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勇無謀的四位名將,可惜了一身好本領!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第一位、呂布
呂布是一個有魅力的人,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亂世之中也占據(jù)一席之位,這也說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雖然有諸如陳宮、張遼等名臣名將,卻始終不能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這也歸結為他性格中有剛愎自用的一面。呂布更是一個愛家愛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門樓之難,但是為了家人,為了貂蟬,他放棄了,這也側面表現(xiàn)出他顧家的一面,卻不是一個在亂世中稱雄爭霸的形象。至于說反復的一面,情景不同,不可同日而語。劉備還不是一樣,四處投靠,四處背叛。成者王侯敗者寇,沒什么好說的。
可以說呂布是幸運的,從一員小將最后到一個能掀起風云的一個勇將。但是也是不幸的,亂世不適合他,最終因為其性格原因葬身白門樓。嗚呼哀哉……
三國名人當中,呂布肯定不是最壞的,但卻肯定是最叫人不 放心的.《三國志·呂布傳》評曰:“呂布 有梟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滅也”。
第二位、馬超
少年成名,健勇善戰(zhàn),多次拒絕曹操征召。跟隨司隸校尉鐘繇攻打并州,拜為諫議大夫。馬騰入朝成為衛(wèi)尉后,拜為偏將軍、都亭侯,接管馬騰軍隊。建安十六年(211年),聯(lián)合韓遂一同抵抗曹操,參加潼關之戰(zhàn),為曹操離間計所敗。攻打隴上諸郡失敗,依附漢中太守張魯。劉備攻打劉璋時,率眾投降,合兵包圍成都。參加漢中之戰(zhàn),上表尊封劉備為漢中王,遷左將軍。蜀漢建立后,拜為驃騎將軍、涼州牧,封為斄鄉(xiāng)侯。
龐德對故主馬超的評價,叫做“有勇無謀”, 意為只有勇氣,沒有計謀。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只會魯莽地去做事,從不會投機取巧。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中的“ 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縣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p>
在蜀漢,心高氣短,畏首畏尾,才是真實的馬超。此事過后,馬超可能在蜀漢更加孤立,憂郁成疾,悲涼地走完余生。劉備稱帝兩年后,馬超一病不起,臨死前向劉備上書:“臣門宗二百余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詫陛下,余無復言?!?/p>
這段浸透血與淚的遺言,著實令人痛惜。但,在他的遺言里,我依然看不到他一絲一毫的悔意。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臨時之前,才想起親情,太遲了,以至于陳壽嘆息不已:馬超勇猛,威震諸戎,卻因此使他的家族幾乎被誅滅,可惜呀,可惜呀!一個人能夠掙脫窮困,臻于泰順的境地,不是更好嗎?
第三位、許褚
年輕時在家鄉(xiāng)聚集了數(shù)千戶人家,共同抵御賊寇。曾有一次因缺糧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牛到了對方手中后又跑了回來,結果許褚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賊寇大驚,不敢要牛就走了。從此淮、汝、陳、梁之地,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后追隨曹操,自典韋戰(zhàn)死之后,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wèi)工作。官渡之戰(zhàn)時發(fā)現(xiàn)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渭南之戰(zhàn)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fā)現(xiàn)早已身中數(shù)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
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wèi)將軍,負責宮中安全。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xiāng)侯,不久去世,謚曰壯侯。
第四位、顏良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于討董戰(zhàn)役的汜水關之戰(zhàn)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當時顏良、文丑催軍未回,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黃正甫本袁紹言顏良文丑一人在此立斬華雄)。 孫堅私藏玉璽被袁紹識破,顏良、文丑與程普、黃蓋、韓當拔劍掣刀相對 。袁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時,耿武欲行刺袁紹,被顏良斬殺。隨后與文丑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顏良統(tǒng)十萬精兵為前部,攻劉延于白馬。劉延屢次告急,曹操派15萬軍隊兵分三路解白馬之圍。關羽新降曹操并得了很多賞賜,希望參加對顏良作戰(zhàn)以回報曹操的厚待。曹操親率5萬迎戰(zhàn)顏良,但被顏良部下精兵整齊的陣勢所震懾。呂布舊將宋憲、魏續(xù)相繼請求與顏良單挑,都很快被殺。徐晃出馬戰(zhàn)顏良,大約二十合后敗走,使得曹軍諸將栗然。雙方休戰(zhàn)。
在謀士程昱建議下,曹操召見關羽,但怕他一旦回報了自己的善待就會離開。次日,顏良軍列好陣,關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頂向下看,遠遠看見了顏良的麾蓋。關羽跨上赤兔馬沖入袁軍。顏良未及反應,措手不及,即被關羽所殺。關羽割下顏良首級綁在馬脖子上,順利返回。顏良軍士氣大損,陷入混亂,為曹操提供了進攻的機會。曹操在白馬之戰(zhàn)中獲勝,大破袁軍,還劫奪了很多物資。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