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5篇)

          Ai高考 · 范文大全
          2023-01-27
          更三高考院校庫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篇一

          《千米的認識》是江蘇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中的一個內(nèi)容,這一單元的教學是使學生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還是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直接經(jīng)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依據(jù)課標要求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 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

          2、 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3、 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實際測量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重點是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而整個學習活動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在設計《千米的認識》的教學時,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活化教材,體現(xiàn)數(shù)學思想。

          教材通過一個標準跑道來認識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備課時,我問自己:“如果我這樣講了,學生是不是就認識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見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走一走去實際體驗1千米的時候,我決定把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識的教學中,分三階段進行,使學生對千米的認識豐富立體化。同時使學生在解決舊問題中不斷生成新問題,而就在新舊問題交織的過程中滲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辨證思想,學會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解決方法。

          2、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老師在師生活動中是“平等的首席”。教學中,我力求在師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主體性、自主性,有效性,把學生推到“活動主體”的位置,同時,適時、適宜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活動分層,強化體驗。

          活動設計形式多樣,逐層推進,如設計三個小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活動一請學生談談你走或者跑學校操場8圈的感受(因為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只有125米),學生均言累使他們初步意識到千米比已經(jīng)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大;活動二放請學生觀察自己放學回家的路上的1千米,使他們感受1千米有點遠?;顒尤龓е覀円呀?jīng)認識的1千米去實際走走,有意識的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長。

          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以“情境感知、設疑導入——三次體驗、自主探究——鞏固應用、自我檢驗”為主線展開的,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境感知、設疑導入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我執(zhí)教本節(jié)課一開始便與學生平等對話“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能不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出來?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長嗎?1厘米、1毫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在學生回答后,放了一段有關高速公路的錄像,從公路路標的實際情境引入,問:“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說一說“路標表示什么意思嗎?”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路標用“千米”作單位,而不用其他長度單位呢?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白路標的具體含義。接著揭示課題:“千米的認識”,并問學生:“對于這個新朋友,你們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學生提出:“千米是用來測量什么的?1千米到底有多長?千米與其它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等問題。這樣本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已經(jīng)由學生提出來了,“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旅途吧!”一句這樣的話語就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新知的欲望,也輕松的進入了學習。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三次體驗、自主探究

          有一句話說:“做過了,你就理解了,確實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不如親身經(jīng)歷的來得直接,深刻,要使孩子們體會1千米有多長,任憑老師如何加以解釋,加以轉換,也不如孩子自己親身去走一走,去感覺來得正確,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采取在學生實踐和身邊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走一走,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估一估,體驗、感悟“千米”的概念后,回歸生活,了解千米的應用。其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又巧妙的安排了三次估算,一次比一次估算的難度大,同時也力求一次比一次估算準確,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1、第一次估測:

          1千米有多長?提供米尺,學校的操場,教室門口的走廊,問:米尺量多少次大約是1千米,操場跑幾圈大約是1千米,教室門口的走廊來回走多少次大約是1千米,請你大膽估測一下。課前有目的的帶領部分學生在學校操場走了8圈即1000米,耗時10分鐘左右,也帶領部分學生在教室走廊來回跑20趟,也就是1000米,學生感到筋疲力盡,在學生的經(jīng)驗中,知道1千米很長,但到底有多長,卻沒有這個概念,因此第一次估測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五花八門,不能較為準確的估計。通過電腦演示,學生在了解了米尺連續(xù)量1000次就是1000米,在125米的跑道上走8圈,耗時10分鐘,大約就是1千米,在50米的教學樓走廊來回跑20趟也是1000米,進而得到1千米=1000米。有些學生會為自己的準確估測感到高興,對于估測不準的學生實際上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對比,感受到自己的估測與實際距離的差距,水到渠成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1千米的長度。

          2、第二次估測:再來估測,學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天天放學走這條路,再熟悉不過了,可能誰都沒意識到今天所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于是各個爭先恐后,根據(jù)第一次估測的經(jīng)驗,搶著匯報。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刻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來。電腦顯示從學校出發(fā)的三條路線各走1千米后的終點,學生看著如此熟悉的畫面,忘記了這是課堂,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達到極點。此次估測的結果沒有像第一次那樣離譜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

          3、第三次估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shù)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之后,學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長度觀念,因此估計的地點也比較準確了。又問:“從學校出發(fā)乘24路公汽,到哪一站下大約是10千米?你估測的理由是什么?”這是學生學習的再一次升華,學生根據(jù)掌握的估測方法各抒幾見,千米這個抽象的概念學生在學生自信的回答中顯得那么容易。我再次感悟到,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的真正意義,就如《數(shù)學課程標準》談到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p>

          通過3次估測,學生已牢固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學生在理解1千米的長度之后告訴學生一些常見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學生能初步感知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快慢。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應用、自我檢驗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爭奪智慧星的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在研究千米和米的關系的時候,由學生自己組成學習小組分析討論。開放題練習時,更是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讓他們結合實際獨立運用。還有意識的安排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2千米500米=()米,并且討論你是怎么想的?

