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 元朝第三任皇帝孛兒只斤·海山簡介

          Ai高考 · 古代歷史
          2023-02-06
          更三高考院校庫

          孛兒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即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裕宗真金之孫、順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鐵穆耳之侄。母親是昭獻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海山早年在宮中受過一定程度的儒學教育,1299年受命出鎮(zhèn)漠北,平息海都之亂。1304年被封為懷寧王。1307年元成宗無嗣而崩,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發(fā)動政變,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魯罕及她試圖擁立的安西王阿難答,海山則自漠北率軍南下,取得皇位繼承權(quán),并登基于上都。作為報酬,他冊封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

          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卻實施了許多改革。他標榜“溥從寬大”,大范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fā)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文化上,在崇信藏傳佛教的同時延續(xù)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駕崩于大都,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海山去世后,廟號武宗,謚號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號是曲律汗。

          個人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年)七月十九日,元朝皇孫答剌麻八剌之嫡妻答己產(chǎn)下一子,三年多以后又得一子,元世祖忽必烈請正一道道士張留孫為兩位曾孫取名,哥哥叫海山,弟弟叫壽山(后譯為梵語愛育黎拔力八達),他們分別就是后來的元武宗和元仁宗。

          海山的祖父真金(元裕宗)是元朝的皇太子,但他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去世。他的父親答剌麻八剌很受忽必烈喜愛,有望成為皇位繼承人,但也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早逝了。于是,忽必烈將皇太子寶授予海山的叔叔、真金幼子鐵穆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鐵穆耳即位,是為元成宗。

          海山兄弟幼年由怯薛乞臺普濟(唐兀人)撫養(yǎng),并學習了一些儒家經(jīng)典。元成宗剛繼位的時候,真金之妻闊闊真聘請漢儒李孟進一步教導他們兄弟倆。當時,元朝正與海都、篤哇等西北叛王進行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到大德二年(1298年)冬,元軍統(tǒng)帥寧遠王闊闊出疏于防范,導致戰(zhàn)敗,駙馬闊里吉思被叛軍所俘,成宗遂下詔以海山代替闊闊出統(tǒng)率西北諸軍。海山于大德三年(1299年)抵達前線稱海(今蒙古國科布多一帶),在乞臺普濟的輔佐下加強屯田,訓練軍隊,以備叛軍入侵。大德四年(1300年)八月,海山在闊別列大破海都軍,翌年又親自率軍與海都在蒙古高原上展開幾番惡戰(zhàn),結(jié)果海都敗死。此后戰(zhàn)事告一段落,但海山仍留在漠北鎮(zhèn)撫軍民,并于大德八年(1304年)加封懷寧王,賜金印,食瑞州65000戶。大德十年(1306年)以后,海山又帶兵越過金山,在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流域追剿察八兒等海都余部,進一步鞏固了元朝對漠北的統(tǒng)治。

          繼位為帝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元成宗駕崩于大都玉德殿。他的皇太子德壽早夭,亦無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現(xiàn)空缺。按照蒙古舊制,在皇位空虛時,暫由正宮皇后卜魯罕攝政,由她召集宗親大臣舉行忽里臺大會,另選新君。卜魯罕和左丞相阿忽臺準備擁立成宗的堂弟、信奉伊斯蘭教的安西王阿難答,因為他是忽必烈諸孫中年齡最長者,乃召其入京輔政;而右丞相哈剌哈孫則試圖擁立海山兄弟,于是他在成宗死后立即秘密派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懷州的答己及愛育黎拔力八達迅速入京。這時卜魯罕為防止海山奪位,下密旨切斷通往漠北的驛路。受哈剌哈孫之命北趨報訊的康里脫脫通過其兄阿沙不花疏通通政院,改署手中馳驛文書的日期,使其先于卜魯罕下旨之日,遂得以乘驛馬往海山處。隨后,哈剌哈孫悉收京城百司符印,封府庫,稱病臥于宮外,卜魯罕多次下旨,他都不聽,也不處理政務文書。此舉一方面可以阻遏卜魯罕動員行政中樞的權(quán)力資源發(fā)號施令、籌劃臨朝稱制的計劃,另一方面又防止了皇后集團以左丞相阿忽臺取而代之,控制中書省。哈剌哈孫堅持在中書省守值凡三月,“未嘗一至家休沐”,耐心等待反擊的時機成熟。

