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歷史上的司馬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是怎樣一步步登上王位的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從司馬懿,司馬師,一直道司馬昭,魏國的權(quán)利交替已經(jīng)差不多了,很多手握大權(quán)的人都是司馬家的人,或者說提拔上來的人,這些人對司馬家族忠心耿耿,只知道有司馬家,不知道曹家,甚至都不把皇帝當回事,當時的情況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只是個擺設,真正的皇帝是司馬昭,權(quán)利都在司馬昭手上。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還是對皇帝有臣子的禮節(jié),但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卻絲毫不顧君臣之別。多次羞辱天子,甚至把廢帝曹芳的小妾送給東吳的降臣,皇族顏面盡喪。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打算推立彭城王曹據(jù)為帝,因郭太后的執(zhí)意要求,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大魏皇帝,曹髦登基之后,司馬師更方便掌權(quán),曹髦生活在司馬師的淫威之下,司馬師后來在平定淮南戰(zhàn)役中,因為受到驚嚇,眼珠蹦出?!芭褋y”平息不久,司馬師在許昌已奄奄一息。
他自料性命難保,就派人從洛陽叫來了司馬昭,對他說:“我估計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將軍印。”話未說完,司馬師一命嗚呼。消息傳到宮中,曹髦大喜。他意識到這是奪權(quán)的好機會,于是一面下詔命司馬昭留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一面著手籌劃宮廷政變。不料,司馬昭識破了曹髦的計策,他率領(lǐng)軍隊回到了洛陽。這樣一來,曹髦的計劃落了空。為避免引起更嚴重的禍亂,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實,封司馬昭為大將軍。從此,司馬昭獨掌大權(quán)。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就這樣司馬昭接替了司馬師,繼續(xù)挾天子以令諸侯。曹髦見自己權(quán)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于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里,命冗從仆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在陵云臺部署甲士,并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jīng)、散騎常侍王業(yè),想讓他們和自己一起前去討伐司馬昭。但是這些人太過于害怕就沒遵命。曹髦隨即拔出劍登輦,率領(lǐng)殿中宿衛(wèi)和奴仆們呼喊著出了宮。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東止車門遇到曹髦的軍隊,曹髦左右之人怒聲呵斥他們,司馬伷的兵士都嚇得逃走了。
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迎面與曹髦戰(zhàn)于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親自用劍拼殺。眾人想要退卻,賈充軍將敗,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說:“事情緊急了,你說怎么辦?”賈充說:“司馬公養(yǎng)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日。今日之事,沒什么可問的!”于是成濟立即抽出長戈上前刺殺曹髦,把他弒殺于車下。 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司馬家是曹魏的權(quán)臣,從司馬懿開始,就已經(jīng)逐步掌控曹魏大權(quán)。司馬昭之時,魏帝就曾言:“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笨墒蔷退泐A感到曹家的江山,有一天會被司馬家替代又如何?司馬家已經(jīng)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生,朝中臣子悉數(shù)拜在司馬家門下,曹魏皇族真正的孤家寡人。王元姬嫁給司馬昭之后,為其生五子一女。分別是:司馬炎、司馬定國、司馬攸、司馬兆、司馬廣德、京兆公主。司馬昭之妻,自幼聰慧,其祖父言興“王”氏者,曾預言鐘會叛變!她曾對司馬昭說:“鐘會見利忘義,不是可以信任的臣子。如果對他寵愛太過,日后定然會作亂,不能委以重任”。