          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講了下面一段話:

          同學們,10月12日是令中國人難忘的日子,你們知道是什么日子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吧。

          出示畫面:載有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六號飛船12日上午九點整自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氣象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當天天氣良好,地面溫度2-3攝氏度,西北風6-8米/秒,高空風40-50公里/秒。九點十分,飛船和火箭成功分離,火箭工作完成。飛船升空后運行在距離近地點高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47公里的橢圓軌道上,距點火583秒。九時四十分,當陳炳德總指揮正式宣布:“‘神舟’六號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時,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掌聲雷動,一片歡騰,很多人眼里噙著激動的淚花。(并配有神六升空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均言千米是我們目前認識的最大的長度單位,老師及時肯定學生,并請學生自己交流他們認識的有關千米的數(shù)據(jù),如長江全長6300千米;黃河全長5464千米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 我國的古建筑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全長約6700千米……這樣學生再一次意識到“一些比較長的路程用千米做單位”。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通過大量事實事例領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不正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嗎?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篇二

          上《千米(公里)的認識》一課有感:今天這節(jié)課上得很開心,孩子們都不愿下課了。首先我讓孩子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同學們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讓他們用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幾乎全部同學都能有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再來一個搶答有關毫米、分米的換算練習,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

          這時候進入新課,讓孩子們認真仔細觀察第七頁的主題圖,在圖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1千米的長度對剛上三年級的孩子而言還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帶著孩子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課前我已經(jīng)向體育老師了解了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大約有200米。我就告訴他們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然后讓孩子們自己討論得出:一圈是200米,兩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著就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體質選擇跑步或者走行,體驗一下一千米有多長。

          然后讓孩子們觀察書上介紹的標準的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運動員要在運動場上跑幾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間的關系,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整節(jié)課下來,大家都很輕松,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的一點體會就是:把開心給孩子,你會更開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你會有意外的收獲!這就是幸福!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篇三

          我班一共有學生52人。學生雖說在前面已經(jīng)認識了米、厘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但是“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nèi)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踐感受,環(huán)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量出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民勤到武威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民勤到武威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00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fā)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千米 不像厘米、分米那樣看得見、畫得出,所以學生對千米的感知相對較少,這就為學生認識千米帶來了困難。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靈活運用教材,是解決這一困難的有效途徑。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其中,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這一內(nèi)容,我大膽走出教材的約束,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親身體會,加深對千米的理解。

          同學們?nèi)ミ^北京嗎?你是怎樣去的?去北京,哪種出行方式最合適呢?

          暑假里,我們?nèi)议_車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長時間?請大家猜一猜。有人說是兩小時,有人說三小時,這是我記錄的時間,請大家來算一算吧!

          我們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時,看來呀,北京離我們這里真的很遠。我查了資料,大家請看:北京離我們這里大約是300(千米)。

          引出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并告訴學生: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千米用字母km來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設計意圖:去北京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是對學生生活積累的考查,探討路途上用了多長時間,對第一單元時、分、秒進行了復習,將時間的長短與路程的遠近聯(lián)系起來,加強了知識間的融合。

          1千米有多長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圖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幾圈是1000米呢?

          千米的認識 教學反思篇五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測量》的第三課時《千米的認識》?!肚椎恼J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簡。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

          難點: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介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階段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系。

          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jù)學生特點與學習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進修附小到紅石湖公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現(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里到哪里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可以布置學生繞操場跑道跑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后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換算。

          讓學生結合實際感知以及測量找出米與千米的關系,同為合作解決二者的進率使學生明確1千米=1000米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jīng)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jù)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并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jù)?

          這一例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jīng)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引導學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shù)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溫州動物園相距12()

          (這道題和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么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這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并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shù)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生活中應用長度單位的例子嗎?

          (在熟練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并談一談學習體會。

          再回顧知識的同時,對情感態(tài)度方面也進行回顧整理,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加深對教學重點的認識,促成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于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tǒng)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xiàn)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了然。

          2023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范文大全

          更三高考范文大全欄目為大家提供各類常用范文、讀后感演講稿、思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