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網友稱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飛的《滿江紅》給刪了,并用秋瑾的《滿江紅》代替。對此,1月28日,知名教育作家、全國百強名校語文教師吳小軼表示,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從未選編過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或許有少數(shù)地方版本教材選用,但使用范圍和時間都有限)。
《滿江紅》是一個詞牌名。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因為比起傳統(tǒng)格律詩,它在形式上要更自由,所以又叫作“長短句”,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是有著密切關系的?!稘M江紅》作為一個詞牌誰都能用。比如秋瑾也寫過一首《滿江紅》。
一般而言,詞牌的產生大約有以下幾種情況:借用原來的樂府詩題,唐代教坊樂曲的名稱,取自某些歷史故事,或者詞人原創(chuàng)自制。滿江紅,這個調名來源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源自于中秋冬時節(jié)就變紅的水草,也有人說它源自白居易《憶江南》詞“日出江花紅勝火”之意等等。這個詞牌是柳永首創(chuàng),它基音較高,有激越之感。
對于網友所說“《滿江紅·怒發(fā)沖冠》一詞被移除課本”這一說,經吳小軼初步核實,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只在1960年短暫地進入過當時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編寫的《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四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只在很小的范圍內使用了一年就停用了。
除此之外,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從未選編過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一詞(或許有少數(shù)地方版本教材選用,但使用范圍和時間都有限)。吳小軼表示,“初中統(tǒng)編教材用秋瑾的《滿江紅》代替了岳飛的《滿江紅》”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此外一位語文老師也表示,不僅現(xiàn)在的人教社初中語文教材里沒有岳飛的《滿江紅》,他甚至查了該出版社此前較多版本的教材,沒有發(fā)現(xiàn)人教社語文課本里收錄岳飛的《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是出自于宋代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此詞上闕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xù)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下闕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tǒng)一的殷切愿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
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xiàn)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