          遠在漠北的海山接到成宗死訊后,曾準備立即還朝,后因乞臺普濟以漠南事宜“難以遙度”為勸,遂暫時緩行,以觀局勢。大德十一年(1307年)三月,海山率軍自金山前線東返和林,召集漠北諸王勛戚大會,誅殺與阿難答通謀的合赤溫后王也只里,與會宗親大臣合辭勸進。海山這時已獲悉答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先至大都,決計在和林窺視動向,于是謝絕了諸王的勸進,聲稱要等到宗親大臣到齊、忽里臺大會召開時再即位。

          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到大都后,在李孟、哈剌哈孫的幫助下,發(fā)動宮廷政變,一舉扳倒了卜魯罕、阿難答、阿忽臺等人,至此皇位在海山兄弟間搖擺,諸王闊闊出、牙忽都及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師傅李孟等人都勸愛育黎拔力八達不顧海山,自己登位,答己也認為“天性孝友”的愛育黎拔力八達比海山更容易控制,因此假托陰陽家之言,算出“重光大荒落(海山出生的辛巳年)有災,旃蒙作噩(愛育黎拔力八達出生的乙酉年)長久”的一卦,并派人帶著這一卦給漠北的海山看,暗示他放棄皇位。海山在和林一心等待大都派人迎他就位,想不到等來這樣一套說教,憤然指出:“我捍御邊陲,勤勞十年,又次序居長,神器所歸,灼然何疑?今太后以星命休咎為言,天道茫昧,誰能豫知?設使我即位之后,所設施者上合天心,下副民望,則雖一日之短,亦足垂名萬年,何可以陰陽之言而乖祖宗之托哉?此蓋近日任事之臣,擅權(quán)專殺,恐我他日或治其罪,故為是奸謀動搖大本耳!”然后命康里脫脫疾還京師,表示自己已決意繼承帝位。接著海山本人親率三萬大軍,分三道南下。

          面臨海山強大的軍事威懾,他的母親和弟弟及大都諸臣被迫改變原來的想法,向海山明確表示推戴之意。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抵達上都,會聚宗戚大臣,舉行忽里臺大會,一方面處死卜魯罕和阿難答,另一方面則確認海山的皇位繼承資格。五月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為元武宗。即位后追尊父親答剌麻八剌為順宗昭圣衍孝皇帝,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十二月二十九日下詔改元為“至大”,正式開啟了武宗一朝三年有余的統(tǒng)治。

          鞏固統(tǒng)治

          武宗繼位時,接管的是一個貌似強大安定、實則弊端叢生的帝國。他的前任皇帝元成宗奉行“持盈守成”的政策,使忽必烈時代漢化不徹底及漢法與回回法沖突等遺留問題繼續(xù)惡化,困擾著蒙元王朝的統(tǒng)治者。成宗時的主要問題有對宗戚大臣的濫賜濫封;冗員冗費嚴重、行政效率低下;貪污腐敗問題逐漸凸顯,當然最嚴峻的問題是經(jīng)濟上的鈔法開始崩潰,至元鈔大幅貶值,導致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影響財政收入。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武宗面臨的問題可謂是非常棘手的,因此他不得不調(diào)整“守成”之策,對統(tǒng)治加以調(diào)整。武宗在位時間雖短,卻在各方面進行了不少改革,以鞏固元朝的統(tǒng)治。

