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呂惠卿是如何一步步取得王安石信任,成功取代王安石變法,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熙寧七年(1074年),在學(xué)生鄭俠的彈劾下,王安石申請下崗收到王安石的辭呈后,皇帝沒有批準(zhǔn),他還下令挽留,但是,天意難違鄭俠彈劾王安石后,京城突然下起了雨。一場久違的甘露,不僅滋潤著這塊干旱的土地,也讓鄭俠“罷黜王安石,十日內(nèi)必下雨”的預(yù)言,得以實現(xiàn)。事已至此,宋神宗就是想祖護(hù)王安石,也只能秉公處理了。
幾天后,宋神宗昭告天下,以王安石身體有病為由,批準(zhǔn)其辭去宰相的申請,讓他以使相的身份回江寧府。雖然王安石走了,但宋神宗變法的決心并沒有改變。在王安石離京前,宋神宗特意找來王安石,問道:“你走后,誰可以接替你的位置,繼續(xù)變法?”王安石想了一會兒,道:“韓絳有勇有謀,可接我衣缽?!表n絳,是一個變法的堅定擁護(hù)者,號稱“傳法沙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但是,在皇帝的眼中,韓絳年老多病,謹(jǐn)慎有余、創(chuàng)新不足,恐怕無法面對錯綜復(fù)雜的變法形勢。
宋神宗繼續(xù)問道:“變法之事,事關(guān)重大。一個韓絳恐怕不夠,請愛卿再推薦一人。”王安石想了想,道:“呂惠卿足智多謀,可接我衣缽?!睂τ谶@個人選,宋神宗很滿意,此人是王安石的門生,他們之間號稱“孔顏之交”;呂惠卿也是一個變法的堅定擁護(hù)者,號稱“護(hù)法善神”,加上此前的“傳法沙門”韓絳,由這兩人共同組織變法,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此,君臣達(dá)成共識,任用韓絳為宰相,呂惠卿為副相,讓他們繼承王安石的衣缽,施行變法。宋神宗相信,在這對“護(hù)法金剛”的保護(hù)下,變法一定能夠長久推行下去。然而,沒過多久,王安石就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看走了眼。這個所謂的“護(hù)法善神”呂惠卿,一點也不“善”;他是一個貨真價實、絕不摻水的小人!那么,這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惠卿,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呂惠卿,字吉甫,號恩祖,泉州南安水頭鎮(zhèn)樸里人。
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變法中的二號人物。呂惠卿為推動變法做出了許多貢獻(xiàn),也干了很多壞事。史料記載,呂惠卿之所以能夠在朝廷嶄露頭角,他得好好感謝一個人。這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當(dāng)時,歐陽修是文壇的領(lǐng)袖、國家的宰相,呂惠卿不過是一個新科進(jìn)士、末流官員。
可是,在一番交流后,歐陽修認(rèn)為呂惠卿有大才,可以委以重任。于是,歐陽修向朝廷推薦了呂惠卿,還保證道:“日后,若呂惠卿不是一個良臣,臣甘愿領(lǐng)罪!事實證明,歐陽修確實沒有看走眼,呂惠卿有大才,確實是一個治國的能臣。但是,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在歐陽修的幫助下,呂惠卿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慢慢地升級了,但是,對他而言,這樣的升級速度太慢了。
于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呂惠卿毅然決然地登上了“變法的大船”,從此與恩人歐陽修分道揚鑣,打死不相往來了這樣的結(jié)果,不能怪歐陽修不會識人,畢竟,縱觀兩宋的歷史,擁有慧眼識玉本領(lǐng)的人,也就一個超級預(yù)言家李沆,若讓歐陽修擁有李沆的識人水平,實在是要求過高。閱人無數(shù)、見多識廣的寇準(zhǔn)、劉娥,不也在丁謂、呂夷簡身上栽了跟頭嗎?歐陽修在呂惠卿身上栽跟頭,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nèi)。其實,何止是歐陽修,王安石也被他騙了。王安石只是看見了他擁戴、支持變法的行動,卻沒有看見其背后的欲望與野心。
