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曹操是摸金校尉的“一哥”,那么一代女皇武則天便可稱得上摸金屆的“一姐”。與曹操一樣,武則天也愛掘墳。不過曹操只是求財,而武則天是既泄憤,又劫財。
徐茂公,也就是正史中的徐世績。他原本是義軍首領(lǐng),其后加入了瓦崗軍。李密失敗后,徐世績投降唐朝,被賜予李姓,為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李世勣處于避諱的考慮,又改名為李勣。
和評書里一樣,李勣是個足智多謀的智將,一生唯謹慎,從不弄險,所以作戰(zhàn)很少失敗。在為官方面,李勣也同樣謹慎,絕不會為了富貴而冒險。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曾想獲得他的支持,但李勣卻裝聾作啞,拒不參加。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對李勣又防又用,時常用小恩小惠拉攏他。比如李勣病了,李世民親自剪胡子給他做藥引。而李勣也很識相,在內(nèi)外戰(zhàn)爭中赤膊上陣,為李世民打頭陣,立下不少功勛。
然而李世民去世前,這對“塑料”君臣的關(guān)系便有了破裂的趨勢。首先,李世民無緣無故將李勣貶出京師,讓他做疊州刺史。其后,他又對太子李治說:“你無恩于李勣,他必不服你。如今他被貶出京師,若李勣有怨言,則定斬不饒;若他沒有怨言,你便應(yīng)將他官復(fù)原職,那樣李勣就服你了。”
當然,老謀深算的李勣非常識相,接到詔令后二話不說,便去往疊州赴任。對此,李治非常滿意,在父親去世后不久便招他回京,并委以重任。
在為官方面,李勣沒有什么原則。他出身布衣,好不容易有了三公之位。而他的同僚如張亮、侯君集、薛萬徹等人都因事被斬,因此他決定沒有原則的迎合君王之意。
永徽六年( 655), 高宗欲以武則天取代王皇后,并以此事詢問老臣們的意見。對此,作為武則天政敵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自然極力反對。而李勣呢?他卻借口“生病”,不發(fā)表意見。第二天,李勣的病又奇跡般的好了,他偷偷溜進宮,對李治說:“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
也就是說,皇后的廢立都由皇帝自己做主,大臣干嘛摻和家務(wù)事?聽了李勣的話,李治如吃一顆定心丸。有了李勣支持,還怕什么長孫無忌?就這樣,武則天如愿以償?shù)爻蔀榱嘶屎?。之后,長孫無忌等老臣紛紛倒臺,而李勣卻安然無恙。
李勣深知,只要有自己坐鎮(zhèn),家族必然安然無恙。但自己百年之后,就很難說了。大謀士房玄齡曾經(jīng)深受李世民信賴,但由于兒子房遺愛不肖,最終人亡家破;而杜如晦的家族,早在貞觀年間就因不肖子孫而敗落。
為了防微杜漸,李勣決定正家風,防止滅家之禍。在他眼中,最值得擔心之人便是自己的愛孫——李敬業(yè)。李敬業(yè)繼承了李勣的智謀,而膽量更是過之。他曾以奇謀鎮(zhèn)壓蠻族叛亂,李勣甚至稱贊道:“連我都做不到”。然而李敬業(yè)的不謹慎卻讓李勣憂慮不已,他說:“此兒可興我家,然破我家者必此兒?!?/p>
李勣去世前,仍憂慮于子孫的安全。他命令自己的弟弟,在自己死后入駐自己的英國公府,若子孫有不軌之行,便可立即打死。其后,李勣又對自己的后事進行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安排:
“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此外一物不用?!?/p>
唐初風俗,當時的達官顯貴都喜歡厚葬。但李勣卻力主薄葬,陪葬唯朝服、石馬和十個木人而已。此外,立即發(fā)狠道:“若不按我的話作,如同戮我尸體”。
李勣死后不久,他的擔心果然應(yīng)驗。武則天連續(xù)廢黜皇帝,爭權(quán)奪位之形昭然若揭。李敬業(yè)一向認為富貴險中求,于是打出扶植李氏的旗號,悍然造反。不過最終,李敬業(yè)被黑齒常之擊敗,兵敗身死。
在李敬業(yè)的牽連下,李勣的子孫都遭了殃,而心胸狹窄的武后更是決定掘了李勣的墳,絲毫不顧念舊情。打開墳?zāi)购?,李勣尸體保存十分完好,而陪葬唯有朝服和十個木人,十分寒酸。朝服說明了李勣的忠誠——因為他要穿此衣服去見先帝;木人說明了李勣的低調(diào),而謹慎而不僭越,根本不是亂臣賊子。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或許,足智多謀的李勣已經(jīng)料到自己墳?zāi)箍赡鼙淮蜷_,而他臨死前的遺囑,證明了自己忠誠和清廉,也反襯了掘墓者的卑劣。對此,武則天自然大怒,大罵李勣老奸巨猾。她命手下燒毀了李勣的尸體,挫骨揚灰,同時還收回了他的“李姓”,重新變成了徐世績。
不過神龍革命后,李氏復(fù)位,徐世績又重新成了李勣,而他的子孫也重新被起用。不過他的子孫再也不能姓李了,而是以徐姓示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