長遠(yuǎn)一點,不能只看一代,不如先把皇位傳給大兒子過度一下,以后再傳給這個好孫子,對大明江山不是更有利嗎?朱棣一聽有道理,便聽從了解縉的意見。
后來清朝的皇帝擇賢立儲時,都參考了當(dāng)年朱棣的做法。比如康熙傳位給雍正,乾隆傳位給嘉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考慮到其孫輩表現(xiàn)出色的緣故。但是等皇位傳到道光皇帝這一代時,他卻遇上了一個難題。
道光晚年時,前面幾個大兒子已經(jīng)去世,在考慮立太子時,實際上是在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訢直接選擇。不過這兩人都是道光老來得子,在道光皇帝臨終前,奕詝和奕訢也才20歲和18歲,在那時都還沒生下兒子。所以道光沒法用到“好皇孫”這個條件來評判兩人,最后因為奕詝是嫡子,心地也善良,決定把皇位傳給了他。
奕詝20歲當(dāng)上咸豐皇帝,意氣風(fēng)發(fā),想著自己年輕體壯,春秋正盛,有的是時間生孩子,所以一開始沒把養(yǎng)育后代太當(dāng)一回事。但是一年,兩年,三年過去,咸豐的后妃一直沒能給他生下孩子,他這才漸漸緊張了起來。
根據(jù)一些野史筆記的記載,咸豐登基之后因為沉迷聲色,把自己身體搞得很虛弱,要靠每天喝鹿血來強身健體??赡芤彩且驗轶w虛的緣故,咸豐的后妃一直難以受孕。在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的麗妃生下一個孩子,可惜卻是女兒,咸豐雖然欣喜,卻也為沒有生下兒子而大失所望。
直到又過了一年,在咸豐六年(1856年),當(dāng)時的懿嬪,也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終于給咸豐生了個兒子。咸豐大喜過望,立刻晉封懿嬪為懿妃,后來再升為懿貴妃。
對自己第一個兒子的出生,咸豐非常激動,還特意為此寫了一首詩告慰先祖:
“敬感天麻祖考仁,佳音儲秀報麟振。恩深德厚哀常慕,奕啟載祥定名淳。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欣率土萬斯人。升香安佑昭慈佑,沉痛難勝永憶親?!?/p>
等了整整六年,咸豐終于生下兒子。對他個人乃至整個皇族而言,都算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所以咸豐也是“家祭無忘告乃翁”,專門寫下這首詩告慰去世六年的先帝道光的在天之靈——我大清江山終于后繼有人了!
然而,咸豐因為太久沒有兒子,一直只想生下個兒子就好,忘記了對儲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生育,還要注重其教養(yǎng)。而咸豐恰因為載淳是獨子,忽視了對他的教育,加之缺少來自兄弟的競爭,載淳后來形成了非常執(zhí)拗的性格,繼承皇位以后胡作非為,年紀(jì)輕輕就染病去世,導(dǎo)致大清皇嗣斷絕。彼時的咸豐皇帝若泉下有知,恐怕是再也開心不起來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