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睡眠之神”周公曾與周武王合作打下江山,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號稱“怕天下人因不服而背叛”,就做了臨時主席。直到成王成年,他才退居二線,這番行動被后世奉為圣賢之舉。
許多年后,魯國有個王室成員同樣重演了垂簾聽政的戲碼,卻死得非常難看。他是魯惠公的大兒子息姑,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老實人。他成年后娶了宋國姑娘,結(jié)果新婦還沒進門就被他老爹搶走了—這樣畸形的奪妻之恨,他居然沒有任何反應?;莨R死時,按規(guī)矩應該讓息姑接班,誰知卻立了他和“兒媳”的兒子允。這樣變態(tài)的奪位之恨,息姑竟也忍了。
惠公去世后,允因年紀太小而無法親政,于是魯國貴族共同擁立息姑做臨時主席,效仿周公。息姑答應了,在履職前特意聲明:等弟弟長大,我一定還位給他。
11年后,息姑執(zhí)政已經(jīng)有了相當穩(wěn)固的基礎(chǔ),有些膽大的投機者開始打小算盤。一個叫揮的王室成員赤裸裸地對息姑說:“百姓們都很服您,您應該正式即位。我出頭去把允滅了,然后您封我為相好不好?”對于這番野心,息姑想都不敢想,立刻義正詞嚴地駁斥道:“你居然挑撥我干這種不忠不義的事,難道要妨礙我成為正人君子嗎?”
揮見勢不妙,趕緊退下。事后想起,除了輕蔑,更多的是緊張—萬一消息走漏,允可是個狠人,還不得宰了自己?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向允告密說息姑打算篡位,一個勁兒地攛掇允殺掉息姑。就這樣,一個高尚的、純粹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息姑,得到了如此悲慘的結(jié)局。
周公與息姑同樣做好人,結(jié)局為何如此不同,是因為息姑的運氣不好嗎?不。因為周公不是息姑那樣的“傻白甜”。
武王在位時,周公就已開始準備后路。武王病重期間,他曾設壇禱告,然后把禱告紀封進盒子,囑咐旁人日后到關(guān)鍵時刻才能打開;代替王執(zhí)政期間,有次成王患病,他又搞了一次禱告,同樣把禱告紀封進盒子。還位給成王后,成王果然有意要殺周公,周公趕緊外逃,并暗中安排,讓成王“碰巧”看到盒子中的一條禱告紀。成王打開一看,原來是周公求上天免除成王的病痛,自己甘愿代替受罰。感動之余,成王立刻收回殺招,親自迎接周公回來。周公死后,還是按照他的安排,成王又看到盒子里的另一條禱告紀,是當年武王病重時周公求上天讓自己代替武王死去,于是眼淚汪汪地以國君標準為周公治喪,且善待周公的后人。
周公執(zhí)政期間,搞起政治對手也毫不手軟。管叔、蔡叔對周公執(zhí)政心懷不滿,周公當時沒說什么,后來二人造反的消息很快爆出,周公立刻派人將他們剿滅,并且撰寫《大誥》來向天下人證明—看看,我可是被迫的,代表絕對的正義。但史書對這次“造反”輕描淡寫,其中隱情令人生疑。
周公還很注重輿論宣傳,曾在幾個關(guān)鍵時期發(fā)表評論文章《君奭》《嘉禾》《鴟鸮》等,以此統(tǒng)一全民思想、維護社會穩(wěn)定,充分表達自己沒有圖謀權(quán)力的野心。
所以,周公的圣賢絕非一味善良,而是用實力打底,時刻做到心中有數(shù)、手中有招。而像息姑那種傻乎乎的老實人,一旦陷入政治危機,只能任人宰割。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