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萬,生卒年不詳,姬姓,畢氏,名萬,畢公高之后,春秋時期晉國大臣。公元前661年,畢萬因隨晉獻公消滅耿、霍、魏三國有功,晉獻公于是將魏地賜封給畢萬,并任命他為大夫。畢萬死后,畢萬子孫以其封地為氏,稱魏氏,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魏國先祖。
畢萬的先祖名叫畢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周武王姬發(fā)的異母弟。周武王滅亡商朝后,建立周朝政權,將畢公高封于畢國(在今陜西咸陽,一說在今陜西西安),其后裔以畢為氏。畢國滅亡后,畢國公族子弟淪為平民,有的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夷狄。而畢萬則流落到晉國,并在晉國任職,侍奉晉獻公。
晉獻公在位時期,晉國國勢日益強盛。晉獻公十六年(魯閔公元年,公元前661年)冬天,晉獻公擴大軍隊編制,將原來的一軍設置為上、下兩軍,自己率領上軍,太子申生率領下軍,隨即發(fā)動一次開疆拓土的戰(zhàn)爭。晉獻公以趙夙駕御戰(zhàn)車,畢萬作為車右。此次出兵戰(zhàn)果豐碩,晉軍一舉消滅耿國(在今山西省河津市東南)、霍國(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南)和魏國(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北)三個小諸侯國。晉軍凱旋而回后,晉獻公為了獎勵英勇作戰(zhàn)的趙夙和畢萬,將耿地賜給趙夙,將魏地賜給畢萬,并讓他們二人擔任大夫。
晉獻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諸子爭奪君位,使晉國發(fā)生內亂。而畢萬的子孫更加眾多,他們以畢萬的封地為氏,稱魏氏。
公元前661年,畢萬隨晉獻公消滅耿、霍、魏三國。晉獻公獎勵畢萬作戰(zhàn)英勇,便將魏地賜給他,并任命他為大夫。畢萬死后,畢萬的子孫便以其封地為氏,稱魏氏,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魏國的先祖。
當初,畢萬考慮歸附晉國,于是占卜在晉國做官的吉兇,得到《屯》卦變成《比》卦。辛廖預測說:"吉利?!锻汀穲怨蹋侗取愤M入,還有比這更大的吉利嗎?所以他必定蕃衍昌盛?!墩稹坟宰兂赏粒嚫S著馬,兩腳踏在這里,哥哥撫育他,母親保護他,群眾歸附他,這六條不變,集合而能堅固,安定而有威武,這是公侯的封象。公侯的子孫,必定能回復到他開始的地位。"
畢萬受封魏地時,晉國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預言說:"畢萬的后代必會昌盛。萬,是滿數(shù);魏,是巍巍高大的名稱。開始賞賜就是這樣,上天已經(jīng)啟示預兆。天子統(tǒng)治兆民,所以稱為'兆民',諸侯統(tǒng)治萬民,所以稱為'萬民'?,F(xiàn)在名稱的高大跟著滿數(shù),他就必然會得到民眾。"后來,畢萬的后代果然昌盛,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魏國始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