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為何被史料列入昏君的行列?唐德宗在位時犯下過哪些錯?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公元779年,對于唐王朝來說,注定是一個極其不平常的年份。因為,這一年里曾平定了“安史之亂”的唐代宗李豫離開了人世。而也就是在這一年,唐德宗李適繼位。正是這個皇位交替歷史瞬間,對于此后中晚唐的歷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唐德宗所接手的唐王朝,顯然是一個爛攤子。在“安史之亂”過程中,唐朝為了能夠應對安史叛軍,便在內(nèi)地廣建節(jié)度使。并且,在唐代宗時期因為邊患問題的加劇,李豫更是對安史叛軍占據(jù)的“河朔三鎮(zhèn)”采取了招降的辦法。這所有的一切,對于剛剛繼位的唐德宗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困局,歷史上的唐德宗在繼位之初可以說儼然一代中興之主的模樣。在其繼位之后,先是罷免了四方朝貢,使得朝堂儼然一幅新朝氣象。并且,對內(nèi)唐德宗更是選擇親信朝臣,從而疏遠宦官。同時,對此后王朝賦稅制度纏身深遠影響的“兩稅法”,在德宗一朝也得到了實施。
但是史書對于唐德宗的評價,更傾向于將其歸類于昏君的行列。其中《新唐書》的描述,更為露骨一些,評價其“猜忌刻薄,強明自任,恥見屈于正論”。當然,這只是對唐德宗評價的一部分而已,史料大體都更傾向于將這位君主列入昏君的行列。那么,歷史上在位27年,本可成為中興之主的唐德宗,為何成為了昏君?
首先,唐德宗的人生履歷同唐玄宗有很大的相似點,這個相似點便是前明后暗。正如剛才提到的一樣,唐德宗繼位的初期,可以說是一派新朝氣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唐德宗卻沒能將自身的美好形象一直維持下去。以至于,在其執(zhí)政的中后期,犯下了諸多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對于唐王朝此后的歷史來說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唐德宗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同“奉天之難”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我們都知道,繼位之初唐德宗便致力于打擊藩鎮(zhèn)勢力。但是,結(jié)果卻事以愿違,面對藩鎮(zhèn)勢力的激烈反彈,無奈之下的唐德宗只得離開長安出逃奉天,這便是中晚唐歷史上的“奉天之難”。而也就是在這次變亂過后,唐德宗則完全失去了往日匡扶李唐江山的雄心。并且,諸多錯誤的政令在這段時期也魚貫而出,以至于這一切最終夯實了唐德宗的昏君的頭銜。
先從削藩的角度上來看,唐德宗執(zhí)政后期的國策同其前期國策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同于繼位之初的強力削藩政策,在“奉天之難”后,唐德宗對于藩鎮(zhèn)則采取了姑息的策略。這樣的情況下,使得本已經(jīng)受到一定打擊的各地藩鎮(zhèn)勢力死灰復燃。這是因為,唐王朝國策的轉(zhuǎn)變,使得此前削藩的成果近乎被付之一炬。尤其是“河朔三鎮(zhèn)”,在德宗之后,完全成為了鐵板一塊。
如果說削藩政策的改變,完全是迫于無奈的話。那么,接下來的這些舉動則完全是唐德宗自身的問題。在“奉天之難”過后,唐德宗一改此前勵精圖治的模樣,完全成為了一個視財如命的存在。這個時期的德宗,恢復了四方的來貢,并且常常向地方州縣索要貢品。而唐朝的地方官吏,往往也以此為借口欺壓百姓。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德宗一朝前期的戰(zhàn)事過后,到了德宗執(zhí)政后期,民生非但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發(fā)展,反而陷入了凋敝的境地。
其次,唐德宗在執(zhí)政后期的用人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失誤。因為,在“奉天之難”過程中,唐德宗落魄之時僅有宦官跟隨,使得德宗皇帝在變亂結(jié)束后,更加的親信宦官以及善于諂媚的佞臣。自認為宦官比朝臣可靠的唐德宗李適,將神策軍交到了宦官的手中。這樣的舉動,在以往中國歷史上是完全沒有的。而也就是這個決定,使得此后唐朝的宦官能夠以兵權(quán)挾持皇帝。歷史上德宗之后的皇帝,近乎都是由宦官廢立,甚至殺害的。這點可以說是唐德宗在執(zhí)政晚期,最大的一個失誤。
歷史上在位27年的唐德宗,可以說是一個處在歷史拐點的皇帝。因為,在他之后的唐朝雖然有過中興的景象出現(xiàn),但最終也沒能解決德宗一朝遺留下的問題。尤其是宦官亂政的情況,直到唐昭宗時期才得以被根治。但到了那個時候,唐王朝也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