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黻悜c之為何在一場洪水后就一蹶不振?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歷史上,陳慶之率領一支孤軍打到洛陽,把北魏攪得天翻地覆。但可惜的是,陳慶之的遠征軍最后被一場洪水所吞沒。而相對于電視劇里英年早逝的梅長蘇,只身逃回梁朝的陳慶之仍活了不少年。在之后,陳慶之卻再也沒能再現(xiàn)這樣的輝煌戰(zhàn)績。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這樣的名將在一次慘敗之后就好像一蹶不振了呢?
西晉永嘉之亂后,大量人口南遷,史稱衣冠南渡。隨著北方的逐漸統(tǒng)一,東晉也被劉宋替換出現(xiàn)了南北朝對峙。南北朝一對峙就對峙了一百多年(420-589),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互相進攻也互有勝負,但誰也沒有取得絕對優(yōu)勢。
期間,南朝統(tǒng)治者也發(fā)動過多次北伐,比如劉宋時期檀道濟北伐,還有宋文帝元嘉北伐,當然更有南梁時期的陳慶之北伐。這些北伐最后都以失敗告終。當然,北朝也曾多次南征,但也被踹了回去。不過,從出擊頻率來看,北朝出兵居多,南北戰(zhàn)線也從黃河轉到淮河。
而關于陳慶之北伐的細節(jié),不少文章都闡述過。這里就不多敘述??傊悜c之北伐可謂是勢如破竹,一度打到洛陽、擁立元顥??梢哉f,陳慶之北伐的時機把握的很準,正好是北魏內(nèi)亂,爾朱榮制造河陰事變之后。當時,洛陽官員百姓對爾朱榮不滿,外加各地民變以及六鎮(zhèn)余部起義,使得強大的北魏已經(jīng)千瘡百孔。而且還有不少北魏宗室選擇投降南梁甚至是帶地投降的。而陳慶之北伐的時候,北魏的主力根本不在洛陽因此,當時南梁如果能把后援跟上,即使不能統(tǒng)一全國,也可以推到黃河以南。
陳慶之最終失敗的原因,基本上公認的是,孤軍深入、孤立無援。但是為何會孤軍沒有支援?傳統(tǒng)觀點是因為元顥猜忌,害怕被撿桃子,所以沒尋求援軍。但是當時形勢那么明顯,你自己說沒事,難到梁朝所有人都不懂?所以,說到底,這不是梁朝想不想支援,而是梁朝有沒有能力去支援的問題。這就要說到當時南朝的國力了。
提到國力,首先要涉及人口,因為古代一個地區(qū)的人口密度是衡量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當時,北魏的戶口數(shù)字,據(jù)魏收《魏書·地形志·總序》來推算,人口在五百萬戶左右,高于西晉太康時期。北齊“被滅時,有戶三百三萬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萬六千八百六十”。北周人口根據(jù)考據(jù)和修正,統(tǒng)一北方前有戶數(shù)一百五十九萬,人口9009604,所以滅北齊后的戶口數(shù),應為4622528戶,29016484口。
要知道,相對北方頻繁的戰(zhàn)亂,南方相對平穩(wěn)許多。那么,為什么南北方人口會差這么多?這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世家大族對國家的影響。魏晉時期,士族把控國家政權,一方面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壟斷社會財富。
這其中就有關于國力的另一項,耕地。根據(jù)學者們對西晉到南朝的土地制度分析發(fā)現(xiàn),當時大量的田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而世家大族不可能自己耕作土地,所以往往有大量破產(chǎn)農(nóng)民托身于世家大族。《梁典·高祖事論》:“梁氏有國,少漢之一大郡。太半之人并為部曲……或事王侯,或依將帥?!彼栽诠俜饺丝诮y(tǒng)計上,原本戰(zhàn)爭較少的南方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在記載上卻少了不少。西漢時,揚州五郡一國總共320萬6213人,交州七郡總共137萬2290人。這人口數(shù)量遠遠多于南陳,而南陳土地可不止西漢時的揚州和交州。
所以從一些學者的推測還有當時的記載來看,南朝大量人口和土地被南遷大族和當?shù)卮笞逅戏帧D切┦孔逵凶约旱那f園和塢堡,還有私人武裝–部曲。雖然南朝后期士族衰落,但是衰落的多是南遷士族,而當?shù)厥孔鍏s開始崛起。這就形成了俗話說的窮廟富和尚。比如宋文帝在北伐時就遇到了財政困難,不得不向大臣以及富戶,甚至向和尚跟尼姑借錢。
簡單一句話,拜世家大族所賜,南朝與北方的國力對比處于明顯的劣勢。
除了國力,再看看軍隊的動員體制。東晉和南朝繼承了東漢末年的世兵制,軍隊依靠軍屯供養(yǎng),但是由于嚴重的土地兼并,導致士兵大量破產(chǎn)。破產(chǎn)士兵除了逃亡,還有的自殘身體,到了南梁時期甚至出現(xiàn)發(fā)招士兵時要鎖人的現(xiàn)象。這必然導致梁朝軍隊戰(zhàn)斗力下降。
除了兵源上的問題,在軍隊體制上南朝也有問題。南朝有中軍(亦稱臺軍)和外軍的區(qū)分。外軍分屬各地都督,都督多兼刺史。那些都督刺史不少是大族出身,本身有部曲,加上可以招兵,這使得一些官員常擁兵自重與中央相抗衡。從史料記載來看,南朝軍隊中世家大族的私兵還占了不少。世家大族在面對北方的入侵上,尚且能一致對外(一旦贏了還能獲得不少戰(zhàn)利品,輸了地盤軍隊都沒了),但是在進行遠征時,他們都怕吃虧。所以自保有余,進攻不足。
此外,由于南朝統(tǒng)治者本身財力有限,難以完全取代那些世兵軍戶,也缺少像北朝那樣完善的動員體系。這都使得南朝政權只能保留一支由少部分職業(yè)募兵,還有世家部曲,以及大量世兵組成的軍隊。比如像陳慶之的部隊雖然只有七千人,看起來不多,但那都是精銳。其實根據(jù)記載來看,南北朝時不少號稱數(shù)萬人的軍隊,其核心作戰(zhàn)部隊也就七八千的規(guī)模。比如,爾朱榮鎮(zhèn)壓六鎮(zhèn)起義時,依靠就靠他的八千騎兵。除了,兵力財力不足以外,南梁本身的腐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顏氏家訓》里對南朝士大夫記載是這樣的: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nèi),無乘馬者?!聊松袝沙笋R,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扶脆骨柔,不堪行步,體贏氣落,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噴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其風俗至此。所以,雖然陳慶之水平很高,但是國力在那擺著呢。這就導致他最終給后世留下一個“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傳奇,而不是收復中原的奇跡。
所以南朝不是不能打,也不缺少名將。像檀道濟,薛安都,還有陳慶之哪個不是一代名將。但是南朝本身的動員能力使得南朝最終無法統(tǒng)一全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