審人不識,用人不當(dāng),只能自食惡果。史料記載,王安石主持變法時,呂惠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他與恩師歐陽修決裂,拜了王安石的碼頭。后來,呂惠卿以自己的博學(xué)多才,獲得了王安石的賞識。當(dāng)時,在眾多門徒中,王安石最喜歡呂惠卿,親切地稱其為“吾之顏回”王安石與呂惠卿的這種“孔顏之交”,也一時傳為美談。
既然被稱為“顏回”,呂惠卿也有兩把刷子。事實證明,呂惠卿對得起這個稱號,在與舊黨的斗爭中,他不僅展示了自己博學(xué)多才的本領(lǐng),還成功除掉了對方陣營的主帥。這個人,就是舊黨的領(lǐng)袖—司馬光。宋神宗剛開始變法時,還是比較猶豫的,他一直接見群臣,請教他們的意見。每次見皇帝,司馬光就抓住機(jī)會,談古論今,并用《尚書》中的句子引經(jīng)據(jù)典,闡述不能變法的原因:“《尚書》有云,乃反商政,政由舊?!?/p>
意思是說,武王雖然建立了周朝,可還是沿用的商朝的治國方略。故此,周朝延續(xù)了800年之久。因此,遵從祖宗家法,不輕易變革,才是正道?!耙郧俺癁槔?漢朝建國時,高祖劉邦命蕭何建立了一系列禮法,要求后代遵從。曹參為相時,不更改法令,始終以蕭何制定的路線前進(jìn)。結(jié)果,雖然劉邦死后,漢朝紛爭不斷,但國家一直安定,百姓也日趨富足?!耙允窞殍b,漢武帝擅自更改祖宗家法,天下盜賊四起;漢宣帝沿用祖宗家法,則國家長治久安;漢元帝又擅自更改家法,天下又陷入混亂。可見,擅自更改祖宗家法,必出大亂,我們不能步漢朝的后塵。”
司馬光反對變法的主要論點,不僅影響皇帝變法的決心,也讓變法派很痛苦。由于司馬光的威望甚高,因此扳倒司馬光,就成為變法派的首要任務(wù)。而接受這個艱巨任務(wù)的人,就是呂惠卿。史料記載,熙寧二年(1069年)十一月,為了扳倒司馬光,呂惠卿找司馬光“約架”,大家準(zhǔn)備在經(jīng)筵講師時一較高下,一辯定乾坤。
辯論那天,司馬光“噼哩啪啦”說了一堆,還是那一套,無非就是《尚書》告訴我們不可擅自變更法令,不能輕易變法,等等。司馬光說完,呂惠卿上臺,他也用《尚書》開講,闡述司馬光的錯誤,并告訴大家所謂的《尚書》不讓變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尚書》也要求君主變法。呂惠卿說:“《尚書》有云:正月始和,布法象魏。
也就是說,在每年的正月,天子要將法令公布在宮門外。既然每年都要公布一次法令,那也不是說明,每年都要更改一次法令嗎?”呂惠卿還說:“《尚書》有云:五載一巡狩,考制度于諸侯。這不就是說,天子的法令,每五年就要更換一次,怎么能說制度不變呢?”呂惠卿的這番話,說得司馬光大吃一驚,宋神宗則點頭不止。見皇帝聽進(jìn)去了,呂惠卿立刻趁熱打鐵道:“之前司馬大人道,漢代的法令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變法,國家就一定動亂。
臣以為,司馬大人的這番話,確實要商榷一番。史料記載,漢惠帝廢除了高祖時期的妖書令、挾書令,漢文帝也廢除過前朝的收孥令,怎么能說一成不變呢?至于漢武帝時期盜賊四起的問題,不是因為變法,而是因為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漢宣帝時期國家富庶,也不是因為恢復(fù)蕭何舊法,而是皇帝選賢任能,用賢臣治理國家。漢元帝時期國家衰敗,是因為皇帝重用奸臣,濫殺功勛。可見,漢室的衰敗,跟變法無關(guān)!”
呂惠卿最后總結(jié)道:“一個國家要不要變法,應(yīng)該根據(jù)當(dāng)時的國情來定?!渡袝酚性?無作聰明亂舊章。這句話不是讓后人不要去變法,而是不要自作聰明,在時機(jī)不成熟的時候胡亂更改法令。如今,吾皇英明神武,王相公又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法令,時機(jī)已經(jīng)成熟,為什么還不趕緊變法?”這番話,說得末神宗拍手叫好,也說得司馬光無言以對。經(jīng)過了這次辯論,宋神宗越來越不重視司馬光的意見了。
司馬光一氣之下歸隱洛陽,在洛陽城外修了一個“獨樂園”,去那里修書了。在變法過程中,呂惠卿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替王安石掃清了一個變法的巨大障礙,應(yīng)記首功。從此以后,王安石就把他視為自己的親信。當(dāng)時,王安石沒有想到的是,摧毀自己變法的人,正是這個親信呂惠卿!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