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無忌(?—410年5月9日),字無忌,東??ほ翱h(今山東郯城縣)人。東晉末年將領,名將劉牢之外甥。
少有大志,拜徐州從事,拜東海國中尉。元興三年,隨同劉裕帶領北府軍平定桓玄之亂,光復晉室,蕩平諸桓勢力,拜江州刺史,封安成郡公。
義熙六年,率軍討伐盧循之亂,敗于徐道覆,持節(jié)戰(zhàn)死。追贈侍中、司空,本官如故,謚號忠肅。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何無忌少有大志,獲州府命為從事,后轉太學博士,舅舅劉牢之鎮(zhèn)守京口時也常與他參議大事。
隆安四年(400年),司馬元顯封其子司馬彥璋為東海王,任命何無忌為東海國中尉,加號廣武將軍。
元興元年(402年),劉牢之受命作為前鋒都督討伐荊州刺史桓玄,但當桓玄率軍漸漸逼近建康,劉牢之仍沒進攻桓玄,反倒因怕滅桓玄后不能被司馬元顯所容,終決定向桓玄投降。何無忌以及劉裕在當時屢次懇切的諫止劉牢之,但劉牢之都不從,還是向桓玄投降?;感昂髶魯×怂抉R元顯,并將司馬元顯和其黨眾,以及司馬彥璋也處死了。何無忌知道司馬彥璋被處死,就在集市上痛哭,獲當時的人稱許。
劉牢之被桓玄調為會稽內(nèi)史,被劉牢之視為削奪其權力的行為,于是圖謀起兵討伐桓玄。然而,劉牢之將計謀告訴劉裕后,劉裕卻以人情皆附桓玄,拒絕支持劉牢之。當時何無忌亦問劉裕自己去向,劉裕說:“我看劉牢之肯定會失敗,你可隨我返回京口。若桓玄守晉臣之節(jié),我就與你輔助他;否則,我就與你共謀消滅他?!焙螣o忌聽從而與劉裕同返京口,而劉牢之亦因得不到其他幕僚支持而失敗自殺。
興舉義兵
桓玄得勢后自居高位,又讓桓氏子弟擔當內(nèi)外要職,更誅殺一批北府軍舊將,有篡位之心。元興二年(403年),劉裕奉命攻伐叛亂的盧循,在擊敗盧循后,何無忌偷偷去見劉裕,勸說劉裕在山陰縣起兵討伐桓玄,不過劉裕想等待桓玄正式篡位,而在鄰近建康的京口起兵討伐,故此沒有實行何無忌的建議。十二月,桓玄篡位稱帝。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與何無忌返回京口,密謀討伐桓玄,復興晉室,于是與劉毅、王懿、孟昶、檀憑之等人共謀起兵。劉裕等軍于二月乙卯日正式起兵,并于次日成功奪取了京口及廣陵兩個重鎮(zhèn)的控制權。當時何無忌亦推薦了劉穆之給劉裕作為主簿。劉裕及后率軍攻陷建康,桓玄出走江陵,劉裕在建康以武陵王司馬遵承制建立行臺,司馬遵遂以何無忌為輔國將軍、瑯邪內(nèi)史,并授予司馬道子府中精兵,命其與劉道規(guī)在劉毅統(tǒng)領下追擊桓玄。
討平諸桓
桓玄西走江陵,留何澹之等人留守湓口,而何無忌和劉道規(guī)就于四月庚戌日在桑落洲與何澹之軍作戰(zhàn),何無忌縱然知道何澹之不在來攻的船艦之上,不過仍勸劉道規(guī)盡力進攻,意圖強大自軍的士氣并降低敵軍士氣。何無忌等奪取了來攻的船艦后宣稱何澹之已被其所俘,令敵軍軍心驚擾,何無忌于是與劉道規(guī)乘勝進攻,于是大敗何澹之,并接連攻下湓口和尋陽,將在尋陽的晉室宗廟神主以及武康公主和瑯邪王妃褚靈緩送回建康。五月癸酉日,何無忌與劉毅和劉道規(guī)等于崢嶸洲擊敗桓玄親率的軍隊,桓玄在戰(zhàn)后棄江陵西走。江陵當時受荊州別駕王康產(chǎn)的控制,奉晉安帝復位。不過,劉毅等所率的義軍在桓玄死后十日仍未到江陵,桓振等人于是乘虛襲取江陵,何無忌等至巴陵,先后擊敗在馬頭的桓謙和龍泉的桓蔚,及后不聽劉道規(guī)勸止,直取江陵,卻被桓振和馮該合兵擊敗,與劉毅等被逼退還尋陽。十月,劉毅等再率何無忌等西進討伐桓振,先陷夏口以及馮該分兵戍守的魯山城和偃月壘,至十二月再取巴陵。
義熙元年(405年),因南陽太守魯宗之舉兵討伐桓氏,桓振率兵進攻魯宗之,而劉毅等就乘時進陷江陵,何無忌及后護送晉安帝返回建康。三月庚子日,何無忌轉督豫州、揚州之淮南、廬江、安豐、歷陽、堂邑五郡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但何無忌尚未至任就改持節(jié)都督江東五郡軍事、會稽太守。
義熙二年(406年),何無忌遷都督荊、江二州之江夏、義陽、綏安、及豫州之西陽、新蔡、汝南、潁川三州八郡諸軍事、江州刺史。同年,封安成郡開國公,賜食邑三千戶并加督司州之弘農(nóng)及揚州之松滋二郡軍事,加散騎侍郎,進鎮(zhèn)南將軍。
持節(jié)戰(zhàn)死
義熙六年(410年)二月,廣州刺史盧循乘劉裕北伐南燕的機會叛亂,進攻江州。三月,何無忌自尋陽引兵拒盧循。長史鄧潛及參軍殷闡都勸諫何無忌不要輕進,應當據(jù)城而守,積蓄精銳與其對抗,不過何無忌都沒有聽從。三月壬申日,何無忌與盧循部將徐道覆相遇于豫章,徐道覆命令數(shù)百兵以強弩登臨西岸小山射擊何無忌軍。剛巧西風暴急,無忌所乘小艦飄向東岸,徐道覆于是乘風命大艦進逼何無忌之艦,何無忌軍遂奔走潰敗。不過何無忌至此厲聲曰:“取我蘇武節(jié)來!”以示像昔日蘇武持節(jié)不屈節(jié)于匈奴之忠。當符節(jié)送至時,何無忌執(zhí)節(jié)以督戰(zhàn)。但是當時叛軍人數(shù)太多,何無忌雖毫無懼色,但仍持節(jié)戰(zhàn)死。
何無忌之死,令全國震驚。朝野人士更以昔日何無忌與劉裕等共謀討伐桓玄之時皆作計算籌謀,而如今敗死卻因輕率出兵,感到痛惜。朝廷追贈何無忌侍中、司空,本官如故,謚號忠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