          武宗入繼大統(tǒng)后,朝廷中樞用人,差不多都在西北從征的蒙古、色目將領(lǐng)中挑選。崇儒右文的哈剌哈孫最初仍留任中書右丞相,但兩個月以后就被外放為新成立的和林行省左丞相。武宗所信用的大臣,有乞臺普濟(唐兀人)、脫虎脫(畏兀兒人)、三寶奴(西域人)、樂實(高麗人)、保八(色目人或蒙古人)、忙哥帖木兒(拂林人,愛薛之孫)、王羆等。武宗在中書省之外,另設尚書省,用來安置他的親信,并實施改革。武宗在政治上實行“溥從寬大”的方針,大范圍地封官進爵、增加賞賜,同時推行考課,籌備郊祀;經(jīng)濟上,改革鈔法,頒“至大銀鈔”,又發(fā)行銅錢“大元通寶”和“至大通寶”,并許與歷代銅錢混合使用,以信譽較穩(wěn)定的小面額金屬輔幣來平抑日用品零售領(lǐng)域中物價的過份波動。

          此外還擴大海運糧數(shù)量,提高鹽引價格,增加賦稅,等等。這些措施多與忽必烈時期阿合馬、桑哥主持的尚書省的舉措很相似,但在實行方面比那時來得溫和。武宗在位時還大興土木,即位一個月后就下令在上都和大都之間的旺兀察都(今河北張北)興建元中都。同時還在大都、上都和五臺山等地修筑佛寺。

          武宗的改革舉措尤其是濫封濫賞和理財政策很大程度上與儒家相悖,因此招來漢人儒臣的批評。代表性的是監(jiān)察御史張養(yǎng)浩在至大三年曾上《時政書》列舉十項弊政:一曰賞賜太侈、二曰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輕、四曰臺綱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號令太浮、七曰幸門太多、八曰風俗太靡、九曰異端太橫、十曰取相之術(shù)太寬。后來的許有壬則總結(jié)武宗的失政有四個方面:名爵掃地、賜予空帑、太官恃不鉤檢、宿衛(wèi)依憑城社。而武宗在改革沒有收到成效之時便撒手人寰,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則全盤推翻了武宗的改革措施,并處死了三寶奴等武宗信任的大臣,所以武宗的短暫統(tǒng)治時期雖改革紛紜,卻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的插曲而已。

          英年而逝

          當初武宗海山能繼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他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發(fā)動的打倒成宗皇后卜魯罕和安西王阿難答的政變,所以作為報酬,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武宗登基后第九天就被立為皇太子,并約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武宗朝,愛育黎拔力八達以皇太子身份守中書令,掌管中書省事,盡管武宗設尚書省以分中書省之權(quán),但愛育黎拔力八達仍積極參政。同時,皇太后答己亦頗有干政野心。于是在武宗朝,皇帝圣旨、皇太后懿旨和皇太子令旨并行不悖,皇太后有鐵木迭兒等蒙古貴族的支持,皇太子有漢人儒臣李孟等的支持,三宮之間關(guān)系微妙,為后來的矛盾埋下伏筆。武宗時的主要矛盾則是武宗和皇太子的矛盾,到了至大三年(1310年)已浮出水面,尚書省左丞相三寶奴和宦官李邦寧公然勸武宗改易太子,立武宗自己的兒子和世為儲君。尚書省右丞相康里脫脫力持不可,武宗最后也未聽從,終究沒有毀約。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海山駕崩于大都玉德殿,享年三十一歲?;侍訍塾璋瘟Π诉_繼位,是為仁宗,為兄長海山上廟號為武宗,謚號為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號為曲律(意為俊杰)汗。仁宗沒有守住與兄長的約定,而是逼走了侄兒和世,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十多年后,海山兩子和世、圖帖睦爾奪回皇位,以后的黃金家族汗位遂落在海山一系手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2023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古代歷史

          更三高考中國古代歷史頻道,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故事、中國古代歷史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