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倍抛用酪簧鷳阎爸戮龍蛩瓷希偈癸L俗淳”的政治理想奔波于各個豪門之間,朝扣暮隨的屈辱與辛酸,最終換來的卻是一場空。因此,當這位杰出的詩人面對武侯祠中肅穆莊嚴的諸葛亮的塑像時,遙想起同時文人的諸葛亮在歷史上留下的赫赫功名時,心中感慨萬千,不能自己,遂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網(wǎng)絡配圖
諸葛亮是歷代文人墨客夢想中的最高典范,面對他天下又有幾人不感到敬仰乃至無地自容的呢。公元227年,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伐魏的前夕,向后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章,這就是千載無能伯仲間的《出師表》,在這道奏章中,諸葛亮回憶了年輕時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薄跋鹊廴櫝加诓輳]之中,”因為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對他求賢若渴,因此,諸葛亮被感動了。他改變了原來的人生規(guī)劃,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劉備千年來以其識才大度頗為后世所稱頌,許多讀書人讀到白帝城托孤的時候更為劉備的不凡氣度所震撼,誠則大謬也哉!“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立為成都之主?!笔菚r,孔明泣拜于地曰安敢不接股肱之力,盡忠賢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言訖,口頭流血。此一計可謂將諸葛亮便真正賣身于劉氏集團,以其智,輔其(劉禪,乳名阿斗)愚,以其才,輔其拙。相信劉備在黃泉路上也可以不必為他扶不起的阿斗擔心了。后世之人毫不吝惜口水,置個人形象于不顧破口大罵曹操,無非是其對三國的了解多源自《三國演義》,在此書中,極力吹捧了作秀嫌疑犯劉備,把一代梟雄曹操猜到了腳下,以至后世的戲臺上曹操都是以一張白臉的奸臣形象出場。阿瞞嗚呼!
網(wǎng)絡配圖
蜀雖最終在阿斗手中為魏所滅,但蜀的滅亡并不完全亡在阿斗一人手中,很大責任應該歸咎在他爹和他亞父身上。
關(guān)公麥城敗亡,劉備意氣用事,不聽諸葛亮極力勸告,集合全國力量,連營七百里伐東吳。這個賭徒最后失敗,把本錢折掉了大半。諸葛亮也曉得終難成大事,之所以仍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實則是為了在情分上報答劉備而已。三國時天下蜀之最疲弊也,諸葛亮不顧本國經(jīng)濟實力仍然出兵伐魏,只能造成蜀國更加疲弊,加速了蜀國的滅亡!但諸葛亮有他的理由,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
網(wǎng)絡配圖
回頭看諸葛亮當初,可以說是進了一家業(yè)績相當差勁,而且缺乏發(fā)展后勁兒的公司,因為曹老板和孫老板沒有虛偽的作秀,沒有親自跑到諸葛亮的茅廬兒中,而放棄這兩家上市公司,選擇了為還未扎穩(wěn)腳且在風雨飄搖中的劉氏集團打工。諸葛亮雖一生南征北戰(zhàn),事必親躬,最終也只落得五丈原一夕秋風與世長辭。倘若當初諸葛亮不為愚忠所囿,擇賢主而盡其能,甚或自立為成都之主,三分天下究竟歸誰人之手,亦未可知也!但是歷史不容我們假設與猜想。
當諸葛亮先生的情分報答已盡的時候,劉氏集團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朝不保夕,茍延殘喘,只有等待土崩瓦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