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帶你見識真正的藺相如!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藺相如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藺相如的氣節(jié)和大義凜然的氣度令許多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所折服。藺相如能從一個一點名氣都沒有的普通人,一下就升到了上卿的位置,靠的不僅僅只是運氣,更多的是藺相如的勇氣。
藺相如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首先他是一個知道進退的人,之前有個大臣向趙王推薦藺相如時,就是拿自己的經(jīng)歷做的例子。他說自己曾經(jīng)和燕王見面時,燕王握著我的手告訴我說愿意和我結(jié)交友情,所以我就準(zhǔn)備去為燕國效力。但是藺相如卻阻攔我說,如今燕王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害怕趙國,如果你要前去的話,他肯定會因為害怕趙國而不敢任用你的,會讓你重新回到趙國。這樣趙國也不會重用你的,那么你就處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了。藺相如很清楚當(dāng)前的局勢,才避免了這位大臣走入這樣一個困境。所以通過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能看清時事,知道進退的人。
其次他是一個很有膽識,很有計謀的人。我們就從他自愿請求前往秦國護送和氏璧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對趙王說我自己愿意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如果和氏璧留在了秦國我就不會回來,我一定會完整的將和氏璧給帶回來。在秦國他面對秦王時毫不畏懼,根據(jù)當(dāng)時的形勢,一步一步的給秦王分析利弊,最后能夠成功的帶著和氏璧全身而退??梢钥闯鏊且粋€有膽識,又能夠根據(jù)時勢而隨機應(yīng)變的一個人。
第三個就是他的性格是一個比較剛烈的人,在澠池會議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這個個性。秦王為了侮辱趙王而讓趙王起來為大家鼓瑟,但是藺相如絲毫沒有懼怕秦王的權(quán)勢,步步緊逼,請求秦王為大伙跳舞,還做出了拿秦王的性命威脅他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為了自己國家的面子視死如歸。敢威脅強大的秦國讓我們看到他的性子剛烈以及他的英勇無畏。
完璧歸趙
秦國打算用15座城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君臣擔(dān)心如果換了,秦國不給城;不換的話,秦國可能會發(fā)兵攻趙。進退兩難之際,藺相如挺身而出,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交涉。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不提15座城的事,于是就以“破壁”威脅秦王,秦王趕緊“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藺相如不相信秦王會交換城池,于是讓人帶著和氏璧回趙國了。
將相和
將相和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將指的是廉頗,相指的就是藺相如。藺相如當(dāng)上上卿后,廉頗很不服,藺相如你不過是個耍嘴皮子的,占了秦國一點口頭便宜就爬我頭頂上去了?那我這些年出生入死打仗立下的功勞都算啥啊,再加上廉頗本就是個高傲的性子,自然看藺相如不順眼,四處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是個很聰明的人,碰上廉頗這樣的人有他自己的應(yīng)對方法,我惹不起,我躲著行吧。當(dāng)然他可不想一直躲著,窩囊不說,自己的一身才華也無法施展啊。
所以呢,他安排手下導(dǎo)演了一出戲。這天他的一個跟班當(dāng)眾跟他說;“我們拋家舍業(yè)的跟隨大人,是仰慕大人高義。可如今大人被廉將軍幾句惡言就嚇成這樣,是我們跟錯人了,請讓我們走吧?!碧A相如趕緊說:“別啊,大伙別走。你們說說秦王和廉將軍誰厲害?”一種跟班附和:“當(dāng)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接著說:“秦王那樣的人我都不怕,我還會怕廉將軍。不是我怕廉頗,現(xiàn)在秦國不敢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們倆在。如果我們倆都斗起來,怕是會兩敗俱傷,到時候就便宜秦國了。所以啊國家利益為先,私人過節(jié)就算了?!?/p>
這些話自然的沒幾天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雖傲,卻是個忠君愛國的人,聽了這話,感慨還是藺相如境界高啊,佩服藺相如胸襟,所以上門負荊請罪去了,兩人從此成了刎頸之交。從藺相如處理和廉頗關(guān)系的手段上,可以看出他是很有大局觀的人,將國家利益放的很高。所以他也斷不會圖一時爽快,而置國家于危險。
澠池之會