攻打蜀漢之時,鐘會果然反叛,想要占據(jù)蜀地,自己稱王。雖然后來失敗,但王元姬預言正確!司馬昭去世之后,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爵位和官職。司馬炎要比父親利落干脆,同年就廢了魏元帝,自己登基稱帝,而王元姬也順理成章的當上太后。雖然已經(jīng)貴為一國太后,但是王元姬仍然謙和賢良。她主動在宮中織布紡紗,生活節(jié)儉。而在她的帶領(lǐng)下,后宮風氣清正,妃子們?nèi)谇财?。王元姬不僅使得宗族內(nèi)部親善和睦,同時也關(guān)心百姓疾苦。品性德行都受人稱贊,在當時從未有人誹謗過太后。
而因為王元姬的關(guān)系,王氏一族顯赫,就連王元姬的母親辛氏,也被司馬炎追謚為平陽靖君。所以當初王朗所言“興吾家者,必此女也”,最后真的應驗了。司馬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司馬炎,二兒子是司馬攸,由于哥哥司馬師無子,老二過早早過繼給了司馬師。這樣以來,司馬炎自然被立為了世子,換言之,沒人和司馬炎爭皇位,再者說了,當時司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還是曹奐呢。司馬昭只是被封晉王,司馬炎沒理由毒殺父親,司馬炎稱帝是魏國皇帝曹奐禪讓的,換言之,司馬炎只是撿了了個大便宜,摘了父親的桃而已。
司馬炎雖是晉國的開國皇帝,但晉國的基業(yè)基本上都是其父司馬昭,伯父司馬師,祖父司馬懿打拼下來的,尤其是對他的父親司馬昭而言登不登基全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間,大臣都臣服于他,軍隊也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司馬昭去世前,司馬昭已經(jīng)明確立司馬炎為晉王太子,身份已經(jīng)確定,大臣也都偏向司馬炎,大局已定,司馬炎沒有必要冒殺死自己父親的這個風險。萬一失敗,豈不是一無所有?再說自己的父親又沒有苛刻自己,自己已經(jīng)是繼承人了,只要低調(diào),安心等待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所以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這個說法,竊以為是不合理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司馬炎的確有殺人動機,而且據(jù)記載司馬炎與司馬昭的關(guān)系也不太和諧,比如說司馬炎稱帝后,反而有待司馬師,對于司馬昭并無太多特別舉措。最后就是正史的記載也是疑點重重,只說司馬昭中風,但司馬昭生前身體不錯,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因此,說有病一下死了,未免讓人有點難接受。
司馬昭對鄧士載的痛恨肯定不是一天了。以至于討伐蜀國的時候,一位姓劉的名士預言道,討伐蜀國必然獲勝,但是鐘會和鄧艾兩個人都回不來了,聽眾問為什么,這位名士笑而不答。看來司馬昭篡位之心固然路人皆知,猜忌之心也不是什么秘密。討伐蜀國按理說應該是鄧艾是主將,鐘會是副將,畢竟鄧艾久在蜀邊,屢戰(zhàn)屢勝。可是司馬昭卻讓鄧艾率領(lǐng)偏師牽制姜維。
司馬昭殺嵇康是因為嵇康不給司馬昭面子,司馬昭是魏國大將軍,嵇康是個“不尿”領(lǐng)導的狂士,司馬昭覺的嵇康是個人才,屢昭嵇康出仕為官,但嵇康斷然拒絕,狂妄不羈的嵇康因此得罪了司馬昭。后來,發(fā)生了一件事,嵇康卷入了一場官司,司馬昭認為嵇康替朋友做偽證。司馬昭因此大怒。
這時鐘會乘機報復嵇康,因為嵇康之前得罪了鐘會,鐘會趁機落井下石,陷害嵇康,幾件事情的疊加影響,讓司馬昭殺了嵇康。事后,司馬昭有點后悔了,可是已經(jīng)晚了,人死不能復生。
司馬昭在病重時曾憂慮司馬攸之后的命運,于是在臨終前以西漢淮南厲王劉長和曹魏陳思王曹植與他們身為皇帝兄長的事勸司馬炎和司馬攸二人要和平共處,但當司馬炎滅吳后身體健康惡化,而太子及各皇子都軟弱,朝中人人都希望由司馬攸繼位。但當時司馬攸極為厭惡司馬炎寵臣荀勖和馮紞等人阿諛奉承的行為,二人亦恐怕一旦司馬攸真的繼位,自己都會被貶謫,于是借故以正太子名位為由要將齊王調(diào)回封國。司馬攸得了病,結(jié)果太醫(yī)卻說司馬攸沒有得病,因此司馬攸被催促回到封地。結(jié)果導致司馬攸不久病死。司馬攸病死后,也沒人敢勸諫司馬炎,司馬炎縱情聲色,大肆增加諸侯王的權(quán)力。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