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出生于當時十分顯赫的家族瑯琊王氏,東晉初年的丞相,歷仕過三代皇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王導一度權傾朝野,宅心仁厚,性情溫和,為人頗有遠識,極具政治才干。此外王導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頗具知名度的書法家。
圖片來源于網絡
王導一生在政界建立諸多功績,最初幫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為他出謀劃策,全心全意輔佐他,在元帝登基后,又助他多次平定謀反,維護帝室,穩(wěn)固政權,嚴明君臣關系。
王導性情寬厚仁德,施行德政,講求歷法,能夠隱忍,心懷惻隱,能夠做到君臣關心和睦,社會風氣良好,使百姓愛戴他,能夠籠絡人心,招募人才名士,為己所用。此外,王導任丞相期間,十分注重教育,興建學校,選拔老師,復興德理朝綱,改良社會的教化、風氣。王導晚年不理朝政,保持糊涂,以此來穩(wěn)定各勢力之爭的矛盾。
王導的書法造詣極高,十分熱愛書法,在當時的書壇上有很高的地位,時常教導王氏族人要懷著尊敬之心研習書法,家中出了很多書法家,被稱為書圣的侄子王羲之,能有如此成就必然與他的指點有關系。
王導留有著作十一卷,收錄在全晉文中,對后世十分具有意義。
王導心系朝廷興亡,他的寬政正好符合當時東晉的社會背景,致力于調劑各方矛盾,以謀求社會的安定,政權的穩(wěn)固,他的所作所為對當時的東晉朝廷而言是貢獻極大的。
王導書法
王導,東晉初年的丞相,歷仕過三代皇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王導一度權傾朝野,宅心仁厚,性情溫和,為人頗有遠識,極具政治才干。此外,王導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書法界也頗具知名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
王導十分擅長書法,其中最突出的要數(shù)行草,他偏愛鐘繇的字,常常拿出來效仿、練習。據(jù)悉西晉末年,社會處于極度混亂的時期,王氏舉家南遷,他將一張寫有“貼在人在,貼亡人亡”誓言的法帖隨身攜帶,書法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當時王導也沒有忘記將鐘繇的字帖藏在身上,時不時掏出來看看、寫寫,可見他對鐘繇書法的鐘愛。此外,王導不但學習、吸收前人的書法,還能自成體系,獨具個人風格,在當時的書壇上有很高的名望。
王導在書法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他一得空就愛擺弄筆頭,一寫字就停不下來了。后人對王導草書的評價是,飽含風骨卻又典雅高韻,不僅有武將的魄勇,也不失戲魚般的靈動。
王導常教誨王氏族人要尊重書法,時常習之,且王導作為王羲之的叔父,王羲之能有后來的成就,也與他的指點脫不了干系。
王導流傳至今的書法佳作有《省事貼》、《改朔帖》,其中《改朔帖》成為如今草書發(fā)展中的典范之一。
王導與書法的淵源深厚,是行草中的“能書”,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添光增色,從而遺芳后世。
王導王羲之
王導,東晉初年的丞相,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是書法界名列前茅的人物,頗具名望。王家與書法的淵源極深,他的侄子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書圣”王羲之。
圖片來源于網絡
王導十分重視書法的重要性,常常教誨王氏族人要尊重書法,時常習之,且王導作為王羲之的叔父,想必王羲之能有后來如此卓越的書法成就,也與他的指點脫不了干系。除此之外,叔侄之間還流傳著有趣的典故,據(jù)說王羲之能夠抱得美人歸,正是多虧了他的叔父。
在《晉書王羲之傳》有關于他東床快婿的記載,當時王導作為東晉丞相,與太尉稀鑒是關系密切的友人。稀鑒膝下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千金,視為掌上明珠,到了該出嫁的年紀,便有意為她尋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稀鑒聽說王導家中有多個兒子和侄子,個個一表人才,遂與他提出聯(lián)姻。王道與之交情頗深,不假思索便答應了,回家告訴兒侄們,令其多做準備,待日后女方前來選婿。
次日,稀鑒便前來觀望挑選,只見王家眾青年才俊個個精心準備,衣飾華麗,稀鑒見他們都過于緊張,反而覺得有點虛偽不夠真誠,因此沒有特別滿意。此時他看到外庭中有一位公子,不修邊幅,隨意的半躺著吃東西,顯得對選婿一事無動于衷的樣子,稀鑒便一眼相中了他。
這個人就是當時已在書法界初具建樹的王羲之,他就是這樣憑借真實自然不裝模作樣的性格贏取了稀鑒之女,龍床快婿說的就是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