要知道這次是會面是秦王發(fā)起的。秦趙兩國打了三年仗,趙國吃了虧,秦國得到了利益也有限,秦趙兩國都不想打了,這是前提。所以,秦王上來就要求趙王鼓瑟,這可是赤裸裸的羞辱了。但秦王要的就是趙王的態(tài)度,這種刺激本身就是一種試探。趙王鼓瑟了就是說明,趙國不想打仗了。同樣藺相如要秦王擊缶,不僅僅是替趙王出氣,漲面子,同樣是在試探秦國的底線。
從之后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按《史記·秦本紀(jì)》所載,秦國在澠池之會后兩三年是在討伐楚國,秦王自然不愿意在這個時候和趙國談崩,導(dǎo)致兩面作戰(zhàn),此時秦趙兩國陳兵邊境,國內(nèi)有太子坐鎮(zhèn),誰殺了誰都沒有實際好處,結(jié)果“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所以兩國不過是打打口水仗,然而也正是通過口水仗,兩國都了解了對方的態(tài)度,會盟也就和平結(jié)束了。
雖然秦趙都是奔著講和來的,但也不是沒有危險,否則廉頗就不會對趙王說,如果趙王三十天不回來,他們就會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了。所以澠池之會,我們不得不佩服藺相如,還有趙王的勇氣,當(dāng)然更重要的還有藺相如的機智。有人說藺相如逞嘴上英雄,讓趙國沾沾自喜,導(dǎo)致趙國不思進取,阿飛不以為然,趙國本不弱,這是列國公認的,趙國受挫于秦,士氣低迷,如此對趙國不利,趙國此時需要的是重塑自信,所以藺相如要挾秦王還有第三個原因,激勵趙人的自信。
這樣才能解釋有大局觀的藺相如為何會刻意去得罪秦王。第二次面對秦王,藺相如同樣是賭上了自己的性命。兩次舍命為國,趙王認為藺相如功大,封為上卿。
藺相如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似乎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然而歷史可能再次和我們開了個玩笑。《史記·趙世家》記載“二十八年,藺相如伐齊,至平邑?!比思姨A相如是領(lǐng)過兵打過仗的,至少不是弱書生。有人或許會說,諸葛亮坐著個輪椅還能領(lǐng)兵呢!這倒是沒法反駁,不過關(guān)于藺相如的事跡不止于此。藺相如原本是宦者令繆賢的舍人,繆賢評價藺相如“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有智謀好理解,藺相如的事跡,樁樁件件都體現(xiàn)了他的智謀??墒怯率吭趺唇?
繆賢講了他自己過去的一件事情:繆賢曾經(jīng)獲罪準(zhǔn)備逃往燕國,為何去燕國?原來有一次繆賢陪趙王和燕王會面,燕王私下里拉著繆賢的手說,希望和你做個朋友。故而繆賢想要去燕國。這時藺相如阻止了他,并解釋因為趙強燕弱,大人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愿和大人交朋友。而如今大人獲罪逃往燕國,燕王肯定不敢收留,甚至?xí)涯惬I給趙王。大人不如誠心向大王請罪,還有可能獲得原諒。
就這么一件事,能體現(xiàn)藺相如的有智謀,可是跟其人勇士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們不得不展開想象,此處勇士不僅僅指膽量,《史記》中被稱為勇士的不多,除了藺相如,另外名氣大的還有專諸和秦舞陽,這兩個人都是以刺客身份聞名的。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jié),或許我們都沒注意,澠池之會,藺相如要秦王擊缶時寫道:“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币粋€文弱書生,斷不能有如此威懾力!
藺相如事跡主要記載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之中,可此篇中還記載了另外三個人:趙奢、趙括、李牧,皆為武將!所以藺相如極有可能也是一位武藝不凡的將才,至少不會是一個文弱書生!繆賢很精準(zhǔn)地描述了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謀”,藺相如當(dāng)是一個智勇兼?zhèn)?,文武全才的?
對于藺相如之死,民間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藺相如因為澠池之會而獲罪致死。澠池之會,藺相如憑借他的外交能力和三寸不爛之舌,讓趙王免于被秦王貶低。后來秦國向趙國出兵,趙國把太子獻出作為人質(zhì)。不料,太子死在了秦國,所以,藺相如獲罪處死。
第二種,藺相如因為廉頗而死。當(dāng)年,廉頗嫉妒藺相如,沒想到藺相如卻為了國家,對廉頗十分寬大。廉頗知道后就像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以后,兩個人就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后來,廉頗抵抗秦國,死在了戰(zhàn)場上,藺相如聽聞后,傷心地一口老血吐了出來,然后便不久于人世了。
第三種,藺相如因為驪山之行獲罪致死。藺相如因為他的才能,倍受趙王的賞識。于是,趙王就把太子交給藺相如調(diào)教。藺相如帶著太子開始了驪山之行,沒想到太子病死在驪山之上。趙王很是生氣,就把藺相如處死了,甚至還株連了他的九族。
當(dāng)然,具體藺相如是如何去世的,史料上面并沒有記載。所以,真正的原因暫時還不得而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