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為什么默許魏忠賢打壓東林黨,因為他早看清這群人的真面目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說起明朝天啟皇帝,人們都會想到他重用宦官魏忠賢、不理朝政、打壓東林黨、專心做自己的木匠皇帝,致使明朝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深淵,雖其弟弟崇禎繼位后想力挽狂瀾但也最終無濟于事。但小編認為,關于天啟皇帝愚昧、傻氣、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故事都是有問題的,畢竟《明史》就是他當初打壓的一批東林黨人編撰的,真實的情況我們得理一下思路。
關于東林黨,我想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如今對他們的評價是有褒有貶,這個問題我們有時間再聊。今天要說的只是被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最初還是幫助朱由校當皇帝的中流砥柱,他們是年幼的天啟登基的絕對支持者。朱由校父親明光宗朱常洛死的時候,由于沒有立他喜歡的一名寵妃為皇后,這位叫李選侍的女子竟然命太監(jiān)堵門,不讓朝臣拜見朱常洛的遺體,同時還扣押了太子朱由校。后來東林黨領袖之一的楊漣帶頭沖進皇宮,因為他是朱常洛任命的顧命大臣,因此太監(jiān)們才不敢造次,放大臣們進了宮。
群臣在朱常洛的侍讀太監(jiān)王安的幫助下?lián)尰亓酥斐B?,這才在兩天以后繼位為天啟皇帝。那照道理說朱由校應該信任東林黨才對,而且在幫助李選侍堵門的時候,當時還叫李進忠的魏忠賢可是提棒拿槍沖在最前面的。之后怎么會反過來了呢?
隨著朱由校年齡增長,朱由校漸漸感覺到東林黨對他皇權的威脅。他16歲登基的時候,大明面臨內(nèi)困外交的局面,遼東戰(zhàn)事吃緊、國庫空虛、朝廷內(nèi)黨爭激烈。什么“楚黨”、“齊黨”、“東林黨”一幫文人依舊今天彈劾這個、明天彈劾那個,為了自己的集團利益你爭我奪的,光會耍嘴皮子。
而這“東林黨”人由于人多勢眾,又處于全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地區(qū),逐漸控制的朝政,使得天啟的新政完全實施不了。當時大明朱家國內(nèi)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北方農(nóng)業(yè)歉收,導致流民涌動;而江南方經(jīng)濟發(fā)達,富賈越來越多。天啟皇帝就想改變長期以來“重農(nóng)輕商”的政策,最起碼要加收江南商人的稅。但是這一舉動直接觸動到了“東林黨”的利益,遭到這群人一致抵制。同時,他們反而還要求重點加收北方農(nóng)民的農(nóng)業(yè)稅收,這讓天啟非常頭疼。
在流民、災民不斷出現(xiàn)的情況下,“東林黨”人拒絕向江南征稅這絕對是亡國之舉,天啟最后決定是堅決打擊,且要向下重手整治。然而做這樣的事朱由校自己不方便親自出面,怕壞了自己的名聲。同時自己一個人也確實弄不過這幫“東林黨”人,所以天啟皇帝決定自己在幕后策劃,找個合作者出面為好。
但是,朱由校由于其父朱常洛不受萬歷待見,從小就沒有受過系統(tǒng)文臣培養(yǎng)教育,和這幫文臣幾乎沒有什么關系,什么首輔、尚書沒有一個是可能成為自己親信的人。那怎么辦,重用宦官也就變成了水到渠成的選擇。而其實天啟比他祖輩聰明的地方就是利用了宦官,萬歷“爭國本”輸給了朝臣,朱由校雖然最終是受益者,但是形式逼迫他要整“東林黨”,而且又需要是個狠角色,這就挑中了“合作者”、“潑皮破落戶”魏忠賢。
所以,小編認為天啟就此放開手腳讓魏忠賢去操辦自己默許的事情,這并不是說他不管朝政,可以說天啟自始至終都了解一切情況。他只是懶得出面而已,可以說打壓“東林黨”就是他自己的主意。明末太監(jiān)劉若愚說撰的《酌中志》記載,朱由校經(jīng)常是“一邊經(jīng)管鄙事,一邊傾耳注聽”,并沒有因為專注木匠活而就荒廢了緊要的國事政務。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熟知了,無賴大師魏忠賢秉承朱由校意愿狠狠打壓了“東林黨”,朱由校應該也是信心滿滿的開始自己的施政方針。但又是一個想不到,他自己又莫名其妙死了。從他囑咐其弟崇禎皇帝的遺言來看,他還是希望朱由檢能領悟到他的一番苦心的。但是朱由檢沒聽懂,只有到了最后才徹底領悟,那都是后話了。
所以,朱由校當上皇帝后重用魏忠賢,就是是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為之。從如今反觀當時這段歷史來看,這一舉措也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只是被打壓的“東林黨”人對這兩人可是恨之入骨,魏忠賢被罵為“閹黨”,而天啟皇帝也成了白癡的“木匠皇帝”,他們編撰的《明史·天啟帝本紀》評價朱由校:“在位七年,婦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