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比干到底怎么死的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歷史上,比干確實是被紂王所殺的。但是到底死在哪里呢?比干是死在衛(wèi)輝之地,而不是死在朝歌。怎么死的呢?這個過程小編慢慢說。
紂王時期,到處征戰(zhàn),每打下一座城池,紂王就留下一部分比例來駐守,打下的城池多了,兵力都分散了。最終連駐守皇城朝歌的兵力都寥寥無幾。周武王起兵造反,一路打到朝歌時,紂王大驚,因為沒有兵啊,能不著急嗎?紂王也是一個急脾氣的人,不肯防守等援軍,覺得面子上過意不去。但是又沒有兵怎么辦呢?
紂王就想了個辦法,監(jiān)獄里關(guān)了很多死刑犯,于是紂王把他們放出來,說:“我可以免你們的死刑,但是必須跟我征戰(zhàn),勝利了你們也就獲得生命和自由了。”于是紂王就帶著這群死刑犯和朝歌的殘余兵力,御駕親征!
當時比干知道了,一看這是一群烏合之眾啊,這怎么能打仗?他們肯定早就怨恨紂王,不等打仗,他們就得先把紂王弄死啊。于是比干急忙趕赴衛(wèi)輝,勸解紂王不要硬來,要固守等待援軍。可是這比干也是不懂事,守著士兵就把話說出來了。大家都知道御駕親征打的就是一口氣,這還沒打比干就擾亂軍心,紂王一聽大怒“比干臨陣擾亂軍心,當斬立決!”比干就這樣憋屈的死在了衛(wèi)輝,死后直接葬在了衛(wèi)輝,臨死朝歌都沒去成。
這事,說不上怪誰,比干好心提醒紂王,但也是擾亂了軍心,放在古代這種事情必須殺。事情看起來紂王也沒有什么昏庸的事跡,但是怎么后人都評價紂王是殘暴、昏庸、無能的呢?為什么所有的壞話都用在他身上呢?
誰讓他被滅國了呢,誰讓他戰(zhàn)敗了呢,歷代都是成王敗寇。周武王勝利了,為了安撫天下,為了樹立自己偉大的形象,當然狠狠地去污蔑紂王,有的沒得臟水都潑在了紂王身上。周武王不能向天下說:“我是以下犯上,謀權(quán)篡位”吧,羅列紂王的殘暴,才能彰顯武王的英明,是替天行道,要不怎么讓天下人信服?
所以,歷史上的紂王并非是被妲己蠱惑,挖了比干的心,看看是不是七竅玲瓏心,那只是神話故事。比干只是沒有看清形勢,被所謂的直言進諫害死了,當然也有他糊涂的成分,并非紂王害死的。
真實的歷史中,紂王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他重視擴張領(lǐng)土,曾經(jīng)出兵攻打東夷的很多部落,把中國的疆土范圍擴展到了江淮一帶,一直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可謂成就頗大,影響深遠,只是用兵不利,被周武王有機可趁,成了亡國之君。
小編認為,成王敗寇,歷史長河中,那哪一代新主不是使勁的污蔑亡國之君,這才能體現(xiàn)新皇帝的英明,并且是替天行道。我們要正確認識歷史,正確認識歷史人物,還原歷史本質(zhì)。大家覺得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